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課堂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畫一幅畫。不過這次畫畫有點兒特別,既不用彩筆,也不用顏料,就用我們的心來畫。你可以睜著眼睛,也可以輕輕地閉上眼睛。

            這幅畫上有一條河。河上漂著一條船。河邊,站著一個孩子.也許是男孩,也許是女孩……你們看到了嗎?說說看到的畫面。

            生:我看見一條長滿蘆葦的小河,’有一條船,一個孩子凝視著它。

            師:蘆葦叢、小河、一條船,畫面真美。

            生:我看到有一個很可愛的孩子站在岸上。

            師:岸上的孩子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望著小河的那一邊。

            師:今天我們要閱讀的.就是關于一條河、一條船和一個孩子的故事。這條船有點兒特別。是一條渡船。知道渡船的航線嗎?(生遲疑)是從哪邊航到哪邊?

            生:是從河的一個對岸到河的另一個對岸。

            師:一個對岸。另一個對岸?那你比畫一下,一個對岸在哪邊,另一個對岸又在哪邊?

            生:(邊比畫邊說)“一個對岸”是這邊,“另一個對岸”是那邊。

            師:“對岸”,就是針對“這邊”說的。想想,你站的“這邊”能說“一個對岸”嗎?

            生:是從河的這邊到河的那一邊。

            師:這么說就準確了。再想想,渡船只是單方向航行的嗎?

            生:是從河的這邊到河的那邊,再從河的那邊回到河的這邊。

            師:就是這么渡過來渡過去,渡過去渡過來。這邊叫“此岸”,那一邊呢?

            生(齊):對岸。

            師:對,叫“對岸”,也叫“彼岸”。(板書:此岸--彼岸)

            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對岸”。它的形式也稍稍有點兒特別,看上去既有點兒像散文。又有點兒像--

            生(齊):詩歌。

            師:我們叫它--散文詩。

            師:下面,請大家輕輕地讀一讀課文。(生自由讀課文)

            師:這首詩有三節,請同學們分節朗讀。

            這一環節,著力指導學生將文章讀正確、讀流利。

            1.指導讀好長句中的停頓:“牧人使他們嗚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只留下豺狼在這長滿著野草的島上哀叫。”教師以前一句為例。教會長句句中停頓的方法,即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牧人使什么到哪兒去。而后引導學生嘗試朗讀后一句。

            2.指導讀正確“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一句,提醒學生注意兩個“印”連在一起,想想怎么讀。

            3.指導讀好“俯伏”.“俯”是第三聲,“伏”是第二聲。

            4.正音“一行兒”“鶩”。

            釋義:“鶩”,鴨子。野鶩.野鴨。介紹唐代詩人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

            師:“長草頂著白花”.如果周老師說“開著白花”.意思一樣嗎?

            生:我認為那是擬人的句子,好像一個人頭上頂著白花。

            師:既然是擬人,你覺得長草像什么樣的人?

            生:我覺得長草像個身材修長的小伙子.白花就是他們的帥帥的帽子。

            生:我覺得長草像少數民族姑娘,頭上頂著漂亮的頭發。

            師:那是她們盤著的發髻。

            生:我覺得長草像瀟灑的雜技演員,雜技演員功夫很好的,頭上頂著東西。

            師:大家的想象都很有意思。無論是帥小伙的帽子,還是少數民族姑娘的發髻,或者是雜技演員的道具,你們都是依據了同一個字一

            生(齊):頂。

          師:可見。“頂”一定在上面.“開”則可能--

            生:開花可能在上面,也可能在下面或其他什么地方。

            師:是的,“開”可以是各個方向的。同學們想象著帥小伙、雜技演員或者漂亮的少數民族姑娘,一齊讀這句話。(生讀)

            師:另外,你們發現了嗎,這首散文詩每一節最后一句都是一樣的--

            生(齊讀):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生朗讀全文)

            師:孩子們,你們站在河邊,要到哪里去--

            生(齊讀):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師:我為什么那么迫切地想到河的對岸去呢?輕輕讀讀第一、第二節,看看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生輕聲讀)

            生:我認為他想去對岸看看那些古怪的池塘。

            師:怎么古怪?

            生(讀):一群一群的野鶩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圍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

            師:如果這么寫:“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這個高岸之后”,你們去的愿望還這么強烈嗎?

