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教學案
射陽縣新坍中學徐昊琪
教學目的:
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充滿生命力、洋溢著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摯充沛的情感。
2、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3、情感教育:感受綠色之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珍惜綠色,珍惜環境的美好情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1、學會以段落閱讀訓練帶動全文的閱讀鑒賞的閱讀方法。
2、培養學生欣賞自然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情況:
1、掌握下列生字詞
踞( ) 薄( )陰 綹( ) 棱( )角 穹( ) 塵滓( ) 皺纈( )
什 剎( ) 明眸( )善睞( ) 挹( ) 掬( )
2、本文的段意是什么?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寫了那幾個觀察點?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題眼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授課文
一、 導入課文:
同學們,我們學過朱自清的敘事散文《背影》,見過那飽含深情的父親的背影;也曾學
過他的寫景散文《春》,領略到那五彩斑斕的美麗的春光。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綠》體會那綠意盎然、充滿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讓我們再次走近朱自清。
作者簡介:
二、 檢查預習情況
三、 分析課文
1、第二段寫梅雨潭,主要立足哪兩個觀察點,作者觀察到了什么?
第一觀察點:________________
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
第二觀察點:________________
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卻寫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圍的環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個觀察點,看到了哪些景致?
第三觀察點:________________
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
找出兩個能概括梅雨譚綠的特征的詞語?
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運用了什么手法,
首先運用比喻,有那些?
其次運用對比 有那些?
最后運用聯想
這些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在結構上有何特點?結尾比開頭多“不禁”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四、全體同學配樂朗讀課文,體味作者對綠的熱愛之情。
五、課堂作業
一. 按拼音寫出漢字組詞:
⑴(jù) 在 ⑵(bó) 陰 ⑶幾(liǔ) ⑷(qióng) 門
⑸(léng) 角 ⑹塵(zǐ) ⑺皺(xié) ⑻(shí chà) 海
⑼(yì) 你為眼 ⑽(jū) 你入口 ⑾明(móu) 善(lài)
二. 選擇恰當的答案:
⑴使用“√”為句子選擇恰當的短語
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風雨的海上,何等陰沉。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A冷若冰霜,艷如桃李;B艷如桃李,冷若冰霜)。
⑵下面這段話的語序已被打亂,調整后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紗似的翅膀,兩根黑色的須向前伸展著,兩點黑漆似的眼睛,幾只像絲一樣的腿。
②可是,這纖細的小生靈,飛出來是為了尋覓什么呢?
③我呵著氣,送給它一絲溫暖,蝴蝶漸漸蘇醒過來。
④不過,它確實太纖細了。
⑤它是給剛才那強暴的風雨嚇懵了吧?
⑥在這陰晴不定的天氣里,它表現出尋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氣。
A. ①③⑤④②⑥ B. ⑥⑤①②④③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①②⑥⑤④
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盡管百花百色,綠才是春色。天公一支筆,在大地上涂抹,涂一次綠一分,直到初夏綠得透不過氣來為止。中國的山水畫不是清綠,就是赭,施法的是自然。樹林越來越密,樹陰越來越濃,樹上的裘越厚,人身上的衣服越薄,樹枝露出的地方越少,人身上露出的地方越多。早有人打赤膊了,走上高岡俯看,但見綠成一片,也分出幾等深淺,有帶黃的淺翠,有帶黑的濃綠。附近的樹上還有夾了深絳、淺紫、灰白等等的雜色,深淺相間,織成奇錦。
春天有味道,你可以聞到,不用說芬芳的群花了,就是青草也有樸實的香味,可以嗅個夠。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春天可以接觸到。腳下是軟軟的草。風吹在身上再也不刺痛肌肉,恰像溫柔的手撫過,你只要出了門或者打開窗戶,就知道季候。尋春最容易,處處都是。
誰都知道春天的音樂最中聽。天不亮枝頭的鳥已經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煩了。這些小音樂家組成樂隊,一齊和鳴。也有獨自高歌的,旁若無人。這些免費娛人的歌手悶了一冬,現在要痛痛快快施展一下本領,給春送來降臨的口信。你要早起,要到樹林時,要細心聽。城市中人不免錯過了聽鳥,也錯過了賞春--城里只有雪才是最顯著的季節變化,因為灰色的水泥掩蓋了一切。 (節選自思果《春至》)
1. 朱自清的《綠》從不同側面表現'綠'的可愛,本文則是從不同側面來表現春的可愛。它是從哪些側面表現春的可愛的?
答: 、 、 這三個側面。
2. 朱自清描寫的是'定格'的綠,本文首節寫的是變化的綠。這主要是因為本文的寫作
重點是 。
3. 本文寫“綠”觀察點有變化,交代變化的語句是:
① ②
4. 文中已有一句表達'尋春最容易'的意思,這一句是:
5. “鳥已經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煩了”一句所用的修辭方法有 ,它要表達的意思是 。(可用文中語句略加組織作答)
六、課后作業
反復朗讀本文,模仿《散文家談散文》寫一篇鑒賞小短文。(有觀點,有根據,字數不少于150字。)
[《綠》教學案(蘇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囚綠記教案設計
9.化學必修金屬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