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創作概況。

          2.理解本文所闡述的關于美與審美的問題。

          能力目標

          1.品味作品格調高雅、韻味深長的語言風格。

          2.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體會作者從自身感受起筆,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

          德育目標

          讓學生建立感受美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有關審美的主旨。

          2.鑒賞本文的語言,理解雋永含蓄的語句。

          三、教學難點

          1.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中援引諸多例子的意圖。

          2.把握以小見大的寫法。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  點撥法  討論法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提問:同學們學過也自己閱讀過許多散文,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什么類別的散文呢?

          明確:(敘事散文、寫景散文)

          今天我們學習另一種類別的散文--說理散文《花未眠》  板書:《花未眠》  川端康成

          (二)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日本小說家,散文家。幼年時父母相繼去世,2歲喪父 ,3歲喪母 ,8歲時祖母去世,12歲時姐姐也去世了,16時歲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養,孤兒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涼,也對他以后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1924年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開始了作家生涯。1968年因長篇小說《雪國》、《千只鶴》、《古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雖然一度成為新感覺派的中堅,但他繼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華到美學境地。在文學領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獲得者和傳播者。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關,又和他的美學追求有關,必然帶有一種哀傷的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提問:同學們預習課文了嗎?(好,預習是個好習慣,孔子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1.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也是篇說理散文,上課之前老師指導閱讀說理散文的方法。

          ①從題目入手,揣摩文章主旨。

          ②初讀課文,大體分清文章脈絡。

          ③找出每一個自然段或每一部分的關鍵句,加以分析,由此歸納全文的主旨。

          ④知人論世:了解作者的身份,生活狀態以及社會生活背景。

          2.播放錄音,掃清文字障礙。(讓學生靜靜地享受這篇美文)[或者默讀]

          3.提問:.好,剛才我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享受了川端康成的美文 ,按照我們閱讀說理散文的方法,我們來解讀文章題目“花未眠”。這題目看來很有詩意,從字面上理解是什么?

          明確:花沒有睡覺。

          老師:對,花沒有睡覺,那人呢?在凌晨四點一般來說是睡覺的。花未眠背后人已眠,作者偶爾早醒邂逅了半夜未眠之花,那他僅僅是寫花嗎?(不是)

          下面,我們隨著川端康成的筆跡一起去解讀這篇文章的脈絡,思考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

           (四)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主旨。

          首先看第一二自然段。(注意壁龕的龕,綻放在綻)

          提問:文中第一句說我常常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作者說的微不足道的問題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明確:花未眠

          提問:很好,作者發現花未眠,為何大吃一驚?請看第二自然段,迅速找出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我卻是仿佛才明白過來(說明以前他沒有看到,現在是第一次目睹)

                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格外的美,含有一種憂傷的美。

          提問:是的,當你看到這些花兒的時候(出示圖片)你們的第一感覺是什么?(美)這么美的花在文中作者為何說含有一種哀傷呢?請同學們結合閱讀方法揣摩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板書:哀傷)

          明確:它的哀傷來自無人欣賞(板書)(點撥:作者是在凌晨四點醒來發現花未眠含有一種哀傷的美,注意“凌晨四點”)

                它的哀傷來自于對生命的眷念與不舍。(板書)(有人說最美麗的玫瑰凋零得最快,花兒怒放之時也預示著它已經接近凋零\死亡。)

                作者對美的錯過而感到哀傷。(板書)(點撥:作者的生世。他一生致力于對美的追求,然而正真的美卻這樣無聲無息的從身邊溜走,這是作者對美的錯過而感到哀傷,他將這種感情轉移到無情物海棠花身上,正是他孤獨、敏感、憂郁的內心世界的寫照。這于我們的寫作手法是什么呢?

          明確:寓情于景(點撥:我們之前學過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正是用這些景來抒發他的思鄉之情,便是“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了。

          小結:同學們應該可以理解作者為什么這樣說了吧,不明白的我們課后再私下討論一下。我們已經學完這兩段了,下面請一位同學來歸納一下作者寫了什么?

          明確:發現花未眠

               對,花未眠,未眠之花很美,也就是發現美。(板書)

          下面我們來看第三自然段。

          提問:請同學們找出這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作者由花未眠引發的思考和感嘆。

          明確: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的美卻是有限的。

          提問:很好,這就是作者由花未眠引發的思考和感嘆。(課后同學們自己揣摩作者那反復的語氣,其實是用自然的無限美反襯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現在請同學們看到最后一句:“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作者為什么這樣說?這句話有點難度,但正好能挑戰你們的思辨能力,大家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明確:一朵花都極力展現自己的生命力,人都應該勇敢活下去。

                與作者的性格有關。

          老師:很好,看來同學們已經把老師剛才教的方法運用自如了。都說文如其人,我們分析一篇散文,不單從字面意思去理解,我們還要僅僅扣住作者的身世。我們前面知道作者孤獨的童年造就了他敏感憂郁的性格,在他的思想意識里中常常有種輕生的念頭,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童年不幸的經歷又使他靜靜地審視這個世界,就像史鐵生一樣,來到荒蕪的地壇靜靜地思考生命的問題直至頓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看到一朵未眠之花都在盡力展示自己的生命力,做為人更應該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發現更多的美。因為作者是一個一生都致力于追求美的人。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注意與上文的聯系。

          提問:現在請翻到課后聯系第一題第二個問題,這符合文意嗎? 

