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人教版七年級必修備課資料)

          發布時間:2016-10-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二)《〈論語〉十則》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時常地復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習、實習。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為(wèi)]替,給。 [謀]謀劃,指辦事。 [忠]盡心竭力。 [交]結交,交往。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指學過的知識。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誨(huì)]教,教導。 [知(之)]知道(它)。 [是]此,這。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齊]看齊,一齊。 [內]指內心。 [善者]指長處。善,好。 [從]跟從,這里指學習。 [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里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剛強,勇毅。 [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 [重]重大。 [已]停止。 [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 [凋(diāo)]凋謝。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  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

          [不亦樂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

          1. 《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三、閱讀探究

          1. 第一則:

          (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樂趣(態度)和為人態度(個人修養)?

          ①學習方法:學后要時常復習。②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③為人態度:對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學后復習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么說是愉快呢?

          在復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獲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么會感到快樂?

          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學習孔子什么美德?

          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 第二則:

          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 第三則:

          (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關系?作者強調了什么?為什么?

          不是。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 “可以為師”。所以,關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

          (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現,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 第四則:

          (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容?你從中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么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學是基礎,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

          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2)為什么說謙虛是一種智慧?

          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6. 第六則、第七則:

          (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你能聯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第八則:

          (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

          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么要強調“弘毅”?

          “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為之奮斗。

          8. 第九則:

          怎樣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會現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則:

          (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關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對“恕”的詮釋。

          (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現在看來,有其現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也可談其消極成分,略。)

          四、總結遷移

          1. 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給十則語錄歸類。

          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學習態度:有朋自遠方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制成歡迎橫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 《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

          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4.  又要重新布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墻壁上。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5. 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生不應死學書本,應該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需要。

          五、《論語》名句積累

          ①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⑦ 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十則》(人教版七年級必修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論語十則》的文言現象

          2.論語十則優秀教案

          3.論語十則教學課件

          4.七年級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5.論語十則譯文及注釋

          6.論語十則的閱讀理解

          7.論語十則注釋翻譯

          8.論語十則的讀后感

          9.論語十則的閱讀練習題

          10.初中語文論語十則教學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少妇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AV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