            生:“據說”就是聽人家說的,因為光是聽人家說,就很想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生:你這么說就表示很肯定的意思,就沒有神秘感了。

            師:哦,沒有神秘感了?哪兩個詞語有這么神奇的力量.能給我們帶來神秘感?

            生:是“據說”和“藏”。

            師:光聽人家這么說,自己沒看見.心里真癢癢,就真想去看看。耳聽為虛--

            生(齊):眼見為實。

            生:“藏”字還讓人感覺池塘似乎故意跟人們捉迷藏,不讓大家發現它。

            師:確實是的,很有一種神秘的感覺。誰能讀出神秘感?(指名讀,指導聲音輕柔些。)

            師:請大家繼續說說我為什么想到河的對岸去。

            生:我想到對岸去是因為河對岸有更美好的生活。那兒有一群一群的野鶩,有茂盛的蘆葦,水鳥在那里生蛋;有竹雞跳舞,還有長草頂著白花。

            師:是的。讀這樣的詩句總是叫人浮想聯翩。讀讀這幅美麗的自然風景圖.哪一幅場景最讓你浮想聯翩?(生自由輕聲讀)

            生: “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這個場景很美。

            師:我們來想象一下,跳舞……細小……足印……使人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好像看見一群芭蕾舞演員踮著腳尖,在轉圈。

            師:請你讀出看芭蕾舞的感覺。(生讀)

            生:“長草頂著白花”,花非常多,散發著芳香.很美。

            生:我覺得黃昏時最美。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

            師:有同學說長草就像帥氣的小伙、瀟灑的雜技演員。現在.帥氣的小伙要彬彬有禮地邀請美麗的月光姑娘來它們的波浪上浮游.誰愿意到前面來做個相邀的動作?(指名一男生做)還頗有點紳士風度呢。僅僅是一個長草小伙邀請月光嗎?

            生:不是。書上說“長草的波浪”,密密麻麻很多長草在一起,風一吹,才會形成波浪。

            師:噢,一大群英俊帥氣的長草小伙像雜技演員一般頭頂白花.向柔情美麗的月光發出邀請。這般景象真是迷人,怎不叫人向往!女同學一起朗讀。 (女生讀)

            師:同學看,在對岸,白天,野鶩飛翔,水鳥下蛋,竹雞翩翩起舞;黃昏,長草白花,月光浮游,遠處,豺狼叫喚。當然.肯定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生物。從它們的生活中你覺得那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生:我覺得那兒很悠閑自由。

          生:我覺得那兒很快樂,大家要怎么樣就怎么樣,沒有誰來管。

            師:“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這叫自由。那兒野草叢生.是個荒野,是個自然的世界,各種生命都能在那兒自由生長。

            師:剛才大家說了那么多別的生物,看看人們呢?

            生:我覺得人們在那兒很忙碌,是個繁忙的世界。

            師:你怎么看出繁忙的?讀讀具體的詩句。

            生(讀):在那邊,好些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在那邊,牧人使他們嗚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

            師:那是說人們在那兒生活非常充實。請同學推薦班上一位最能表現這景色的同學朗讀。

            (生推薦讀)可是,這般奇妙的景象我能看見嗎?

            生:我不能看見。是“據說”聽來的。

            生:據說“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師:越是美妙.想過去看一看的心情就--

            生:越是迫切。

            師:彼岸的世界真是謎一樣神秘,詩一般美妙。難怪那個孩子說,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咱們再看站在河邊的這個孩子.看他的眼睛、身子、腳尖,甚至那雙小手,你覺得一定是怎樣的?

            生:他踮著腳尖,看對岸是怎樣的。

            生:他的心中充滿渴望,他在心中說,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四

            師:同學們。假設我們就是那個孩子。某一天。某一個時刻,我們真的從此岸來到了彼岸,這時,你看到了什么?你會怎么急切地告訴人們--(引讀第一、第二小節)

            師:在盡情地享受完對岸的風光后,我們再一次站到了河邊,面向河的對面,這時,你發現原先的此岸和彼岸起了怎樣微妙的,甚至奇妙的變化?原先的……變成了……

            生:原先的此岸變成現在的彼岸,原先的彼岸變成此岸。

            師:那就站在岸邊。看著對岸,看著原先的此岸。親愛的孩子,那兒有什么?有誰?

