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龍說趙太后》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執教人:宜城市實驗中學 魯發福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朗讀技巧;

          2、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3、學習清晰的結構層次;

          4、賞析人物形象;

          5、體味縱橫捭闔的游說藝術;

          6、學習細節描寫;

          7、多角度理解主旨。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2、體味縱橫捭闔的游說藝術;

          3、多角度理解主旨。

          教學難點

          1、“而”、“之”的復雜用法和“為”的讀音和用法;

          2、體味縱橫捭闔的游說藝術。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文言朗讀技巧;

          2、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教學程序

          一、導入

          1、古語云:“一言興邦,一言誤國。” 我國古代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高度評價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舌頭”真有這么大的作用嗎?讓我們看看《戰國策》里的觸龍是如何運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趙太后,換來齊國救援之師的吧。!

          2、俗話說,“良言一語三春暖,惡語一句六月寒。”的確,高超的說話技巧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觸龍說趙太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3、每當看到獨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寵愛時,每當看到父母們為給孩子謀求前程而不擇手段時,我就會想起戰國時期觸龍與趙威后之間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觸龍說趙太后》。

          二、趙太后

          趙太后就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后。《戰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

          齊國使節來趙,她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

          后尊貴”。趙威后據理以對,道出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

          威后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

          三、背景

          1、文字背景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65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還小,所以趙威后執

          政。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等人支撐,但趙太后剛執政,處于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蕩不安。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兵攻趙,趙國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國雖答應出兵,但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齊國為什么一定要把長安君作為人質?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攻伐,常常由幾個國家結盟,共同對付另外的一個或幾個國家,結盟的憑據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別處或別國作抵押,叫“質”或“質子”,這在戰國時期已形成一種制度,主要是由于盟國之間不夠信任,才用“以人為質”的辦法來鞏固聯盟。

          趙太后是如何考慮這事的呢?觸龍又是怎樣說服趙太后的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2、圖示背景

          四、初讀感知

          1、正音(文注之外)

          日三四時,少益耆食。 (Shǎo或直接讀“稍”音)

          太后之色少解。 (Shǎo或直接讀“稍”音)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shào)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shào)

          必以長安君為質。 (wéi,動詞,做、充當。)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 (wéi,動詞,以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wèi,介詞,替、給。)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wèi,介詞,替、給。)

          2、朗讀指導

          第1段:

          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第2段:

          太后,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態的變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于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后要略作停頓。

          第3段: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有關切之情。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后略作停頓。

          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

          第4段 :

          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3、完成課后“練習一”。

          五、翻譯全文

          1、教師示譯第1段;

          2、學生完成2、3、4、5段翻譯,教師點撥、指導、校正。

          六、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一)、本文重難點詞句剖析

          1、敬詞、謙詞、委婉說法

          尊稱:子、君、足下、執事、子大夫、媼、令尊、令母、令堂……

          謙稱:寡人、老臣、仆、愚、賤息、賤妾……

          委婉說法:填溝壑、山陵崩

          2、“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中的“得無”

          “得無”與語氣詞“乎”組成“得無……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

          “得無”可譯為:“該不會”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飲得無衰乎?”應譯為: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3、“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又在者乎?”句的理解

          “三世以前”指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三個新的諸侯建國時起。即指趙肅侯時代,趙國未稱王的時代。“趙王之子孫侯者”的“侯”為“封侯“,名詞作動詞。此句應譯為: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后繼人有還在的嗎?

          4、持其踵為之泣

          課本注釋為“握著她的腳后跟為她哭泣”,這樣解釋與情理相悖。哪有母親送女兒時握著她的腳后跟不讓她走的?實際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為不想離開她。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這樣注釋:“持,制止意。踵,腳后跟。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著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還有多種解說,詳見《教師用書》。

          (二)、積累

          1、一詞多義(課后“練習二”中的“質”、“及”、“甚”、“少”、“異”、“為”外,再掌握“而”、“之”)

          而:○1、連詞,表并列(“又”或不譯)、遞進(“而且”)、承接(“就”、“接著”或不譯)、轉折(“但”、“卻”)、假設(“如果”)、因果(“因而”)、修飾(“著”、“地”或不譯)。○2、代詞(“你”、“你的”)。○3、復音虛詞“而已”(“罷了”)。

          太后盛氣而揖之。 連詞,表修飾,“地”。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 連詞,表承接,“就”。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連詞,表修飾,“就”。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連詞,表轉折,“卻”。

          之:○1、代詞,人稱代詞(“我”、“你”);指示代詞(近指,“這”、“這樣”)。○2、助詞,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的”)、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狀語的標志(“得”)、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插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之作全句的主語或賓語(不譯);語氣助詞,調節語氣,補充音節(不譯)。○3、動詞,(“去”、“往”、“到”)。

          太后盛氣而揖之。 人稱代詞,“觸龍”。

          不若長安君之甚。 批示代詞,“這樣”。

          太后之色少解。 結構助詞,“的”。

          恐太后玉體之有郄也。 結構助詞,插在主謂之間……

          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結構助詞,插在主謂之間……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結構助詞,插在主謂之間……

          2、古今異義

          曾不能疾走。 “走”,“跑”。

          年幾何矣? “幾何”,“多少”。

          竊愛憐之。 “憐”,愛。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丈夫”,男子。

          至于趙之為趙。 “至于”,“上推到”。

          3、古字通假

          文中注釋認可的有:“耆”通“嗜”、“反”通“返”。

          4、詞類活用

          日食飲得無衰乎?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其繼有在者乎? “繼”,動活名,“繼承人”。

          質于齊。 “質”,名活動,“作人質”。

          趙王之子孫侯者。 “侯”,名活動,“稱侯”或“被封侯”。

          沒死以聞。 “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即“稟告”。

          5、特殊句式

          非弗思也。 判斷句,表否定判斷。

          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賓語前置句,介詞賓語前置。

          甚于婦人。 狀語后置句。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狀語后置句。

          日食飲得無衰乎? 固定句式,得無……乎,表猜測。

          七、課堂小結

          八、練習

          --課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清晰的結構層次;

          2、賞析人物形象;

          3、體味縱橫捭闔的游說藝術;

          4、學習細節描寫;

          5、多角度理解主旨。

          教學程序

          一、清晰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 “說”的原因;

          第二部分(2、3、4): “說”的過程;

          第三部分(5): “說”的結果。

          二、體味縱橫捭闔的游說藝術

          1、觸龍說服趙太后用了哪些方法技巧?

