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滬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肖復興

                                   金山中學語文組   李書慧

          一、教學目標

          1.領會借“小溪”的意象來寫巴赫音樂、巴赫品格,以實寫虛的寫法。

          2.認識巴赫精神及其音樂藝術的偉大之處,學習巴赫的堅韌、沉靜和執著的精神,體會作者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二、教學重點

          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展現人物的高尚品格。

          三、教學難點

          小溪意象及其與巴赫品格、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五、教學方法:品讀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分析文章思路

          一、導入

          從化抽象為具象的古詩句中引入課文。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清如淀(通“靛”),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周德清  塞鴻秋  潯陽即景) 

           --以物喻物。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以物喻情。

          關于音樂這一抽象的東西,我們如何來描述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肖復興的音樂散文《小溪巴赫》,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表達對巴赫品格的贊頌之情的。

          二、作者介紹

          肖復興,北京人,祖籍河北滄縣,《人民文學》副主編。1978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我們曾經相愛》《青春夢幻曲》,中短篇小說集《四月的歸來》《北大荒奇遇》,報告文學《海河邊的一間小屋》《生當作人杰》分別獲全國第二、三屆優秀報告文學獎。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分析文章思路(重點)

          肖復興《在時間中流淌的音樂》中說:我覺得談音樂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有資格來談一談音樂的。

          面對其他古典音樂家他娓娓道來。而唯獨面對巴赫時,他拘謹得象一個小孩子。讓我們走進肖復興的《小溪巴赫》。

          概括文章段意,分析文章思路(重點)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崩砬逅悸肥墙庾x文章的一把鑰匙,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思維訓練。)

          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1)文章寫了什么內容?

          (2)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具體步驟:

          1.學生通讀課文。 

          2.學生概括段意。

          3.在學生梳理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

          第1、2段:寫自己一直想寫一寫巴赫,卻又不知該怎么來寫,因為“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

          第3、4段:過渡段。指出巴赫名字德文的意思開啟了我的寫作思路。

              第5、6段:寫巴赫的音樂價值由埋沒到被發現的過程,就像小溪即使弱小卻能常青常綠。(比喻)

          第7段:過渡段。指出小溪的意義。

          第8~12自然段:贊美小溪的性格和品格,并指出也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第13~15自然段:贊美巴赫的偉大如清澈的小溪。

          第16~18自然段:描述聽巴赫音樂的感受――眼前永遠流淌著靜謐安祥、清澈見底的小溪水。

                                      文 章 結 構

          第一部分(1、2段):寫作者對巴赫欲寫又止的心情。

          第二部分(3~15段):寫小溪的特點,巴赫、巴赫的音樂價值如同小溪。

                  一層(4~8段):小溪的意義--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

                  二層(9~15段):小溪與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第三部分(16~18段):作者展開想象,描繪了聆聽巴赫音樂時眼前出現的一幅幅如夢如幻的畫面,這些畫面的中心意象正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令人回味無窮。

          文章表現了作者的對巴赫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難點

          --探究、把握小溪意象及其與巴赫精神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一、探究意蘊

          --小溪意象及其與巴赫精神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1.關于題目

          --題目為“小溪巴赫”,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

          小溪的特點,巴赫的特點。二者有相似之處。

          作文啟示--擬題的方法:運用比喻擬題。

          【推出“學習重點、難點”-- 探究、把握小溪意象及其與巴赫精神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2.小溪有什么特點?

          --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第4段)

          --在我們沒有發現它的時候,其實它就是這樣不停地流著,只不過那時被樹蔭掩映,被雜草遮擋,被亂石覆蓋;蛟谀歉吒叩纳巾敚覀儠簳r看不見它罷了。(第8段)

          --小溪永遠只是清清的、淺淺地流著,永遠不會因為季節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斷流、干涸。(第9段)

          --小溪一如既往地水珠細小卻清靜地往前流淌著。它擁有巴洛克特有的穩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第10段)

          --當世事滄桑,春秋代序,高山夷為平地,江河頓時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卻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第14段)

          小溪的生命特征:是遇到阻礙,并不退縮,依然默默無聞,涓涓流淌。平凡卻偉大。

          板書:小溪(恬靜清澈、永葆活力)

          3.為什么要寫小溪?