          明確:不符合

          提問:說說你的理由。(沉默)

          老師:那我們看文中提到進步與死亡,這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意味著進步的停止,是不是與前文的“有限”是一個意思?是的,他不是害怕進步,而是說即使是死亡他還是要不斷追求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感受到的美也是有限的,優秀的藝術家也不例外。米開朗琪羅的例子也同樣是補充了上一段中的觀點。

          我們繼續看到第五自然段。

          提問:這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確:美的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

          提問:很好,那“邂逅”是什么意思?

          明確:不期而遇

          提問:對,正如未眠花的美,是作者四點醒來邂逅所得,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親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明確:是要去感受,接觸美。\是一種心靈的主觀感受。\是主動的欣賞美。

          老師:很好。我們需要主動去接近美,去欣賞美,反復陶冶才能積淀美感。川端康成通過對生活現象花未眠談到美的發現美的獲得美感的形成。這三段其實也就是向我們傳達作者對美的感悟。(板書:感悟美)

          作者由花未眠思考感悟到“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需要反復陶冶的“,那么接下來作者就通過舉例來說明他的思考。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6、7、8、9、10自然段并找出作者舉了什么例子。(請四位同學來回答)

          提問:請一位同學說第六段作者舉了什么例子?(點出詞語就行)

          明確:畫中花,真花。

          老師:很準確,請另一位同學說說第七段的例子。

          明確:羅丹和馬伊約爾的作品

          提問:那第八段呢?

          明確:我家的狗和宗達的水墨畫.

          提問:再請一位同學說第九段的例子

          明確:晚霞,名茶碗,畫。

          提問:最后請一位同學說第十段。

          明確:嵐山

          老師:同學們的概括能力有了很大進步,以后再遇到這樣的散文分析起來就得心應手得多了。好,我們再回到文本,看這些例子并結合它們每一段最后一句話,揣摩作者強調的是什么?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明確:自然美與藝術美相得益彰

                藝術美應該崇尚寫實精神

                美是親近所得

                我們應該睜大眼睛,不斷地發現美,親近美,感受美。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老師:大家談得很好,作者反復提到仔細觀察,寫實精神,自然總是美的,是不是進一步說明他前面的思考:自然的美是無限的,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需要反復陶冶的?在這里老師還需要補充一點的是,我們從這幾段中還可以體悟的到自然美與藝術美是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美學觀點。

          我們看最后一自然段。

          這句話照應開頭(板書),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作者反復強調花未眠、獨自,凌晨四時也就是要強調自然的美是無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的。

          整篇文章脈絡和文中一些重點難點句子我們都已經疏通了一編,現在我們來齊讀課文,再一次感受《花未眠》帶給我們那詩意的語言,悠遠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

          好,同學們已經將作者的感情朗讀出來了,比起上節課來說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我們來學習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五)講解寫作手法

          1.文章由花引發了作者對美與審美的思考,花是小,美的問題是大,在寫作手法上應該是以小見大。

          2.第二自然段中說:“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運用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3.最后老師還想提一點的就是在文中,作者舉了古今中外很多實例,說明這些藝術家的成功無不得益于對自然的仔細觀察,得益于將自然美如實地表現在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從而也使欣賞這些藝術品的人從中領略到自然美和藝術美,作者以“海棠花”、“小狗”、“晚霞”這樣的事例來闡述自己對美的認識,可謂“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呀。

          (六)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是一篇談論美學問題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實美無處不在,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應該感謝川端康成,他告訴我們只要細心地去尋找,用心地去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美,感受美并能創造美。那就讓我們以這種美好的心態去擁抱我們燦爛的明天吧!

          (七)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回去收集課文中提到的藝術家的資料,豐富自己的學識。

          板書設計:

                                      花未眠

                                      川端康成

                第一部分 (1-2) 發現美                      小        深

                第二部分(3-5)感悟美

                第三部分(6-10)舉例說明美的獲得

                第四部分(11)照應開頭,強調文章主旨。     大        淺

           

          [《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花未眠讀后感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亚洲专区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91 | 最新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精品久久 | 日本乱子伦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