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漫步到2010年,本來是個小假期,可以讓忙碌一年的人放松一下,可誰承想,同樣身為大學生的楊濟源卻沒能走完2009年最后一天。打開QQ空間本來是想記敘一下2009年我的過往,但是看到騰訊網的報道,我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重新用心去寫一篇關于紀念的文章,紀念這個英雄。
楊濟源,男,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化學工程專業0701班班長,和我素昧平生的一個人,但是卻值得我在新年的第二天用一篇長篇大論去紀念,不單是因為他抓小偷被刺身亡,也不僅僅是因為他作為一個榜樣值得去紀念,而是因為楊濟源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好多人都說自己有責任感,但是真正的社會責任感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去做出來的,這才是我真正用心去紀念的地方。一個大學生的死,之所以會引起社會一定層面的轟動,是因為現在的社會人已經麻木了,尤其是對社會已經缺乏了社會責任感,個人沒有了社會責任感,企業沒有了社會責任感,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國家,這也正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都比較慢的一個因素,假如個人責任感強了,企業社會責任感強了,政府官員責任感強了,社會局面將是另外一番繁榮景象。
或許政治本就不該是我談論的問題,所以回歸事件本身來談。楊濟源在人人網最后的狀態是:“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真是文如其人,令鄙人自嘆不如。我曾經也做過班長,知道這個位置是做什么的,上要為領導分擔工作,下要為同學服務,這才叫恪盡職守,楊濟源做的比我要稱職千倍萬倍。一個人就這么走了,留給學校的是什么呢?留給社會的又是什么呢?當媒體聚焦在英雄的身上,此刻的學校肯定會站出來為楊濟源同學申報英雄,此刻的相關部門會站出來表態楊濟源同學有社會責任感,是伸張正義的英雄。我對這種現象持一種鄙夷的態度,我不是說這些部門這樣做不對,畢竟在這種情況下這樣做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但是話又說回來,你們這些部門早干嘛去來,非得人死了,你們才站出來說句人話,非得在人成為英雄之后才說句人話。像楊濟源這樣的同學大有人在,你們這些做領導的都瞪大眼睛看著,難道非得人死了你們才知道誰好誰壞嗎?非得成為英雄了你們才關注他們嗎?非得他們成為了媒體的焦點你們才大肆宣揚,什么社會責任感啦,什么評優評干啦,什么積極分子啦,什么英雄楷模啦等等等等,難道在這之前你們瞪著個大眼睛就看不到這樣的人存在嗎?一個人什么樣,有什么素質,具備什么涵養,在實際工作中是完全可以看得出來的,一個人有沒有責任感也是可以感覺到的,一個人為學校做了多少工作,一個人為同學做了多少服務,一個人為社會做了多少責任,周圍的同學都看的清清楚楚。楊濟源同學都已經讀完三年大學,難道你們就沒有看出來這是一個人才?難道非得人家見義勇為了,你們才看出來人家是英雄,我為這樣的英雄感到悲哀......
班級同學手機丟失,這是學校對學校流動人口監管不嚴,學校門口經常有人偷東西,這是社會治安做的不夠,這種責任本來應該是一個團體或者是政府的責任,但現在這種責任卻砸在某個人頭上,這真是一種時代的悲哀。倘若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或許還會有另一個英雄誕生的......楊濟源同學走了,這不單單是評不評英雄的事,而是社會應該深刻反思,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倘若不以此為鑒,或許悲劇會再度發生......
將楊濟源同學見義勇為事件放在大學亦或是整個社會層面去看,會讓人感嘆整個體制的不健全。
大學,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教書育人之外,要教育學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要教育學生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要教育學生有所擔當,更要教育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但是反過來想想,大學本身做到社會責任感了嗎?恐怕未必!一談及學校或是大學,亦或是高等學府,人們慣常的思維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大學本來就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但是現在的大學越來越像一個行政單位,大學是個教育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但是現在的大學里面層層架構,行政權力充斥每個人的神經,性質已經有所轉變,甚至個別大學性質極度惡劣。北京某大學高校招生腐敗第一案、南京某大學音樂學院女生停課陪舞遭調查、北京某大學寶馬撞人拒不道歉只賠錢、北京某某大學校醫誤診致人死亡、北京某某大學女生質疑比賽公平撕獎狀、北京某某大學強迫大學生獻血(不獻血不發學位證)、西安某某翻譯學院學校排名造假事件、某某大學論文剽竊抄襲、某某大學辭退病重教授。上海某某大學研究生自殺案等等等等,類似事件舉不勝數。深思之,無不與權力或者是利益掛鉤,試想,這種局面走下去,中國的教育出路何在?談什么素質教育,談什么教育體制改革,大學在改革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如果大學自己不主動改革,國家只靠下達文件又有什么效果呢?現在的大學領導都有自己的智囊團,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文件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區區一個教育部部長周濟又怎么能敵得了千軍萬馬呢?作為前任教育部部長,周濟也確實做了不少貢獻,其本人也是比較清正廉潔的,但是單個人要是與“潮流”背道而馳,結果會怎樣,想必誰都會想的出來。
也正是因為大學目前的這種狀態,才造成了悲劇一再發生。青島某大學中心校區西4宿舍樓發生血案、重慶某大學知園小區發生血案、福州某大學血案、天津某大學血案、北京某大學血案、云南某大學血案、吉林某大學血案、蘭州某大學血案、浙江某大學血案等等等等,類似的血案又是枚不勝數。不過家丑不可外揚,好的大學特別善于封鎖消息,警察還沒到達案發現場,學校就已經做好妥善安排,嚴密封鎖消息外傳。同樣是血案,同樣是有人犧牲,為什么處理結果卻不一樣?作為英雄理應悼念,但是作為悲劇,大學也應該理直氣壯的正視客觀事實,這才是一所大學肩負的所謂責任感。從另外一個層面也可以看出,大學監管措施不到位,大學安全保衛不得力。大學領導們,你們的眼睛整天瞅著哪個國家領導來視察,整天抬頭看哪個政府領導成接班人,難道你們就不看看你們的工作做的到不到位,難道你們就不看看你們安排的工作有沒有落實?大學教授教師們,難道你們就知道整天巴結哪個領導,難道你們就知道盼著哪個學生給自己送個大紅包,然后呢,把榮譽頒發給誰,難道你們就不看看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人,哪些是腳踏實地為學生做實事的人,哪些是應該頒發榮譽給予嘉獎的人?等這些人一個個都成了英雄你們再站出來頒發所謂的榮譽,還有什么價值嗎?如果這些對社會有價值的人,一個個都成了英雄,社會還有什么指望呢?
