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賦(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課題:              后赤壁賦

          教學目標:1、學習和積累有關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賦》的異同和聯系。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內道”的思想。

          教學重點:詩人情感的變化軌跡

          教學難點:道士化鶴的寓意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進程:

          一、導入

          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風月引發了蘇軾“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極度自由之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作者時隔三個月重游舊地寫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賦》。

          二、作者簡介:

          蘇軾的功業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蘇軾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

          三、賞析課文

          (一)、齊讀第一段,正音、釋義。

          皋、坂、行                         從、坂、樂

          1、“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的作用是什么?

          白描式寫景語言,逼真地寫出了初冬月夜景色清朗,環境清空,靜謐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鋪墊。

          (二)、齊讀第二段,正音、釋義。

          已而、何、薄、舉、顧、謀、諸、須

          (三)齊讀從“于是攜酒與魚”到“聽其所止而休焉”,正音、釋義

          巉、棲、鶻、馮、劃、悄、凜

          1、來到赤壁首先進入作者一行視線的是怎樣的景色?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全用白描,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賦的清幽。它不僅展現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遺世獨立的美態,而且充溢著濃濃的憑吊江山之幽情。 

          2、由此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既有對人生短促、年華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作者由此生發了下小舟、登高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沖動。

          3、詩人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情感經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變化:平靜的樂→激昂的樂→悲→平靜

           第二課時

          一、齊讀從“時夜將半”到“不見其處”,正音、釋義

              裳、縞、西、羽衣、翩躚、疇昔、戶

          1、 文章結尾寫“孤鶴”“橫江東來”,“夢一道士;羽衣翩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有什么樣的作用?

          橫空出現掠過的鶴,羽衣翩躚的道士,現實中是不可能有的,都是想象出來的。作者此時的心情是苦悶的,只好在“夢鶴幻境”之中,借道家“羽化升仙”而得以解脫。

          二、總結前后赤壁賦的不同與聯系。

          1、景物不同:清幽的秋色,江與月;峭拔的冬景,江月木石

          2、游蹤不同:人不離舟;舟游、山游、舟游

          3、抒情方式不同:主客問答,自發議論;記游后以道士化鶴結尾

          三、小結

          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換,由景而樂,樂而歌,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而有豪壯之行,又因景物而生憂,憂而長嘯,長嘯后的寂靜孤寂等,全篇描述了這么多的情感與景物,卻完全融合為一體。作者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筆下流淌出來。

          四、布置作業:

          教后記:

          課題:             游褒禪山記

          教學目標:

          1、掌握“以”“其”等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詞語。 

          2、 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3、 認識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學重點:鑒賞文章以“記”為題,重在議論說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關于實現人生追求和治學的有關觀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游褒禪山記》借記游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樣的觀點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 講讀第1、2段: 

          重點掌握以下詞:卒、文、道、極、舍、名、窮 

          1. 第1段為什么要特別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明確:寫仆碑是為后面議論埋下伏筆,作者認真考證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體現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議論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據。  

          三、講讀第3段  

            重點掌握如下詞: 觀、得、夷、相、非常 以  

            1、這一段可分幾層意思?你對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道理如何評價? 

            明確:五層意思:①用一“嘆”字緊承上文,領起全段。②以古人作為立論的標準,從“求思”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難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對比。④闡述宏偉目標,險遠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系。⑤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梅”。 

            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辨證關系,首先要有志,雖然有矢志不渝的決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盡管志向堅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沒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強調了“力”與“物”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又強調了“志”這個主觀因素的關鍵作用,強調只要盡己之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亦可“無悔”、“無譏”,作者在這兒所論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學處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業之道。這對于我們治學、處事、創業都有很大啟發。 

          第二課時

          一、講讀第4段

          重點掌握如下詞: 悲、勝、謬、傳 

          1、在本段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生發出來的? 

            明確:作者認為治學不應當輕信盲從,以訛傳訛,而應該“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經過自己頭腦的認真辨析思考,然后謹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摒棄那些有謬誤的東西。

          二、講析第5、6段: 

          這一段是補敘,交代同游者籍貫、姓名和寫作本文的時間并署名。  

          布置作業:

          教后記:

          課題:            鈷鉧潭西小丘記

          教學目標:

          1、 掌握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文言現象。

          2、 鑒賞文章以丘寫人,以得意寫失意的表現方法。

          3、 理解作者“賀小丘而傷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掌握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中寄托的作者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進程:

          一、簡介:

          柳宗元被貶在永州時寫了一組共八篇的山水游記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記”。本文是“八記”中的第三篇。永州八記即:《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二、自讀、理解文句

          提示重點字詞句:

          1、 字音辨析:

          鈷鉧潭      偃蹇      嶔然         熊羆    鏟刈穢草         清泠

          2、 重點字:

          (1)古今異義:

          好事:古義-愛好山水         今義-好的事情或好管閑事、喜歡多事。

          不能:古義-不足,不滿       今義-不可以       

          (2)詞類活用:

          貨:名詞活用為動詞

          烈火:名詞活用為動詞

          角:名詞作狀語

          (3)通假字:

          賈:同“價”

          (4)特殊句式:

          a) 省略句: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b) 定語后置: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

          三、理解內容:

          1、 概括各段大意

          (一) 寫小丘的基本情況。

          (二) 寫小丘的遭遇和小丘給自己帶來的享受。

          (三) 作者直抒胸臆。

          2、 作者描寫小丘的石頭時用了一個“爭”字,如何理解這個字?

          明確:“爭”字突出了山石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仿佛在頑強地同逆境抗爭著。這也可看作正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寫照。

          3、 作者是怎樣開辟、整理小丘的?

          明確:柳宗元和朋友們一起鏟掉小丘上面的雜草,砍伐掉不成材的樹木,燃起大火,把它們燒掉之后,小丘呈現出它的本來面目。

          4、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政治理想?

          明確:作者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著重描寫石的“奇”。作者以工巧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鈷鉧潭上小丘的美景,通過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自己身懷奇才異能卻因橫遭貶逐而不得施展的郁抑心情。文中著重刻畫奇峰怪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寫照。景色佳勝的小丘成為“唐氏之棄地”,雖賤價出售卻連年無人問津,但最終還是有人賞識,寄寓了作者自己懷才不遇和遭遇不幸的苦悶,表現了作者重被起用的愿望。

          5、 作者運用托物言志有什么好處?

          明確:作者托物言志,一個字也沒有提到自己,卻令人感到處處是在說自己。比起直抒胸臆,大發牢騷來,為讀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回味的余地。這也是《永州八記》之所以能傳誦千古的原因。

          四、拓展閱讀:《始得西山宴游記》

          五、布置作業:

          六、教后記:

             

          [后赤壁賦(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后赤壁賦的教案

          2.《后赤壁賦》教案設計

          3.后赤壁賦優質教案

          4.后赤壁賦優秀教案

          5.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6.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7.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8.《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9.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10.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久久中文伊人久久久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 亚洲国内综合91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