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課題:《幼時記趣》 課時:2課時  主備人:王粉娥  審核:

          教學目的 

          1、借助注釋、詞典,初步讀懂課文并能正確朗讀。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體現的童心。  

          3、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文常用詞的意義及用法,學會積累與歸納。

          教學難點 :(1)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2)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閱讀。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法指導:  

          通過學生獨立合作的研讀課文,借助注釋及詞典,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讀懂課文內容;教師適當指導,引導學生學習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的意義、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確朗讀課文。 

          學習步驟 : 

          課堂展示:  

          1.同學們在童年時或許都觀察過螞蟻,那你看到螞蟻搬家或搬運食物時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樂趣?今天學習一篇清朝人寫的文章,來了解他在幼小時由觀察微小生物產生的豐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許它也會勾起我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2、疏通課文:  結合注釋讀課文,給不認識的字注音,并試著斷句。 

          3、探究閱讀:  

          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一、二兩段:結合注釋、詞典,試著翻譯這兩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譯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互相發現問題,提出意見),最后把小組統一的譯文在全班內交流。 

          4、強調重點: 

          (1)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擬      強   怡然  稱快      其      必      之       則      然 ……

          (2

          )特殊句式:群鶴舞(于)空      

            徐噴以煙(以煙徐噴之)        

           作……觀 

          5、朗讀課文第一、二段,指導朗讀 

          6、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三、四兩段:  

          結合注釋、詞典,試著翻譯這兩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譯文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把小組統一的譯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師指導,強調重點:  

          (1)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于   其   神游      龐然大物      方      之      蓋       拔山倒樹; 

          (3)特殊句式:  使(之)與臺齊       驅之(于)別院         

          以……為            ……為所…… 

          9、教師總結:針對學習情況進行適當評述,以鼓勵表揚為主  

          目標評估:  

               

           

           

          一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童稚(     )       藐小(      )      鶴唳(      )      凹凸(        )

          溝壑(     )       龐然大物(     )          怡然稱快(       )

          土礫(     )       項為之強(       )

          二  解釋句中加點的字詞。

          1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2         項為之強

          3         作青云白鶴觀

          4         以叢草為林

          5         拔山倒樹而來

          三  解釋成語并造句。

             明察秋毫:

          造句:

             龐然大物:

                 造句:

          四  解釋下列字,并說明用法。

             之  1) 心之所向

          2) 昂首觀之

          3) 觀之正濃

          4) 項為之強

          5) 故時有物外之趣

             其  1) 使其沖煙飛鳴

          2) 常蹲其身

          3) 神游其中

             而  1) 拔山倒樹而來

          2)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五  找出下列句中表示“看”的詞語。

             1 能張目對日(         )                   2 必細察其紋理(        )

             3 定目細視(        )                      4 見二蟲斗草間(        )

             5 觀之正濃(      )

          六  填空。

             1沈復,字(         ),(       )代作家,著有《                   》。

             2作者回憶童年生活圍繞(                     ),記敘了(                 ),

           (                     ),(                       )。

          七  翻譯句子。

             1 故時有物外之趣

             2 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 

          1、復習:  

          (1)注音:童稚   項為之強   藐小   怡然稱快    鶴唳云端  

          (2)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必細查其紋理          和擬作群鶴舞空       

          徐噴以煙              又留蚊于素帳中 

          (3)翻譯句子:  

          心之所向  

          譯: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譯:  

          故時有物外之趣 

          2、導入  :  

          昨天我們通過仔細的閱讀課文,基本上讀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學習,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來。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件有趣的事情?  

          明確:(觀蚊成鶴:群鶴舞空、鶴唳云端;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4、小組合作學習:  

          (1)討論產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內交流。  

          (觀察細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體現觀察仔細的語句)。 

          (2)文中所敘“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童心、童趣?(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觀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據課文,你能說說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獨立描述,教師稍加評點,鼓勵為主。) 

          5、齊讀課文,注意體會文中的童趣。 

          6、說一說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總結:想象力是心靈自由翱翔的翅膀,乘著這雙翅膀你會探尋到更為廣闊的奇妙的世界,體會到更多的創造的樂趣。觀察會給你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了這雙眼睛你便不會錯過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間,希望我們都能充分運用這雙眼睛和翅膀。 

          目標評估 :  

          (1)《練習冊》  

          (2)解釋重要詞組的意思 

          9、教后反思:  

             

             

          附  板書設計 : 《幼時記趣》  

          物外之趣:                               產生原因: 

