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10年中考文言文研討(蘇教版九年級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5-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考點解讀:

          08年泰州市中考考綱中明確指出文言文閱讀,材料均選自課外的淺易文言文,主要考查學生的文言文閱讀遷移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考點分析:

          年份 體裁 分值 比率 考查知識點 難度

          2008 人物傳記 10 11% 詞語解釋,翻譯句子,分析人物 小

          2009 人物傳記 12 13% 詞語解釋,翻譯句子,朗讀停頓,

          理解領悟文章內容 較大

          2010 說明文 12 13% 文言詞語,翻譯句子,朗讀停頓,

          理解領悟文章內容 大

          三、題型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文言文教學和評價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查學生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中考文言文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借助注釋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掌握文中出現的常見實詞、虛詞,縱觀近三年來泰州市中考試卷,課外文言文的考查的知識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詞語的解釋。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思。

          2.句子的翻譯。翻譯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準確通順。準確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隨意增減內容;通順是指譯文前后連貫,語言流暢,合乎現代漢語的規范。

          3.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停頓和朗讀節奏的劃分。

          4.理解領悟文章內容(1)內容的概括。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和對文章關鍵內容的理解。考查對文章具有整體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2)談閱讀作品的感受。多為開放性試題,主要形式有:①欣賞型。②比較型。③評價型。④感悟型。⑤聯系實際型等。須依據提供的材料闡釋生發、提倡創新思維。只要你有自己的看法,并對自己的觀點作簡要闡述,言之成理即可。

          四、解題思路及方法

          (一)夯實基礎

          課外文言短文的考查是以課內文言文閱讀為基礎的,它是課內文言文學習的延伸和擴展,是課內文言知識在新的語言環境中的再現。請看近三年的中考文言文試題:

          08年(一)閱讀《錢若水為同州推官》,完成l2-14題。(10分)

              錢若水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訟①于州,州命錄事參軍鞠②之。錄事嘗貸于富民不獲,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殺女奴,富民不勝榜楚④,自誣服⑤。具獄上,官審復,無反異,皆以為得實。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日不決。留之且旬日,知州屢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獄者,密使人訪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縱之。其人號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賜,則某滅族。”知州曰:“推官之賜,非我也。”其人趨詣若水廳事,若水閉門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與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數人,欲為之論奏其功,若水固辭。于是遠近稱之。

          (節選自宋李元綱《厚德錄》)    

          [注]①訟:訴訟,打官司。②錄事參軍:州府低級官職,一般掌管文書。鞠:審訊犯人。③劾:審決訟案。④榜:泛指各種酷刑;楚:痛楚。⑤誣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鎖。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不知所之(    )     (2)皆以為得實(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賜(    )

          1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日不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趨詣若水廳事,若水閉門拒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讀完上面這則故事后,說說錢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個加點的字解釋均可以從初三課內文言文中找到例子。“不知所之”的“之”,解釋為“到……去”,出自課文《陳涉世家》“輟耕之壟上”。 “皆以為得實”中的“以為”,解釋為 “認為”,同樣出自課文《陳涉世家》“或以為死”。 “上下皆怪之”中的“怪”,解釋為“以……為怪,對……感到奇怪”,出自《陳涉世家》“固以怪之矣”。“微使君之賜”中的“微”,解釋為“非,(如果)沒有”,出自《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翻譯句子中的幾個關鍵詞“獄”、“趨”、“廳事”,分別出自《曹劌論戰》、《送東陽馬升序》、《口技》中的解釋。

          所以08年中考文言文比較容易,也許是由課內到課外的過渡。

          09年(二)閱讀黃宗羲的《柳敬亭傳》(有刪節),完成13-16題。(12分)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①,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②其市人。久之,過江,云間有儒生莫后光③見之,曰:“此子機變④,可使以其技鳴⑤。”于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⑦矣。”又期月,生:“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而哀樂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⑧間。華堂旅會⑨,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

              【注】①無賴:刁鉆,不講道理。②傾動:使人傾倒動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優孟”也是人名。④機變:機敏靈活。⑤鳴:揚聲名。⑥句:同“勾”,勾畫。⑦歡咍(hāi):歡快。⑦嗢(wā)噱(jué):大笑。⑧縉紳:指官紳階層。⑨旅會:大聚會。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       )

          (2)可使以其技鳴(       )

          (3)句性情,習方俗(       )

          (4)期月而詣莫生(       )

          14.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使 人 之 性 情 不能 自 主

          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

          譯文:                                                    

          (2) 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

          譯文:                                                   

          4.讀完上面的選文后,說說柳敬亭最終技藝精熟、被人“稱善”的原因。

          答:                                                                       

