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氛f課稿(之二)(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6-7-8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的:整體感知,梳理情節(jié)。主要采用個體研讀、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總結的方法。

          一、新課導入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在這篇小說中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穼懹1924年2月7日,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fā)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于上!稏|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tǒng)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fā)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簡單介紹小說的概念、小說的三要素及鑒賞小說的方法等。

          四、作為檢查預習的方法之一,挑選兩位同學復述祥林嫂的不幸經歷,即講述“祥林嫂的故事”。復述時要求:a、只作純粹的敘述,不帶議論分析;b、敘述時要突出與悲慘命運有關的細節(jié);c、要有感情地復述,盡可能進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 

          五、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得出本文線索提綱: 

          序幕:  魯鎮(zhèn)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  被賣改嫁

          高潮:  再到魯鎮(zhèn)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六、從本文線索提綱中,讓學生自己總結小說結構上的特點:倒敘手法。

          提問 :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呢,還是另有自己的特點?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采取了倒敘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采取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討論歸納:小說將祥林嫂的悲慘結局在開始就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為讀者設置了一系列懸念:祥林嫂過去是什么人?為什么會落到這個地步?為什么又會在死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而且死后引起魯四老爺?shù)恼鹋,被罵為“謬種”,這就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提問:哪一句是在結構上承上啟下,顯示由倒敘轉為順序的?

          明確:“然而先前所見所聞她的半生事跡的斷片,至此也聯(lián)成一片了!

          提問:哪一句是在結構上承上啟下,顯示由倒敘轉為順序的?

          明確:“然而先前所見所聞她的半生事跡的斷片,至此也聯(lián)成一片了。” 

          5.指導學生研讀序幕部分有關環(huán)境描寫。

          學生自讀課文第1-2段,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魯鎮(zhèn)祝福景象的?哪些語句帶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內容?

          討論歸納: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zhèn)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云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和人們忙碌的景象。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課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陰暗”的天色,“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等語句透露出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反感和貶抑。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以后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而破折號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這貧富懸殊的社會里,窮人無?勺#瑹o?裳浴_@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基礎。

            6、布置學生課后細讀課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語言、肖像、對話描寫、為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作預習。

          第二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分析以祥林嫂為主,魯四老爺、四嬸、柳媽、 “我”等其他人物的形象。主要采用教師提示、提問、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特別要指出的是:a、人物分析不能離開課文閱讀。一定要引導學生在仔細品味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b、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通過情節(jié)完成的。c、小說人物命運變化的原因、結果,往往是小說要揭示的主題。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說的主題是靠人物形象來體現(xiàn)的。這一課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們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運,才能懂得《祝!返闹黝}。而作為人物形象又是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和人之間的聯(lián)系或沖突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由此來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領會《祝福》的主題。 

          1.開端部分: 

              ①祥林嫂為什么要到魯家做工? 

          小說的一開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因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的丈夫,而丈夫又過早地喪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慘的命運之中。按理說,“年紀大約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在農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里還有嚴厲的婆婆”, 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魯四老爺家里。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zhèn)是怎樣的狀態(tài)?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討論歸納: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年輕,勤勞,樸實,新寡)眼睛:順著眼。(善良溫順)表現(xiàn):整天地做,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論,力氣不惜。(勤快耐勞)變化: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要求極低,反襯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擇其要點板書)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過祥林嫂在魯家生活的情況,寫出了她的掙扎與反抗。 

          提問:魯四老爺對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態(tài)度?明確:皺眉,討厭她是寡婦。

          提問:祥林嫂被搶走時,魯四老爺反應如何?兩次“可惡”,“然而”是什么含義?

          討論歸納:魯四老爺估計祥林嫂是逃出來的,“皺一皺眉”表示反感,卻沒有絲毫同情心。尋人時,也仍然是“踱”。發(fā)現(xiàn)祥林嫂被搶走,魯四老爺說了兩次“可惡”,“然而”。我們細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絲毫是對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惡”的是婆婆“搶”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叭欢笔菚嬲Z重轉連詞,后面隱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禮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當然,而且表示了魯四老爺?shù)募偎刮。第二次說可惡是針對衛(wèi)老婆子的,對衛(wèi)老婆子先薦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鬧得沸反盈天,有損魯家的體面。第二次“然而”是說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男人還勤快的勞動力是不容易的。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為什么說她“反滿足”? 

              她希望憑借辛勤的勞動來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活路。這就鮮明地揭示出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爭扎。 

              然而,勤勞、善良的祥林嫂想通過加倍的勞動來擺脫悲慘的命運的愿望,很快破滅了。她在魯家做工只三個半月,由于魯四老爺?shù)闹С郑ǎ校骸凹热凰钠牌乓厝ァ烧f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樣,“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搶了回去,封建的族權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發(fā)展部分: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墺是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對祥林嫂的迫害而顯示出了這種迫害是很殘酷的呢?

          學生默讀,思考:為什么只有四嬸還提起祥林嫂?

          明確:祥林嫂似乎從人們記憶中消失了,四嬸還問起她,也僅僅因為后來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樣不懶不饞、勤快能干的傭人。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筆。

          提問:強迫祥林嫂改嫁說明什么?祥林嫂“鬧”得出格又反映什么?這部分的結果怎樣?

