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2000-09-04 毛江華
2000年9月1日,這的確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教育減負后的第一撥新生將踏入校園,他們能受到最良好小學啟蒙教育嗎?每個目送孩子蹣跚著走進校門的家長,都會禁不住想到這個沉甸甸的問題。
課本,有意思嗎……
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的老師介紹,作為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啟蒙教材,新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比以往更注重兒童的心理特點,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例如,比較枯燥的拼音教學部分從17課減少到了14課,聲母中呼讀音的形式取消了,刪除了直呼音節的內容,并且每課都編排了一首兒歌,配上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卡通形象:課后習題的形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設計了一些連一連、畫一畫、找一找、唱一唱、演一演的題目,盡量把孩子們做作業的負擔改為練習的樂趣。
一年級的數學課本比以前更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在第一冊第三單元開始出現常見立體圖形的認識,而原教材第一冊中“認識常見平面圖形”則移到了第二冊;照顧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數學教材將活動引進了課堂,讓孩子們“摸實物”、“搭積木”、“隨意拼”,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易進老師認為,我國小學教育和幼兒教育存在脫節現象。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主導活動,重視游戲程度,強調孩子的主動參與,教師不做過多評價,孩子活潑好動的個性得以尊重和滿足;而小學則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教師對學生的上課、作業、考試都一一作出評價,過分強調了學生學習結果而忽略了學習過程中本身的樂趣。
事實上,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并沒有本質的區別。新教材在某種意義上能彌補這種不足,相應的內容和難度降低,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接受學習的特點。例如,讓孩子們通過接觸具體的立體事物,從生活和游戲中來逐步認識平面圖形,對于7歲左右孩子來說,更具體,更容易;把傳統的作業轉變成一種游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相應地發生改變,能從質上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進學生主動自覺地去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教法,科學嗎……
《青少年問題報告》中曾提供出這么一組讓人觸目驚心的數據:學前厭學的孩子為0,一年級厭學的孩子為13%,六年級厭學的孩子居然達到了30%,近60%的學生認為上學的樂趣是有朋友玩,而到了中學,80%以上的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著孤獨、焦慮、依賴等不同的學習心理障礙。“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北京市實驗二小校長、特級教師李烈老師認為,如果我們真的想把孩子教好,讓他們能學到真正的學問,作為小學低年級的老師最重要的一點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敢想、敢說、敢質疑、敢于與眾不同,而前提是要給學生以安全感--“以愛育愛”,理解、尊重、關注、接納孩子,彎著腰聽孩子說話,允許孩子犯錯。
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的趙成偉先生告訴記者,孩子在小學時學多少知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讓孩子對學習和學校有興趣,能不能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低年級不應該讓孩子怕學校,怕老師。他的孩子在小學時成績并不是很好,老是80多分。但是,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孩子一直沒有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初中、高中一直保持這個水平,以586分的高分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
“我們教學最大的失敗就是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讓他們喪失了探索和體驗的樂趣。”一位有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感慨地說。然而值得慶幸的是,2000年3月新頒布的教學大綱在這方面已有了明顯的改善。其中小學語文大綱中明確要求教師在語言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體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要采用啟發式,廢止注入式,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針對學生實際啟發誘導。
教師,優秀嗎……
一位家長很有感觸地對記者說:“碰到一位好老師,是孩子一生中的幸福。”特級教師李烈也認為,教師在教學起決定性的作用。
教學法專家、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周慶元老師認為,孩子對學習、對學校、對游戲的態度取決于教師對孩子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態度取決于教師的性格和知識。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都有可能吸引孩子,關鍵是教師要懂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不是強行去改變孩子,而是在尊重的基礎上去矯正他的不良習慣。
北京市實驗二小的孫征厚老師就從不強行去改變孩子,而是用各種方式去提醒孩子。他甚至充分利用每個學期的寫評語的機會和孩子交流。他在給四年級6班林陸的評語中寫道:“我可以說你是個品行端正的老實人,這方面你可算班里老實人男生的代表。老實人的心里是有準譜的,該出手時就出手。老實人的足跡是深厚的,一步一個腳印……老實人也有錯誤,一旦知錯,改得徹底。”
8月30日,記者在宣武區半步橋小學門口碰到幾位剛剛報完名的一年級新生的家長,記者問:“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男老師教還是女老師教?”一位女士回答:“現在小學哪有那么多男老師?我倒真希望有男老師教他。”
據悉,在北京等大中城市,中、小學中的男教師的比例越來越低。有報道說,北京市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到1:9,而且男教師年齡日趨老化。北京市一所全國知名小學的校長告訴記者,她每年最起碼進一位男老師,以保證維持學校基本正常的男女教師比例。目前,該校126位教職員工中,男教師有36人。而某區的一所普通小學,據說已連續好幾年見不著男教師了。
從事兒童心理學研究工作的王麗老師認為,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肯定不利。從理論上來說,缺乏女性的關愛和教育,孩子往往過于粗獷,不細膩;缺乏男性的教育和激勵,孩子往往怯懦,不自信。北京師范大學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所的李家永教授認為,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問題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這不是教育內部所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應當從真正意義上重視教育,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使教師這個職業具有吸引力。
安全,有保障嗎……
“我是肯定會每天接送孩子上學的!”崇文區錦繡街小學一年級家長楊女士對記者說,“車多人雜的,誰放心?”
小學生上學到底安全不安全?記者隨機采訪了北京實驗二小、清華街小學、錦繡街小學、半步橋小學的12位三四年級的學生,12人都說很安全。但是,這12人只有一位是自己上學。10人均表示聽說過上學路上被劫的事情,2人親眼看見過有同學被劫。教育界業內的一位人士說,劫錢現象一般發生在中學或小學高年級,低年級小學生的安全問題一般是交通。事實上,大多數小學都很注意防范工作,各學校都有傳達室,一般不允許陌生人接走孩子。
北航附中高級教師曹陽老師認為,孩子的安全問題還是得靠自己。他認為有效防止青少年受傷害,最重要的一條是要了解孩子,掌握好控制孩子的寬嚴松緊。太嚴太緊,孩子什么事都會背著你;太寬太松,就會掉以輕心。因此,首先培養孩子一些自我保護意識,如讓孩子學會撥打110和119,學會向他人求助,當陌生人觸摸時大聲喊:“此人不是我的父母”;其次在路上走要保持警惕,不可走黑暗、偏僻的地方,有人下車問路時要遠離車門10米以外,外出時不要帶太多的錢和戴昂貴的金銀首飾;最后,要凈化孩子的交際環境,告誡他們不要和攜帶兇器和經常打架斗毆的孩子來往。
[全景式掃描中國小學啟蒙教育]相關文章:
3.小學班級口號大全
4.小學班級學習口號
5.小學雨的課件
6.小學口才課件
7.小學主題活動教案
8.小學平移課件
9.小學安全教學教案
10.如果就造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