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散文選讀》孟子篇之三(人教版高一)

          發(fā)布時(shí)間:2016-2-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課內(nèi)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段,請(qǐng)回答問題。

          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guó)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a)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b)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釋下面句中加點(diǎn)的實(shí)詞。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城:                   郭:                 環(huán):                 

          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池:                  堅(jiān)利:                  委:                 

          C.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至:                  畔:                 順:                 

          2.下列各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道: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慘無(wú)人道  

          B.去:委而去之         去國(guó)懷鄉(xiāng)           去留兩便

          C.至:寡助之至         比至陳              無(wú)微不至        

          D.之:攻親戚之所畔      輟耕之壟上          始齔,跳往助之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詞義。

          A.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通        (        )  

          B.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通        (        )

          C.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        (        )

          D.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        (        )

          4.“得道者”指        ,“道”指        ,“君子”指        。

          5.“道”的得失決定了什么?(用原文詞語(yǔ)概括)

          6.文中體現(xiàn)全篇結(jié)論的句子是                        。

          7.這段文字的修辭特點(diǎn):有A排比句,B駢句,C散句。

          劃線句(a)是        ,(b)是        ,(c)是        。

          8.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yǔ)。

          ①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

                                                         

          ②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9.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diǎn)是什么?為什么說(shuō)這一觀點(diǎn)是孟子“仁政”主張的具體體現(xiàn)?

                                                                                                  

          (二)閱讀“敢問何謂浩然之氣?”……也非徒無(wú)益,而又害之。”回答下列問題。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wú)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wú)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zhǎng)也。無(wú)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zhǎng)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zhǎng)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zhǎng)者寡矣。以為無(wú)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zhǎng)者,揠苗者,--也非徒無(wú)益,而又害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yǔ)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槁:枯干          B.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zhǎng)而揠之者    閔:擔(dān)憂

          C.今日病矣                   病:生病          D.行有不慊于心                 慊:快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

          B.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凡天地間有鬼,非人死而精神為之也

          C.有閔其苗之不長(zhǎng)而揠之者,芒芒然歸     舉欣欣然有喜色

          D.無(wú)若宋人然       予我千金,吾生若 

          3.從句式的角度看,對(duì)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部分的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①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wú)害。       ②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wú)是,餒也。

          ③以為無(wú)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④非徒無(wú)益,而又害之。

          A.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4.下列各個(gè)句子中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難言也:這是困難的語(yǔ)言。

          B.無(wú)是,餒也:沒有這,就沒有力量來(lái)。

          C.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告子不曾懂得義,因?yàn)樗选傲x”看成是心外的東西。

          D.予助苗長(zhǎng)矣:我?guī)椭堂缤祥L(zhǎng)了。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說(shuō)明“浩然之氣”的一項(xiàng)是(    )

          ①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wú)害,則塞于天地之間。②配義與道。③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zhǎng)也。④是集義所生者。⑤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⑥非徒無(wú)益,而又害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對(duì)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浩然之氣”也作“浩然正氣”,本為戰(zhàn)國(guó)時(shí)期孟軻所提倡的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精神,后來(lái)用以形容正大剛直的精神和氣節(jié)。

          B.成語(yǔ)“揠苗助長(zhǎng)”就出自此篇。作者通過這個(gè)宋國(guó)人用把苗往上拔的辦法來(lái)幫助它生長(zhǎng)的故事,說(shuō)明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結(jié)果只能適得其反。

          C.這段文字用一問一答的方法,先由孟子的學(xué)生公孫丑提出“敢問何謂浩然之氣”的問題,然后由孟子作答。由于問題明確,所以問答的針對(duì)性很強(qiáng),很富有說(shuō)服力。

          D.這段文字出現(xiàn)了幾個(gè)通假字:閔:通“愍”;慊:通“謙”;芒:通“茫”。

          (三)閱讀文段,完成1-4題。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duì)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指出文段中“非”字的兩種意義并舉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一句中,“樂”有哪些意義和用法?“其”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恢復(fù)為正常語(yǔ)序,并翻譯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在這兩“者”之間,孟子究竟認(rèn)為誰(shuí)“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外拓展閱讀:

          (一)閱讀下列文段,請(qǐng)回答問題。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duì)曰:“于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guó)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guó)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如:如同、等于   

          B.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guó)中         阱:陷阱,比喻誘人犯罪

          C.雉兔者往焉                     焉:兼詞,于是

          D.臣始至于境,問國(guó)之大禁         禁:禁忌

          2.加粗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B.孟子對(duì)曰:“于傳有之。”            是以后世無(wú)傳焉

          C.民猶以為大,何也?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D.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guó)中           若是其大乎?

          3.將“若是其大乎?”恢復(fù)正常語(yǔ)序,并翻譯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論證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文段,請(qǐng)回答問題。

          學(xué)弈

          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guó)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選自《孟子告子》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

          ①使弈秋誨二人弈(      ) ②非然也(      ) ③思援弓繳而射之(     ) ④為是其智弗若與(      )

          2.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是:(     )

          A.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       譯文:下棋作為一種技術(shù),只是一種小的技術(shù)。

          B.弈秋,通國(guó)之善弈者也。       譯文:弈秋是全國(guó)最擅長(zhǎng)下棋的人。

          C.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譯文:雖然與他一起學(xué)習(xí),但卻都不如弈秋。

          D.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能說(shuō)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人家嗎?(我)說(shuō):不是這樣的。

          3.下列句式與“弈秋,通國(guó)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A.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               B.蓮,花之君子者也。

          C.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       D.甚矣,汝之不惠。

          4.通過學(xué)棄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shuō)明一個(gè)什么道理?

           

          [《先秦諸子散文選讀》孟子篇之三(人教版高一)]相關(guān)文章:

          1.孟詩(shī)韓筆隨筆散文

          2.語(yǔ)錄體散文《孟子》簡(jiǎn)介

          3.論語(yǔ)選讀教案

          4.馮驥才散文的精選讀后感范文

          5.馮驥才散文精選讀后感

          6.馮驥才散文的精選讀后感

          7.微子篇論語(yǔ)原文注解及翻譯

          8.人教版高一英語(yǔ)課件

          9.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10.先秦古籍六十部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第一页 | 亚洲第一影院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 日本在线亚州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视欧美亚洲日本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