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
知識目標:
1、領略本詞的寫法和風格特點。
2、學習和鞏固有關詞的知識。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
德育目標:
學習青年毛澤東以天下為已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教學重點:
詞作的內容和寫法
教學難點:
領略詞作的風格
教具準備:
湘江橘子洲圖,1925年毛澤東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毛主席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一、作者:
方式:以提問方式進行。
問:哪位同學來談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
答:毛澤東生于1893年月日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湖南省湘潭市韻山沖人。中國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導師,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締造者。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書法家。文集有《毛澤東選集》等。
二、背景:
方式:以啟發引導方式進行。
1、問:這首詞寫于1925年,誰知道中國當時處于什么時期?
答:這首詞寫于1925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民主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2、問:毛澤東當時從事什么革命活動?
答:毛澤東直接領導了農民運動。這年秋年路過長沙湘江,登臨橘子 洲。感慨萬千,欣然命筆,寫了這首詞。
三、分析:
方式:
1、引導學生由字到句,由句到闕,由闕到篇進行分析總結,深入領會作品的思想意義。
2、在做總結的時候,先給時間讓學生思考再作結論。
上闕:
第一句:點明時間,地點和環境。
第二句:描繪了一幅絢爛壯麗的秋景圖。
第三句:問天下誰主沉浮。
問:詞的上闕寫了什么內容?
答:由湘江秋景既景生情,表現了詩人的博大情懷。
下闕:
第一句:回憶過支在長沙的讀書生活。
第二句:表現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
第三句:以天下為已任。
問:詞的下闕表達了詩人怎么思想感情?
答: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
(過渡:下面我們來鑒賞一下這首詞)
四、鑒賞:
方式:先給時間讓學生討論再做總結。
1、情景交融
問:這首詞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答:以樂景寫樂情。
壯景:湘江絢麗秋景
豪情:以天下為已任
2、對比寫法
方式:以色彩對比引出
色彩對比:萬山紅遍--漫江碧透
空間對比: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思想對比:糞土當年萬戶侯--萬類霜天競自由
五、語言:
問:這首詞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答:用詞精當,語文精煉
萬:山之多 遍:紅之廣
漫:溢之狀 爭:船之快而多
擊:一往無前 翔:輕快自由
六、風格:
方式:讓學生齊讀,認真體會,最好自己領會得到。
豪邁奔放,樂觀向上,剛勁有為。
(重點體會上闕第二句和下闕第二句)
七、主題:
方式: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問:誰來總結一下這首詞的內容?
答:這首詞既景生情,撫今思昔,充分表現了詩人以天下為已任的豪情壯志和博大情懷。
八、練習:
方式:先讓學生自己討論,然后做出結論。
討論練習二
九、作業:
背誦這首詞。
板書設計
理解: 鑒賞:
上闕 下闕 1、情景交融
1、時間地點 1、回憶往昔 2、對比手法
2、絢麗秋景 2、指點江山 3、語言精當
3、誰主沉浮 3、中流擊水 4、風格豪邁
[〈〈沁園春雪〉〉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