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6-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詩人反客為主寫勸酒歌的原因 ;(2)熟悉詩歌內容,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2、能力目標:體味詩歌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3、情感目標:了解相關的酒文化。

          4、教學重點:探究詩歌的藝術手法。 5、教學難點: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學方法:誦讀法、問題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看視頻“丹巴女勸酒”、“苗族勸酒圖”:大家知道畫面反映的是什么內容嗎?--勸酒。

          有關酒文化:酒,在古時候,被視如瓊漿玉液,祭祖祭神必不可少。主人宴飲賓客,為了面子和排場也是不可或缺。為了表示主人的真誠和熱情,勸酒自然免不了。這種風習至今還在不少民族中流行。

          古詩中寫勸酒的也有不少如:《勸酒》《渭城曲》(投影)

          其中最為出眾的當是李白的《將進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投影課題)

          二、課文學習

          1、背景介紹:李白什么情況下寫這首詩

          李白被排擠離開長安八年后,和朋友岑勛一起到河南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當時詩人45歲。這首詩,就是在那種情況下寫的。賓客不應該為主人唱勸酒歌的,不合禮俗。李白不會不明白這點,但他為何要這樣做呢?這固然跟詩人獨立特行、不甘羈絆的性格有關,也表明了賓主之間深厚得不分你我的交情,但更主要地是他要借此特殊的創作方式抒發絕對不一般的情感。這種不一般的情感會是什么呢?接著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走進詩歌中的李白。

          2、解題:《將進酒》是樂府古題名,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

          將(qiāng), 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是一個多義多音字,我們先來看看它的使用:

          *解釋下面“將”的意義:

          ①將進酒(   動 詞、請、 qiāng )

          ②呼兒將出換美酒(  動詞、拿  、 jiāng    )

          ③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動詞、扶、jiāng)

          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名詞、將領    jiàng )

          ⑤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動詞、帶領jiāng)

          ⑥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不得惜(    助詞,在動詞后,沒實在意義,jiāng)

          ⑦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副詞、將要, jiāng)

          3、聽錄音,讀課文,然后全班朗讀一遍

          4、思考討論然后回答

          (1)   在第一節詩歌中,詩人先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來開頭,請說說它用到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什么意思?接著詩人又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似乎主張及時行樂,你怎么看待這種主張?

          *以黃河流水起興(“天上來”是夸張),比喻光陰迅逝不回,并引出下句。以頭發的朝青絲暮成雪的夸張,悲慨青春易逝,人生苦短。

          詩人不希望悲觀消沉地生活,及時行樂可以看成是擺脫命運魔咒的一種努力。目的是要煥發對生活的熱愛,提起對人生的信心。事實上,李白的生命中,很多時候都保持著積極的進取心。哪怕是喝酒,多半時候也在表現他暢快淋漓的樂觀的生活態度。在第一節詩中的喝酒,就屬于這種情況。

          (2)在第二節詩歌中,詩人為什么不能保持“人生得意須盡歡”的快樂心態?怎樣理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的意思?詩人提到“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的目的是什么?詩人要“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愁”指什么,詩人這樣做僅僅是借酒澆愁嗎? 

          因為懷才不遇,理想抱負無法施展,當然就快樂不起來了。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是權貴造成的,怨憤蔑視,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含蓄地表達鄙棄的態度(“鐘鼓饌玉”在這里稱代權貴)。提到“古來圣賢皆寂寞”,不是要否定圣賢,而是要委婉地道出權貴也是歷來圣賢寂寞的根源,德才兼備卻無法施展抱負,這樣就把個人的不幸擴展到了民族的不幸、國家的不幸,詩歌的主題自然更見深刻了。至于“萬古愁”的愁,就是指人生短暫、懷才不遇、圣賢寂寞,都是統治者、權貴所造成。所以借酒澆愁就含有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之意。

          (3)這首詩,詩意前后勾連緊密,請分析詩人是怎樣做到這些的?

           A巧用鋪墊伏筆,使情感抒發自然而然。比如,有前面的對青春易逝、人生苦短的傷感的鋪墊,有對圣賢寂寞飲者留名的憤激的鋪墊,有對陳王恣歡謔的贊賞的伏筆,才有了后面的“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情感的強烈爆發。

           B利用前后照應,形成對比,使詩意前后勾連,并突出其中的變化,啟人深思。如:“人生得意莫使金樽…”與“鐘鼓饌玉…但愿長醉…”前后照應,形成對比,一種是享受人生,一種是麻醉自己;

          “天生我材…千金散盡…”與“古來圣賢…唯有飲者…”前后照應,形成對比,前者躊躇滿志,后者失意憤激;

          “烹羊宰牛…會須一飲…”與“五花馬…呼兒將出…同銷萬古愁”前后照應,形成對比,前者是愿望中人生得志時的暢快淋漓,后者是理想破滅時表現出的狂放憤慨。這些變化怎樣造成呢,聯系主旨句自然明白。

          (4)李白在詩歌中流露了極為復雜的情感,請分析這種復雜的情感變化。

                          兩句“君不見”--傷感、無奈

                          人生得意      --歡樂

                          天生我材      --自信

                          烹羊宰牛      --暢快、狂放

                          岑夫子……    --親切               

           不足貴,長醉  --鄙棄(主旨句)

                          圣賢 ,飲者   --憤慨

                          陳王,恣歡謔  --贊賞、嘆惋(自況)

                          主人,萬古愁    --狂放、憤激

           前一節,雖知人生短暫,但還振奮心志。后一節,理想無法實現,借酒消愁,宣泄不滿。

             5、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將進酒》,了解了詩人在詩歌中所抒發的復雜情感,以及詩歌中成功運用的各種藝術手法。從勸酒歌入手,我們還了解到了詩人寫作此詩屬于反客為主,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宣泄憤激之情。整首詩處處圍繞酒來寫。但是得意時它是生活的美酒,失意時它是澆愁的杯中物。希望同學們今后拿起的永遠都是生活中的美酒。

           

          呂時章

          [將進酒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4.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5.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6.蟬的教案設計

          7.閣夜教案設計

          8.《草》教案設計

          9.寫作教案設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