          教師講解:婆婆強迫祥林嫂改嫁說明舊社會勞動婦女沒有地位,死了丈夫還得受制于婆婆。繩子一捆,塞在花轎里,以八十千的價格“賣”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為在讀書人家里做過事,而是她的自發(fā)反抗,她要擺脫這任人宰割的命運。在當時的社會,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結果。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勞樸實的賀老六,并有了一個兒子。讀者讀到這里,往往會稍松一口氣。但祥林嫂的命運究竟如何呢?我們繼續(xù)研讀。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 

              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1)提問:祥林嫂為什么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學生速讀這一部分內容,概括主要情節(jié)。

          明確:①祥林嫂再次到魯鎮(zhèn)做女傭。②祥林嫂的痛苦悲傷成了人們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③柳媽的恐嚇和祥林嫂捐門檻。④祥林嫂捐門檻后仍得不到解脫,最后被趕走淪為乞丐。

          提問: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zhèn)時肖像有哪些變化?從中反映出什么?

          明確: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眼睛: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擇其要板書)與前面第一次來時比較,兩頰和眼睛發(fā)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提問:原來不愛說話的祥林嫂為什么反復講阿毛的故事?人們的反應怎樣?

          討論歸納:是因為她心中非常悲傷,想通過傾訴來發(fā)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們的安慰和同情。但人們卻很少同情和憐憫,在魯四老爺家不讓她干祭祀的活,鎮(zhèn)上的人們很快就厭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為取笑的對象。這些,說明在那個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祥林嫂享受不到一個普通人的權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在討論中注意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并分析“思考和練習”六的三個句子)

              (2)有人認為,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喪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隱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決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舊社會中蔓延著的傳染病“傷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貧困、勞碌。(若不是忙著“打柴摘茶養(yǎng)蠶”,能讓年僅兩三歲的孩子去剝豆嗎?)因此,實質上,是罪惡的政權奪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兒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 

          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請一學生朗讀“冬至的祭祖時節(jié)……那我可不知道”。

          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擊是什么?接著祥林嫂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討論歸納:四嬸在祭祀時的一句話使祥林嫂陷于絕境。祥林嫂捐門檻后本已告訴四嬸,可四嬸仍不讓她沾手。其實,四嬸的背后是魯四老爺?shù)脑挘骸皞L敗俗”,“祭祀的時候可用不著她幫手!闭囚斔睦蠣斔淼姆饨ǘY教封建思想,阻斷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祥林嫂受到打擊后“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不濟”,膽怯,惴惴,是一個木偶人(閱讀時注意這一段的重點詞和關聯(lián)詞語),作者寫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變化,顯示了心靈上的巨大創(chuàng)傷。最后,祥林嫂竟被魯四老爺一腳踢開。

          思考: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原因。

          明確:祥林嫂的悲劇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迫害和摧殘。作品中,封建禮教(魯四老爺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會(魯鎮(zhèn)的人們),無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絕境。社會迫使她不能守節(jié),又不能不守節(jié),“要做奴隸而不得”,正是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劇。 

             (3)在魯四老爺家,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tài)度如何? 

              A.魯四老爺?shù)膽B(tài)度: 

              魯四老爺站在頑固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場上,從精神上殘酷地虐殺她。他暗暗地告誡四嬸的那段話,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絲血痕的軟刀子。(通過四嬸先后喊出三句“你放著罷”,殺人不見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們的態(tài)度: 

              人們叫她的“聲調和先前很不同”。 

              魯迅用他那犀利的筆鋒,從廣闊的領域里揭示了封建社會黑暗的程度。 

              人們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卻慘遭蹂躪。而柳媽的說鬼又給祥林嫂新的打擊。 

              C.柳媽說鬼; 

          (4)祥林嫂是如何對待這如此沉重的打擊的?其結果如何? 

          為了爭得做人的權利,為了求得一線生存的希望,她在竭盡全力地反抗著: 

              她背著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勞碌著,以便積夠十二元鷹洋,用“捐門檻”的方法去擺脫人們在陽世、陰世間給她設下的“罪名”,她忍受著咬嚙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無邊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這是何等堅韌的反抗精神啊! 

              而反抗的結果,出乎祥林嫂的預想,這血淋淋的事實深刻地說明了:祥林嫂是無法“贖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4.結局部分: 

              當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喪失了當牛做馬的條件后,魯四老爺就一腳把她踢出門外,使她終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的僵尸。即使這樣,她在臨死前,還向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A.“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B.“那么,也就有地獄了?” 

              C.“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這是對魂靈的有無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總之,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tǒng)治。

          【注】分析人物也可分析肖像描寫:從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寫的變化中,可以分析出祥林嫂個性的變化和命運的悲慘,從而為提示主題服務?梢苑治鋈宋镎Z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并找出行動與環(huán)境的關系

          環(huán)境的影響                  找行動       論特點       

          抓 ----------------         逃      

          嘲笑----------------        撞          有一定的反抗性

          不承認--------------        捐

          說不清--------------        問

          從而總結并概括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二、布置作業(yè)。

          1. 課后按照分析祥林嫂的方法分析魯四老爺、柳媽等形象

           

          [《祝福》說課稿(之二)(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shù)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shù)學教案

          7.高一數(shù)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shù)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說課稿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乱人伧片中文二区 | 中文字幕乱偷顶级在线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 婷婷丁香爱丁香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 午夜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