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 析 人 物 的 肖 像 描 寫
追憶
郵編:561500
凡是作文,不論寫人或是記事,都離不開人物描寫。既然作文要寫人,自然要描寫人的肖像,而人的肖像描寫則包括外貌、體形、神態、服飾諸方面,尤其外貌描寫通常運用得最多。可是,從大量的作文中可以看出,許多學生并不十分明了外貌描寫與刻畫人物的關系,以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寫得面面俱到,卻毫無特點可言。“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畫更要以形寫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學平時不太留心觀察他人,提起筆來作文時,就全是些陳詞濫腔兒,美人都是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臉兒,柳葉兒眉;寫壞人則離不開尖嘴猴腮,賊眉鼠眼,滿臉橫肉……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寫活,寫真,謹小慎微 ,必須寫出他有別于他人的個性來。
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僅供同仁參考:
一、突出人物個性,描寫人物肖像。
寫肖像是為了表現人物性格,揭示精神世界,增強藝術魅力。好的肖像描寫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通過最簡潔的話語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想必讀了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師》的朋友至今回想起來,對“我的老師”蔡蕓芝先生,還會留有深刻的印象吧。她的“美麗”應該能夠過目不忘吧。沒有過多的語言,只有一句“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的一塊黑痣”,一顆美人痣,就足以寫出了蔡蕓芝先生的美麗,讓我們永遠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如果要對同一個人做多次肖像描寫,除了要突出每次所要表現的個性,又要遵循它們間的共性。 如:學生作文《我的數學老師》。“高高的個兒,頭發又硬又亂,好像從未梳洗過似的,身穿一件皺巴巴的黃衣服,衣服上的褶子,組成了一個個奇妙的圖案: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多邊形,似乎在告訴人們,此人與數學有關。是的,他就是我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馬老師”; 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大家恐怕都很熟悉吧。在《孔乙己》中,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話就總括地勾畫出了孔乙己獨特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他“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可以看出他生活潦倒,營養不足,而又經常挨打。“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可以看出他懶惰成性,而偏要裝出很窮酸的架子,穿著破舊的長衫。魯迅對孔乙己的肖像描寫,可以說是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孔乙己的個性,又表現了孔乙己的共性,從而描繪了孔乙己這個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清末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肖像描寫:“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褙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寫出王熙鳳與眾不同的性格;如孫犁先生的小說《蘆花蕩》對主人公--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抗日老英雄的肖像描寫:“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從他光背而短褲破舊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困頓。從他“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我們便知道他的身份是船工。“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足見他的整日奔波,雖是老者卻精神矍鑠,因此才像“魚鷹”。“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在白洋淀上。”這一對“深陷”而“尖利明亮”的特殊眼睛,凸顯了這位抗日老英雄飽經歲月磨礪、勇敢自信、充滿活力的神韻。雖寥寥數語,卻傳神生動,令人過目不忘。究其原因,一是描寫緊抓人物特征;二是通過特征描寫傳遞人物個性神韻。
另外,對同一個人做多次肖像描寫還要講究一定的順序。如唐弢在《一面》一文中,對魯迅先生的肖像描寫是一個極好的范例。文中對魯迅的肖像先后作了三次描寫,既刻畫得淋漓盡致又講究了合理的順序,由遠到近,由粗到細,由詳到略,由整體到局部,從而使人物隨著我的觀察和感受,逐漸豐富起來。在三次描寫中,作者自始至終抓住了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瘦”加以描寫,突出了魯迅把整個生命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精神。
二、運用比喻夸張,描寫人物肖像。
運用這些的手法寫人物肖像會更加鮮明、更加生動。如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寫馬玉祥“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就運用了確切的比喻,把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形象地寫出了馬玉祥--一個來自北國的青年的淳樸的氣質;如:《藤野先生》中用兩個貼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發髻”,加上“油光可鑒”,生動形象地描繪與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實在”是“的確”的意思,“標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實在”修飾“標致”,說思想腐朽的清國留學生“的確漂亮”,這是反語,強有力地諷刺了這些頑固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遺少”,強烈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極端憎惡的感情;在《故鄉》中,寫豆腐西施是“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象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以上例子中所用的比喻、夸張都很確切,因而這種肖像描寫都能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但是運用這種手法并非輕而易舉就可以奏效,它要求作者對人物性格有深刻的理解,對生活有細致的觀察,對喻體和本體的關系有清楚的認識,然后才能運用確切的比喻和適當的夸張使人物肖像活靈活現。否則,只能是一般化的泛泛比喻,也不會寫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肖像,也就不能顯示出人物的個性。
三、用起綽號法,描寫人物肖像。
唐代武則天當政時,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武則天為了培植親附勢力,破格任命大批官吏。專營之徒乘機表忠獻媚,以求升遷。寧陵縣丞郭弘霸就是最典型的一個。當時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對抗武則天政權。郭弘霸在朝見武則天時便自告奮勇請求前去討伐徐敬業,聲稱要捉住徐敬業 :“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武則天聽了十分高興,便授予他左臺監察御史,時人稱他為 “四其御史”。可笑的是,這位御史沒有吃到徐敬業的肉,卻嘗到了上司魏元忠的糞便 。魏元忠當時任御史大夫,偶感風寒。當時人認為嘗糞便的味道可以知道疾病的輕重。郭弘霸為了討好上司,竟自愿去嘗魏元忠的糞便,堪稱無恥之尤!可惜當時無人賞他一個“嘗糞御史”的稱號。
如:紀曉嵐性情坦率,好滑稽.。電視劇《鐵嘴銅牙紀曉嵐》中稱紀曉嵐綽號為“紀大煙袋。”連乾隆皇帝也直呼紀曉嵐為“紀大煙袋”,這寫的是歷史上的紀曉嵐酷嗜吸煙。寫出了他嗜煙如命的個性特征;魯迅先生經常用這種方法寫小說中的次要人物。如“紅鼻子老拱”是一個酒徒;“雪花膏”是個心靈空虛的紈绔公子;“紅眼睛阿義”是個貪婪殘暴的牢頭。如“三角臉”、“山羊胡子”、“花白胡子”、“長胡子”、“駝背五少爺”等,都是以綽號概括肖像特征的。我們同樣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寫一個非常肥胖的同學,可以親切的說“小胖子”;寫一個非常瘦而高的人,可以稱其為“長竹桿”等等。記得一次,我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我一眼就記住了他(她)”,大家寫他(她)時都用到了人物肖像,但是讀了之后都很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沒有針對特征起綽號。我對其中一篇文章作了修改,把“一個小孩”改為“一個小不點兒”,并給他取綽號為“根號2”,結果大家讀了之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人物肖像描寫不管用什么方法,它都要為真實地反映生活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服務。因此,要想寫好人物肖像首先要從生活出發,必須對自己所要描繪的對象有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理解。人物的性格不同,人物肖像的外貌描寫,就應該體現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
[淺析人物的肖像描寫(人教版九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5.肖像描寫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