說明文的寫作練習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一課時作文指導

          說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顯示著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的精確性、明晰性、條理性。要準確地運用說明方法,必須有清醒的頭腦,細微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知識儲備。

          此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抓住特征說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這是這一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質、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紹清楚這一事物,必須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準確性可言;不單寫作說明文如此,閱讀說明文也同樣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認識作者介紹的事物。

          2.要選好說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樣性。從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同一事物,就會發現,它的特征不止一個。事物特征的多樣性,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因為如此,要求我們在說明事物時要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讀者對象,選好角度,確定重點,有詳有略地進行說明。《景泰藍的制作》所以花大量筆墨于“掐絲”、“點藍”兩道工序,其它工序簡略介紹,其原因就在這里。

          3.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點準確、清楚地說明,還必須根據事物本身的條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選取合理的順序來進行剖釋。所謂合理,是指在根據事物的特點和符合認識規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種便于說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說明順序。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1)以說明某一事物構造為主的說明文,常按事物構成部分的組合順序或人們觀察事物的先后順序來進行說明;

          (2)以說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為主的說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時間順序來進行說明;

          (3)以說明某些事物相互關系及其特點為主的說明文,往往按照先總體后局部來進行說明;

          (4)以說明科學實驗為主的說明文,往往按照實驗本身的順序進行說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順序有一定的靈活性,需要多實踐、勤總結積累。

          4.要恰當地使用各種說明方法

          恰當地、靈活地使用多種說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紹清楚、剖釋生動。

          常用的說明方法有:

          概括說明;定義說明;詮釋說明;分類說明;舉例說明;

          引用說明;比較說明;數字說明;圖表說明;形象說明等等。

          選用哪種方法要從需要出發,還要看作者本人的寫作習慣,但大都是綜合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使文章生動形象,便于讀者對介紹事物(或事理)的認識和理解。

          5.要運用準確、簡明的語言說明

          說明文的說明性、客觀性、知識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質樸性、平實性、簡潔性。所以在說明文寫作中,必須時刻注意說明文的質樸、平實的語言風格。

          同學們必須重視說明文的寫作練習,只要如上述的種種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特征,加強說明方法訓練與說明程序訓練,著重于向讀者講授各種知識,擴大人們的知識面,不斷地加強練習,寫作說明文的能力會得到較大的進步的。

          有些同學,寫說明文的時候,也容易“亂”,不會按一定的中心組織材料、安排順序,話說得很多,可就是說不明白,說不清楚。

          同學們在閱讀下面的短文后,可以對照前面闡述的諸如說明文的目的、特點,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等,分析一下文章主要的問題是什么?缺點到底在哪里?然后對照一下文后的評折,總結一下自己對說明文的認識。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廣的一種物質。可以說,地球上到處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計,認為整個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總共將近14億立方公里。

          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可為什么大海是藍的,而湖水是碧綠的呢?原來這是陽光給它們染上的。陽光中的紅光、橙光和黃光這些較長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藍光、紫光和一部分綠光的波長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開或反射回來。所以湖水藍中透綠。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藍、紫光更多,就泛碧藍色了。

          比較純凈的水加熱到100℃就會沸騰,降低到0℃以下就要結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熱到80℃以上水就會沸騰;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騰;礦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騰。

          在大自然中,水無時無刻不在動,不在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基本存在三個地方:空氣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態是三種:氣態、液態和固態。

          [評析]

          這篇文章給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沒有按一定的中心組織材料、安排順序,只是東抓一點,西抓一點,一個方面才說了幾句,又急急忙忙去說另一方面。結果是哪一方面都沒有說明白。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的質的規定性,一個事物的特征是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我們要說明一個事物,必須抓住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說明的事物準確地清晰介紹給讀者,讓人們對這事物有確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與事物間的情況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態、性質、發展等比較單純,我們說明這類事物時,不妨將面展得開一點;有的事物的形態、特點等復雜而多樣,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們在介紹這類事物時,不可能在一篇說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據需要,一次談一兩個特征。寫這類事物的說明文時,更應該注意把握一個明確的說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說明順序。如“水”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沒有抓住一個要說明的中心,并以此組織材料、安排順序,從而給人的感覺就是文章散而亂,什么問題均沒有說明白。比如水是一種液體,并且具有無色、無嗅、無味的特征,可以這樣來說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樣的物體呢?

