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子登峴山(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jì)

          發(fā)布時間:2016-4-1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 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跡及其詩歌的主要特征。  

          2、 重點(diǎn)理解詩人是如何表達(dá)懷古傷今之情的。  

          教學(xué)重點(diǎn): 

          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是一首吊古傷今詩。鑒賞時應(yīng)重點(diǎn)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dá)這種情感的。

          教學(xué)方法:朗讀-賞讀-背誦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作者與寫作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yīng)進(jìn)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shù)上有獨(dú)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yùn)、謝眺之后,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shí),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diào),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lián),精力渾健,俯視一切。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總的來說,孟詩內(nèi)容單薄,不免窘于篇幅。現(xiàn)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  

          二、口譯詩文,體味滋味。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一代接一代永遠(yuǎn)今來古往。)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天寒云夢澤更加深湛浩蕩。)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三、佳詩共賞――體味詩人是如何表達(dá)懷古傷今之情的  

          《與諸子登蜆山》,是孟浩然游峴山而作的詩。“諸子”是“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幾個朋友”,不可解作“幾個兒子”。峴山在襄陽城外漢水上,是一處與羊祜有關(guān)的古跡。我們必須先了解羊祜的故事,才能了解這首詩。(文后注⑥)  

          羊祜是晉朝人,做襄陽太守的時候,常到峴山上與同僚飲酒游玩。一天,他感慨地對朋友們說:“自古以來,就有這個山;自古以來,有過許多賢人名士在這里游玩,可是這些人都默默無聞地消滅了,真使人悲傷。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將留戀這個山呢。”后來,羊祜果然死在襄陽,百姓追悼他,在峴山上為他立了一塊碑。來讀這塊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覺下淚。因此,人們就把這塊碑稱為墮淚碑。  

          解讀:  

          ㈠思想情感:  

          思考1、結(jié)合詩人的遭際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詩,你能說說本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他登上峴山,想到羊祜當(dāng)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說過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煙滅無聞”的話,與自己的處境正相吻合。“煙滅無聞”正是對自己遭遇的寫照,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全詩借古抒懷,感情深沉。  

          這首《與諸子登峴山》是抒發(fā)他登臨峴山時撫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實(shí)現(xiàn)抱負(fù)的悲哀的懷古詩。  

          思考2、與詩歌“觸景生情”的傳統(tǒng)寫法相比,本詩開端有何特色?  

          詩的首聯(lián)(開端兩句)就起得很突兀,這兩句憑空落筆,初看好象于題目無關(guān),實(shí)際上是題外生情,抒發(fā)了作者登臨所感,和全詩貌離而神合。正如前人所評“起得高古”,有“俯視一切,抗懷千載”的氣概。  

          思考3、詩的頷聯(lián)寫的是什么?與上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  

          頷聯(lián)(三、四句)由虛入實(shí)。意思是說人事雖然變遷,可是大自然卻依然如故,江山不改,勝跡長流,今天我們又繼古人之后來登臨了。詩人登臨峴山,不由想起歷史人物羊祜的典故,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這兩句與上兩句粘連甚緊,“江山勝跡”是指古,“我輩登臨”乃言今,一“復(fù)”字則指明是繼羊祜和許多無名游客之后而登臨。這一聯(lián)用了“流水對”,渾然天成,質(zhì)樸無華。從詩意發(fā)展的脈絡(luò)看,應(yīng)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詩人如此處理,使人有奇峰突起氣勢,更見新穎。當(dāng)然也是強(qiáng)調(diào)詩人的感慨。  

          思考4、頸聯(lián)的寫景,對于達(dá)情有什么作用?  

          頸聯(lián)(五、六句)是全詩中僅有寫景。遠(yuǎn)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蕭條、肅殺,足見寫景是襯托詩人的悲情。  

          思考5、尾聯(lián)“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豐功偉績。這與“懷古傷今”有怎樣的密切關(guān)系?  

          最后兩句詩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體抒發(fā)了詩人的悲感,與詩的起句相照應(yīng)。據(jù)史書記載:羊祜鎮(zhèn)守襄陽時,深得民心,死后百姓于峴山為他建碑,看了碑文的人莫不為他的政績而感動流淚,因此人們稱此碑為墮淚碑。詩人一句“淚沾襟”,不僅是追悼古代賢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嘆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樣有一番作為,遺愛百姓,名聲與峴山那樣長留人間。兩相對比,令人傷感不已。真乃對比出效果!  

          ㈡藝術(shù)特色:  

          思考:試分析本詩的藝術(shù)特色。  

          孟浩然長于五言,這首詩寫得平易自然,用典貼切,用字凝練,反映了孟詩古澹悠遠(yuǎn)的風(fēng)格。在藝術(shù)手法上:先虛后實(shí),先議論后寫景感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觸景生情”的寫法,這在登臨詩中是不多見的。正如清人沈德潛評價“語淡而味終不薄”。   

          四、小結(jié):  

          一二句說出一個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聯(lián)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傷感情緒來自今日的登臨。一聯(lián)初看突兀,結(jié)合二聯(lián)又極自然。三聯(lián)寫登山所見,既表現(xiàn)出時序?yàn)閲?yán)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第四聯(lián)寫朝代更替,人事變遷,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無所作為的自己與尚在的碑構(gòu)成對比。詩的前兩聯(lián)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lián)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著作者的激情。語言通俗易懂。  

          五、板書設(shè)計(jì):  

          解讀一:  

          首聯(lián):憑空落筆 貌離神合               頷聯(lián):由虛入實(shí) 與上粘連  

          頸聯(lián):遠(yuǎn)近景物 一片蕭條               尾聯(lián):自然用典 由人及己  

          補(bǔ)充:  

          “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六、教學(xué)反思: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首》賞析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峴首山的羊公碑。據(jù)《晉書。羊祜傳》,羊祜鎮(zhèn)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游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dá)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后,襄陽百姓于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有誰沒有感覺到呢?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又有誰沒有感覺到呢?首聯(lián)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聯(lián)緊承第一聯(lián)。“江山留勝跡”是承“古”字,“我輩復(fù)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 

          第三聯(lián)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登山遠(yuǎn)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赜械木拔铮釤挸鰜恚饶鼙憩F(xiàn)出時序?yàn)閲?yán)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lián)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lián)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yuǎn)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與諸子登峴山(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jì)]相關(guān)文章:

          1.高中化學(xué)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shè)計(jì)

          2.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3.蘇教版《角》的初步認(rèn)識教案

          4.《心聲》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jì)

          5.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6.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7.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xí)題

          8.高二語文《師說》教案

          9.日月水火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jì)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jì)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性AV在线 | 亚洲国产vv在线播放 | 在线看免费的国产大片 | 天天看片国产精品 | 日本久久亚洲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