          明確:為了比喻巴赫的音樂、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小溪”的意象可以貼切地與巴赫的品格、巴赫的音樂相融于一體,成為完美寫照。

          (1)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

          --指小小溪水,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

          (2)巴赫的音樂(第5段)

          1772年創作勃蘭登堡協奏曲,勃蘭登堡對此不屑一顧。

          1802年,巴赫死后52年出版了第一部巴赫傳。

          1829年,巴赫死后79年,他的《馬太受難曲》開始被演出。

          (原文: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即使看來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僅埋沒不了的,而且不會因時間的久遠而蒼老,相反卻能常青常綠。)

          --開始不為人注意,但后來其魅力卻成為不朽。就像小溪一樣,不被人注意,卻永不消失。

          板書:巴赫音樂(靜謐安詳、曠日持久)

          (3)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知人論世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出生于在德國愛森納赫,巴赫九歲喪母,十歲成了孤兒。經濟拮據,生活困難,但由于他嗓音美妙,少年時期靠獎學金進了在呂訥堡的圣米歇爾學校。1702年他從圣米歇爾學校畢業,翌年在一家室內樂隊當一名小提琴手。在隨后的二十年中,他干過許多行當。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風琴家而聞名,雖然他還是一位作曲家、教師以及樂隊指揮。1723年巴赫三十八歲時開始在萊比錫的圣托馬斯教堂任歌詠班領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擔任此角。

          1750年,巴赫在萊比錫逝世,由于家境貧苦,身后蕭條,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別人的施舍度日。他的死沒有引起顯著的社會反響。

          巴赫善于將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他萃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對后來將近三百年整個德國音樂文化及至世界音樂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巴赫在萊比錫逝世,他的死沒有引起顯著的社會反響。就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原文: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巴赫就是這樣清澈的小溪水……)

          【二者融為一體】

          這些看似平凡卻偉大的特征是與巴赫性格、品格以及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相照應的。

          板書: 巴赫品格(沉靜內斂、堅韌執著)

          作者利用小溪、巴赫、巴赫音樂的相似點,將三者融為一體加以描繪,在描繪的過程中,表現作者對巴赫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齊讀第8~12自然段。

          4.這種借物喻人寫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借物喻人的寫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的寫作方法。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又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本文用小溪作比喻來寫巴赫,使巴赫音樂的價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質都得到了形象生動的展現,使作品閃耀著動人的藝術感染力。借小溪的特點,熱情謳歌了巴赫的沉靜內斂、堅韌執著的品格,同時從心底抒發了對巴赫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板書:借物喻人 (物)(物)(人)  贊美敬仰之情      性格品格之美

          5.跟隨肖復興聽巴赫

          (1)齊讀第17、18段,感受作者描繪的畫面。

          把聽覺轉換成視覺(通感),更感性地理解巴赫音樂帶來的感悟。

          (朗讀)--以實寫虛。

          (2)聽巴赫音樂,享受小溪般的滋潤。

          (3)拓展

          --古詩詞的詠物詩中,也有不少采用了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

          如,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總結:巴赫的性格如同小溪,沉靜內斂,堅韌執著,潤澤世人;巴赫的音樂如同小溪,靜謐安詳,慰藉心靈;巴赫的創作如同小溪,作品眾多,源遠流長,滋養了眾多的音樂大師,豐富了歐洲音樂世界。從他對人們的啟示這個角度來說,巴赫不是小溪,他是大海,浩瀚而偉大!

          二、課堂小活動

          --用某一具體的物,來比喻本班某同學。

          三、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遷移寫作:偉大人物的魅力是永恒的。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浩瀚書頁中,在悠悠五千歲的中華史冊上,記載著燦若群星的偉大人物,如屈原、陶淵明、李白、魯迅、阿炳、蘇格拉底、梵高……請選擇你喜愛的一位,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繪出他的高尚品格,形式不限。在寫作時我們要注意:

          1.要描述出事物的特點,要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

          2.要有機融合,揭示出人的精神。

          四、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肖復興:《音樂筆記》、《只為聆聽而存在》

          錢仁平:《巴赫》

          房  龍;《巴赫傳》

                余志剛:《音樂的大海巴赫》

          【板書設計】

                                          小溪巴赫       

          肖復興                                      

          小    溪(物)      (恬靜清澈、永葆活力)

          巴赫音樂(物)     (靜謐安詳、曠日持久)         借物喻物

          巴赫品格(人)     (沉靜內斂、堅韌執著)    借物喻人

          性格品格之美

          贊美敬仰之情

                                                                    

          該文已經發表于吉林省《語文學習報》(高中教師版)2010年5月24日

           

          劉雙平

          [小溪巴赫(滬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4.高一數學必修1教學課件

          5.高一必修一數學課件

          6.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ppt

          7.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8.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9.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免费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在线永久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120秒观看视频日本大片 |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乱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