          1、觀蚊如鶴:(1)群鶴舞空   

          (2)鶴唳云端 

          2、神游山林:                                  觀察仔細  

          想象奇特 

          3、鞭打蛤蟆:  

          附錄二: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我回憶童年幼小的時候,我能張著眼睛對著太陽,眼力能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我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余:我。稚:幼小。明:眼力。察:看清。藐:小。紋理:這里泛指花紋。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里把它們比做群鶴在空中飛舞。心中想象的是鶴,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抬頭觀賞這種景象,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

            私:私下,這里是“自己”的意思。之:助詞,無實在意義。所向:所想象的景象。之:這里指“群鶴舞空”的景象。強:同“僵”,僵硬。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霧飛叫,當做青云白鶴看,果真就像鶴在云端高亢地鳴叫,讓人高興得喊痛快。

            素帳:白色的蚊帳。以:用。唳:(鶴、鴻雁)等高亢地鳴叫。怡然:喜悅的樣子。稱快:喊痛快。

            「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

            在凹凸不平的土墻邊,小草多而雜亂的花臺邊,我經常蹲下自己的身體,使身子和花臺一樣高,定睛細看。

            于:在。凹凸:高低不平。叢雜:多而雜亂。其:這里指自己。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叢聚的草當做樹林,把昆蟲螞蟻當做野獸,把泥土瓦礫凸出的地方當做土山,低洼的地方當作山溝,想像在里面游歷的情景,心中高興,自得其樂。

            以……為……:把……當做……。邱:同“丘”,土山。壑:山溝。神:想象。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一天,看見兩只蟲子在草叢間相斗,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很大的東西,搬開土山撞倒大樹著闖進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

            斗草間:即斗于草間,介詞“于”省略。之,指“二蟲斗”。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拔:移,搬開。而;表修飾,翻譯為“著”。蓋:這里是“原來是”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蛤蟆舌頭一伸然后兩只蟲就全被癩蛤蟆吞進肚里。

            而:表順接,然后。盡:全。為:被。為所:表示被動,“……被……”的意思。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我還小,正出神,不禁“哎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心神剛剛安定,捉住蛤蟆,鞭打它數十下,把它驅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在。出神:精神過度集中而有點發呆。呀然;哎呀地(驚叫一聲)。鞭,名詞活用作動詞,鞭打。

            ★選自:

            《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作者夫婦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經歷,文字樸素自然,情感真摯。

            ★作者簡介:

            沈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記》。沈復兒時就表現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點。沈復寫《浮生六記》,憶及童年時仍充滿童心童趣,這是很珍貴的。沈復,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長洲(今江蘇蘇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圣駕。后來到蘇州從事酒業。 

            嘉慶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記》自傳體小說。

            ★文章概括:

            1、觀蚊如鶴

            三件趣事: 2、神游山林

            3、鞭驅蛤蟆

            文章中心:通過記敘童年時三件物外之趣的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文體:散文。

            ★《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小說。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后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版本

            聞尊閣版《浮生六記》是最早的鉛印板,有楊引傳序和“尊聞閣王”王韜跋。楊引傳序言中說“六記已缺其二”。王韜曾說少時(1847年前)曾讀過這本書,可惜沒有抄寫副本,流亡香港時,常常懷念它。王韜在1877年為尊聞閣版所寫的的跋中沒有說少時曾見過全本。 

            1936年林語堂將《浮生六記》四篇翻譯成英文,分期連載于《天下》月刊。后來又出版漢英對照單行本,并作長序言。林語堂在序言中寫道“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還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本全本”。 

            過后不久蘇州冷攤上便來出現“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實為后人偽作。 

            俞平伯曾根據《浮生六記》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記年表》。 

            《浮生六記》目錄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閑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游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卷六 《養生記道》 

            沈復的《浮生六記》被蘇教版初一語文教材所收錄。

            世界各國譯本

            此書有多種文字的譯本。可查有三種英譯本,還有德、法、丹麥、瑞典、日本、馬來譯本各一。 

            英譯本

            最早的英譯本是1936年林語堂的漢英對照本,后來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記》英譯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鵝出版社的白倫和江素惠的英譯本。該譯本將由江蘇南京譯林出版社作為“大中華文庫”之一種出版。 

           

          [《幼時記趣》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幼時記趣》教案設計

          2.《幼時記趣》教案

          3.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4.《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5.幼時記趣文言文的翻譯

          6.關于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7.《幼時記趣》閱讀及參考答案

          8.關于幼時記趣文言文的翻譯

          9.《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V日韩AV在线第一区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一级少妇高清性色生活片 | 三级网站在线网站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