          水是液體。石塊和木塊有一定的形狀,無論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們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形狀,都是固體。水就不同,放在圓杯子里就成為圓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沒有一定的形狀。

          水是無色透明的。有人說水是白色的,這話錯了。拿水同牛奶比較一下就會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顏色也沒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們就看不見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們能夠透過清水看見插入的筷子。

          水是無嗅、無味的。怎樣來區分無色透明的燒酒和水呢?光憑肉眼是毫無辦法的。只要聞一聞,嘗一嘗就能正確無誤地區分了。燒酒有酒的氣味和味道,而水卻什么氣味,什么味道也沒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

          [評析]

          這篇說明文抓住了“水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這一特征為文章的中心,圍繞這個中心組織材料,選擇了比較說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塊、石塊比形狀,拿水同牛奶比顏色,拿水同燒酒比氣味、比味道。相互比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在說明事物過程中,為了突出有些比較抽象、陌生,一時難以講清的事物的特點,增強說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較的說明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們在認識事物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較,使大家對事物有所了解,讓讀者產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過程,最終充分認識事物的特征。這是因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較中顯現出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較的先決條件是要找出比較事物之間可以值得比較的共同點,然后方能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同中求異,說明事物的各自特點。換言之,在進行比較時,必須有相同之點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說吧!在就物體的形態來比時,把水和石塊、木塊相比;就物體的顏色來比時,把水和牛奶來相比。倘若反過來,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態,把水和燒酒放在一起比顏色,豈不引起一片混亂!

          另外,還要注意到;被比較的事物是說明的對象,用作比較的事物是應該大家相當熟悉和非常具體的。比如上面選用的牛奶、石塊等都是熟悉的和具體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較的事物比要說明的對象還要難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無法達到說明的目的。

          順便說一句,說明方法的選用,要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一般的情況是,確定了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中心組織材料、安排順序,綜合地使用各種說明方法,目的是將被說明的事物(或事理)給大家介紹得十分清楚。

          第二課時(寫作)

          作文練習題

          (某物)的自述 青少年吸煙害處大

          三、寫一篇說明文,向低年級同學介紹你學得較好的某門課程的學習方法,或是你所擅長的某種技藝、運動,注意綜合運用各種說明方法。字數在600字以上。

          提示

          《(某物)的自述》,這是填空式半命題。題面中的“自述”,規定說明是以“第一人稱”的身份作自我介紹,而作自我介紹的又是“某物”,這就是說,要求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某物”,要寫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動活潑。

          至于究竟是介紹哪一種“物”,這可以由作者自己確定,題目對此并無限制。作者確定某物,主要從自己對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決定,應該“量力而行”,不要硬寫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內容。動手寫作之前,還應該認真地收集、查閱有關資料,或向有關人員作些了解,力求對自己所要介紹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識性、科學性的錯誤。

          寫《青少年吸煙害處大》這篇說明文,要抓住“青少年”這個年齡層次,闡釋“吸煙害處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談,只是一般地說說“吸煙害處大”,而不是強調吸煙對“青少年”為什么尤其有害,這就離開了題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雜亂無序,只是東一點、西一點地說“吸煙害處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邏輯安排結構,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當然”,只是憑自己的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去說“吸煙害處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據”地作科學闡釋,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寫好這篇說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煙害處“大”這些關鍵進行具體、詳細的說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淺到深、由近到遠的順序安排結構;要綜合運用舉例說明、比較說明、數字說明等方法。還要準確運用專門術語。

          “寫一篇說明文,向低年級同學介紹你學得較好的某門課程的學習方法,或是你所擅長的某種技藝、運動,注意綜合運用各種說明方法。字數在600字以上”這不是一個具體題目,只是對這次寫作說明文的一些要求。

          這篇說明文的讀者對象──低年級同學。

          這篇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低年級同學。

          這篇說明文的說明重點──怎樣學好某門課程。具體來說有:自己對這門課程特點的認識;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問題等等。

          這篇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可綜合運用一些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比較、圖表、數據等說明方法。

          這篇說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為是向低年級同學介紹,因此,語言要盡量準確、簡明、平實。盡量用深入淺出的話來闡釋,舉例要結合教材。

          因為是向低年級同學介紹,因此,說明順序要明晰、頭緒要簡單,如可以采用先總說、后分說、然后再總說的結構、也可以按照自己對這門課程規律性認識的順序來寫。

          [說明文的寫作練習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說明文《橋之美》教案

          2.學生書法練習的教案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寫作教案設計

          5.語文作文寫作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7.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日本欧美乱久久 | 亚洲香蕉aⅴ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97免费视频 |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性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