或許好多部門或單位都喜歡做事后諸葛,等到事情發生了,有人成了英雄了,才有人出來歌功頌德,那要是這些人沒有成為英雄,豈不是就被社會埋沒了??古有伯樂,能識千里馬;今有何人,能識英雄否?倘若多幾個知人善任,任人唯賢的良臣,或許社會才叫真正的進步了。而現在的人多喜歡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現在的領導也都喜歡甜言蜜語、權色交易,這就有了腐敗的土壤。拿人家東西手短,吃人家東西嘴軟,想不腐敗都難。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點不假,如果做清官,你則會獨立,如果做貪官,屁股后面會有一個獨立團,可以喚來喚去,呼風喚雨。為何鄭板橋吟詩作賦“難得糊涂”,實在是一個清官的無奈之語。用古人的觀點解讀楊濟源事件本身,人家都不抓小偷,你抓小偷,被刺身亡,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了你是“清官”,說明了你的社會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相比較那些空喊社會責任感的民眾而言,你的行動是對他們無言的諷刺。你的行動也刺激了千千萬萬中國人麻木的心......
中國人,該醒醒了!不要再麻木下去,也不要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這件事看似與任何一個人無關,但是楊濟源的行動卻是十幾億中國人民都應該去做的,倘若在場的人都伸伸手,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情則常相憶,理則悟昔迷。已往雖無諫,來者亦可追。" 雖未曾謀面,但是感動于同齡人的正義之氣,謹以此文紀念之。
愿生者節哀,英雄一路走好......
后記:元旦期間加班,我也是偶然間看到騰訊網關于楊濟源同學的新聞報道,我不是新聞記者,我也不是時評編輯,我更不是文學家,我只是一個路過的陌生人而已,但讀完新聞之后,我真的落淚了,作為一個男人,一個二十幾歲的同齡人,我為這樣有才有德有血性的人活在這個時代而感到悲哀。作為一個陌生網友,我本可以對此事置若罔聞,和好多默默的人一樣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我沒有這樣去做,因為我的良心不允許我這樣做。我從未見過這位同學,遠隔千里又無半點親緣,但我還是選擇了用文字對其進行紀念,無論我的文字能否深入到每個人心里去,但至少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所有警醒,當所有人都警醒了,社會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事實上我們真的能逃避的了嗎?現在悲劇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倘若有一天悲劇在我們自己身上上演,那你又會作何感想呢?是不是后悔當初不幫別人,現在沒人幫自己?與其到時候后悔,不如現在多幫幫別人!多行善,百利而無一害!
我們國家正在致力于創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一個具有廣泛涵義的范疇,其本質內涵是文明、公平、公正、共富、共享、安定、有序和團結。社會要實現真正的和諧,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群眾、集體、企業、政府、領導、政策、法律、司法等等必須整體運轉,這樣才能最快最合理最有效的實現社會和諧,倘若哪一方拖了后腿,社會和諧目標的實現無疑將會是一種漫長的等待。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準,倘若公平不在,國家將停滯不前;倘若正義不在,文明將回歸血腥時代。我們都希望國家繁榮昌盛,所以我們希望社會公平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我們都希望走向文明時代,所以我們希望文明是依法治國前提下真正意義上的文明。
楊濟源同學英勇犧牲了,他是時代文明的象征,他是社會正義的現實版,但是單個人文明了,單個人正義了,還有許許多多單位、企業、政府、執法沒有做到公平、文明和正義,當用人單位任人唯能,國有企業不再養閑人、政府不再單一的公務員考試,社會上再也沒有暴力執法,社會才會實現真正的和諧!
愿英雄安息,生者堅強!
[《生者堅強-紀念英雄楊濟源同學》(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2.教師工作隨筆
3.美術教師隨筆
4.歷史教師隨筆
5.音樂教師隨筆
6.教師數學隨筆
8.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9.教師隨筆感悟
10.教師假期生活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