            生:那兒有人一大早就乘船過來。

            生:那兒有我溫馨的家。

            師:當我們肚子餓了時候一

            生:有媽媽正拿著噴香的飯菜等著我回家。

            師:是的,那兒有親愛的媽媽,有母親的呼喚,有噴香的飯菜,有可愛的伙伴……此岸永遠是我們站立的地方,是我們棲居的家。你開始懷念,開始思鄉。

            于是,你心里產生了什么愿望?

            生:我要趕快回到原來的地方。

            師:彼岸有我們美麗的夢想,此岸有我們溫暖的家園.兩者都需要,都向往,這時,我們就在心里美美地想,最好……

            生:最好此岸和彼岸連在一起。

            生:我最好做一個船夫吧。

            師:為什么呢?

            生:船夫可以撐著渡船在兩岸間來來往往。

            師:請一個同學朗讀第三節。(生讀)這一節你們有什么感到奇怪的地方嗎?

            生:為什么村中沐浴的男孩女孩要詫異地望著他?

            師:因為他渡來渡去呀。

          生:為什么說“我將永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

            師:聯系詩歌,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因為“我”舍不得媽媽,他總是在說“媽媽,如果你不在意”。

            生:因為“我”喜歡美妙的彼岸。

            師:我們回頭再讀讀第一、第二節,也許體會會更深些。

            (生讀)

            師:泰戈爾熱愛自然,熱愛鄉村,熱愛母親,他留戀著那塊土地。

            五

            師: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看著這個孩子的深情凝望.聽著他的深切呼喚,我想問你們,那些美好神秘的彼岸景象是他實實在在看到的嗎?

            生:那是他想象的。

            師:那其實是一個夢。是一個孩子美麗神奇的夢。這時。我不由想起了另一個孩子。

            出示: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向往

            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

            --王家新《在山的那邊》

            師:你們覺得這兩個孩子像嗎?

            生:我覺得像,他們都是懷著一種向往。

            師:向往什么?

            生:文中的小孩想到彼岸去,詩中的小孩想到山的那邊去。都想探索奧秘。

            師:他們都想探索未知。看著這兩個孩子渴望的眼神.我覺得這兩個孩子越來越熟悉了。而且一下子想起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你們有這樣的感覺嗎?

            生:我想到了我自己。因為我有時候為了發現一些東西不惜一切代價。

            師:原來你就是那個小孩。

            真高興,那個小孩就在咱們班。

            生:我覺得我們全班同學都像那個小孩。比如我們班有同學喜歡畫畫。渴望成為一個畫家。

            那就是他的對岸。再比如我的同學喜歡小制作。雖然他的爸爸媽媽不怎么贊成怕影響學習,但小制作給他帶來了快樂,我覺得那也就是他的對岸。

            師:說得多好啊!其實我們全班同學、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這種幻想、求索,都做過這樣的夢。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個小男孩在家門口泥水地里瘋玩.濺得滿身泥水,突然,他興奮地大喊:“媽媽。我要到月亮上去了!”媽媽一邊做飯一邊說: “別忘了回來吃飯啊。”這個孩子。就是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

            你看,那個美好神秘的對岸在河的那邊,在山的那邊,甚至在月亮上。其實,它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你們認為是哪兒呢?

            生:都在心里。

            師:這是一個人心靈世界的此岸和彼岸。千百年來,人類總在不停地追問: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回家。就在這種不斷的穿梭、往來、對話中,你成了一個心靈的擺渡者,我們應該做這樣的船夫。讓我們盡情誦讀全詩吧!

            (生激動地齊誦全詩)

            六

            師:我們應該記住這位給我們帶來美好享受、啟發我們不斷思考的智慧老人、印度“詩圣”--泰戈爾。(顯示泰戈爾像)還應該記住他的這本散文詩集--《新月集》(顯示封面)。

            當然,還希望大家記住《新月集》中的這個故事,一個孩子、一條河流跟一條渡船的故事。

          課文:

            我渴想到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好些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在那邊,牧人使他們嗚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長滿著野草的島上哀叫。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過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騖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周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為正午了,我將跑到你那里去,說道:“媽媽。我餓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鄭振鐸譯)

          [《對岸》課堂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2.《日記兩則》課堂教學實錄

          3.《木蘭詩》課堂教學實錄

          4.刺客列傳教案及教學實錄

          5.桃花心木教案教學實錄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匆匆課堂教案

          8.《白楊》的課堂教案設計

          9.學生課堂禮儀教案

          10.課堂禮儀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国产盗摄精品 | 日韩女同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 | 五月综合缴缴情婷婷 | 思思九九热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 最新99国产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