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 

          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1、整體感知 

          ①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贊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②檢查預習

              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③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2、[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3、 [問題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4、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5、布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1、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戲于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后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么?本節課

          2、繼續研讀課文。    。

            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次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準備

              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

          3、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a、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e、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O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為什么用得好。

          O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4、[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a、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e、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么主題?

          懂得游戲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么?

          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5、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2)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6、 體驗拓展

          O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在全班交流。

          @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后練筆中寫)

          7、教師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8、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9、信息反饋

           

          [風箏(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5.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6.放風箏語言教案

          7.《風箏》美術教案設計

          8.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案

          9.人教版七年級《秋天的懷念》教案

          10.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 午夜福利啪爽国产片精品 | 欧美日本亚欧在线观看 | 最新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