          第一步,“緩沖法”──敘家常;

          第二步,“引誘法”──托幼子;

          第三步,“旁擊法”──談燕后;

          第四步,“直入法”──論歷史。

          2、試評說燭之武、鄒忌、觸龍的游說藝術

          國籍不同,時機不同,事件不同,游說對象不同,游說方法不同,而結果相同。何故? ①、為對方打算--不暴露游說目的

          ②、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于聽

          ③、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根本原因:

          燭之武之所以能說退秦伯,是因為--于秦有利

          鄒忌之所以諷齊王成功,-------王之弊甚

          觸龍之所以最終打動太后,是因為--于長安君有利

          三、欣賞細節描寫

          1、太后盛氣而揖之。

          該句說明太后對觸龍的來意早有戒心,她認為觸龍在這個節骨眼上竟敢求見,真是太肆無忌憚、太不知趣了,太后氣極,嚴陣以待,準備好了一口唾沫,隨時都可能吐觸龍一臉。

          太后旁白:這個老觸龍,他竟充耳不聞(當做耳旁風)。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婦我放在眼里呀!好,你來吧,老婦等著,小心你的臉!

          2、入而徐趨。

          “徐”與“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以動作示其足痛,為下文閑談,乃至提出為子謀職做了鋪墊。

          趙太后看到觸龍這模樣,感情上會有什么變化?

          太后獨白:幾天不見,這老觸龍咋變成這樣了?也難為他了。且看他怎樣說吧。

          3、太后之色稍解。

          何以一番閑聊會使太君怒氣稍平?原來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喪夫,新君年少;眾大臣不體察太后做為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的心情,只把她當成一國之后,強逼她交出愛子為質,無怪太后惱怒得要“唾其面”。而觸龍卻絕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對太后噓寒問暖。這如盛夏中吹來一般涼風,給盛怒的太后一絲清涼的慰藉。

          太后獨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關心我的身體。

          4、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會笑起來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觸龍的來意原來是為其幼子謀

          一衛士之職,放松了警惕;二是觸龍一大老爺們竟也懂疼愛幼子,簡直與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難得遇上了知音。這一笑是寬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5、太后曰:“然。”

          一個“然”字,表面上是趙太后同意觸龍對自己對待女兒種種做法的理解;實際上,太后已經悟到自己不讓長安君為人質是短識的。太后在說“然”的時候,應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樣子。

          6、太后曰:“諾。……”

          一個“諾”字,道出趙太后心悅誠服地接受了觸龍的勸告,痛痛快快地答應了讓長安君做人質。

          四、 賞析人物形象

          觸龍:

          觸龍是趙國一個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臣勸說失敗的情況下,出面勸說頑固的太后。他具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能體會婦女溺愛幼子的心理,更懂得怎樣才能消除這種溺愛的偏執。所以他見到太后,先談健康問題,表示對太后的關懷,消除了她的怒氣。繼而談愛子問題,用激將法,說她愛燕后超過了愛長安君,逼著她吐露溺愛長安君的心事。然后又用趙王和諸侯的子孫為例,暗示太后的溺愛對長安君并沒有好處,并最終打動了太后。他之所以能勸說成功,除了高超的語言藝術外,還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對方的心理;另一方面,

          也由于他立論的正確,確實是出于為國家的真誠,確實是為長安君作長遠打算。

          趙太后:

          作為一國之主,她掌握著趙國的最高領導權。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她急忙向齊國求救,希望齊國能夠幫助她度過危機,說明她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和魄力。作為一個母親,她又有著善良、慈愛的一面。疼愛幼子,本也無可厚非,但當國家利益需要她作出暫時的犧牲時,她卻不肯聽從大臣的“強諫”,又表明她有自私和任性的一面。至于她“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的聲明,則表現了她作為一個統治者的頑固和專橫。從“色少解”到“諾。恣君之所使之”,一方面從反面表現了觸龍雄辯的論說才能,另一方面,也說明她

          最終還是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心悅誠服地接受了觸龍的勸說。

          五、多角度理解主旨

          1、站在趙太后的角度:

          ①父母不能只考慮子女眼前的安樂,使他們養尊處優無功食祿,而應為子女作長遠打算,

          這才是對子女真正的愛護(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②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要擺正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做到克己奉

          公,將國家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2、站在觸龍的角度:

          ①以滿腔的熱情和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國家排憂解難,貢獻自己的

          聰明才智;

          ②說話辦事必須找到使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講究動機、方法和效果的統一。

          六、總結全文

          七、練習

          --《綠色通道》中的習題。

          作者郵箱: lu.fafu@163.com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觸龍說趙太后的教案

          2.觸龍說趙太后文言文翻譯

          3.觸龍說趙太后文言文賞析

          4.師說教案教案

          5.語言類教案中班教案

          6.《科學與藝術》教案教案

          7.《過年》的教案

          8.《壓強》教案

          9.《大學》教案

          10.《鱒魚》的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久久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 午夜天堂电影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 最新久久偷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