              09年文言文詞語解釋有了一定的難度,因為它涉及到整個初中階段的文言文。第一個解釋“為人說書”(給,替)出自初三的《桃花源記》“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第二個解釋“可使以其技鳴”(憑借)則出自《論語八則》“可以為師矣”。第三個解釋“句性情,習方俗”(通曉,熟悉)出自《趙普》“少習吏事”。第四個解釋“期月而詣莫生”出自《鄒忌諷齊王納諫》。另外翻譯中的關鍵字解釋都能從課文中找到注腳。

          10年(二)結合圖示閱讀沈括的《夢溪筆談澤國長堤》,按要求完成11-15題。(23分)

          蘇州至昆山縣凡六十里,皆淺水,無陸途,民頗病涉①。久欲為長堤,但蘇州皆澤國,無處求土。嘉祐中,人有獻計,就水中以籧篨②芻藳③為墻,栽兩行,相去三尺。去墻六丈又為一墻,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實籧篨中,候干,則以水車汱⑤去兩墻之間舊水,墻間六丈皆土。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里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為利。

          【注】①病涉:苦于往來涉水。②籧篨(qúchú):

          古代指用竹或葦編的粗席。③芻藳(gǎo):草把。

          ④漉:撈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這里

          引申為排水。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蘇州至昆山縣凡六十里(        )     (2)久欲為長堤          (        )

          (3)漉水中淤泥實籧篨中  (        )     (4)每三四里則為一橋  (        )

          1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以 水 車 汱 去 兩 墻 之 間 舊 水 

          1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去墻六丈又為一墻,亦如此。

          譯文:                                                                         

          (2)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

          譯文:                                                                         

          14.讀完上面的選文后,請你說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處。(2分)

                                                                                           

          10年的文言文詞語解釋則比較難,一是四個解釋中至少兩個是課文中沒有學過的。二是看不懂或讀不懂原文就無法解釋詞語。當然如此難的解釋僅這一年出現,不等于今后就是這種趨勢。然而細細讀原文,完全可以根據上下文推斷它的解釋,如第三個解釋“實”,可以推斷為填充或填滿。翻譯中的關鍵詞同樣可以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類似的解釋。

          所以,考生平時必須扎扎實實學好課內文言文,在考試時才能輕松應對。在平時的復習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現象,要準確解釋這個詞,就要將這個詞放入語言環境中去理解。

          2.對于古今異義現象,要避免以今義去解釋古義,要注意古今詞義的變化。

          3.翻譯文中的句子,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輔以意譯法。要抓住重點字詞做到字字有著落。

          4.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譯要換用現代漢語的語序來翻譯。

          5.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的方法。

          6.注意從整體上來把握文章。明確文中寫了什么內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觀點是什么,作者抒發的情感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等。把握了整體內容,其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其他問題大都是圍繞整體內容來設置的。

          (二)整體感知

          對課外文言文來說,讀通全文尤其重要,因為它是做好考題的前提,那么怎樣才能做好這一步呢?

          首先通讀、瀏覽或跳讀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選段的大意。但這時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讀懂全文,片面糾纏于個別難懂的字句,而應該暫時放過它們,只要能明了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即可。

          其次,文言文命題者會給一些注釋,這些注釋往往能給解題帶來很大幫助。借助于括號內的注釋,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理解文意還可以迅速瀏覽一下試題要求,要能一一落實問題中的字、詞、句在材料中相應的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容易的問題可以在這一步完成。

          其三、重讀課文,加深理解。經過前面兩個步驟,考生對文段內容已經能夠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讀的時候,就能從更高層次上認知全文,同時也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差做出糾正。如果碰到比較難的語段,還要反復通讀,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前后推敲,整體把握”,調用各種手段,走完解讀過程。

          (三)學以致用

          近幾年文言文試題多考查典范的實詞的解釋,遇到這些實詞,考生應首先回憶以前學過的文言文中有沒有這個詞語,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處能不能講得通,例如2006年濰坊中考題中有一處要求解釋“月景尤為清絕”中的“絕”字,這句話雖然出自課外,但課內已學過,考生應想到《口技》中的“以為妙絕”中的“絕”字釋義為“極”,這個解釋用在此處正合適。

          如果課內沒有,而且難以判斷意義,就應該根據具體語境,聯系上下文,運用字形分析法或對該詞所在語句進行句法分析,從判斷該詞詞性的角度來推斷出它的準確意義。有些實詞詞義在文中根據自己對該詞所掌握的用法無法正確解釋,就應該考慮它的通假或活用情況。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們已學過它的兩種義項,“卒用其人”(《趙普》)中譯為“終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譯為“死”,但用在此句中都講不通,顯然也不是名詞“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連用,那我們就要考慮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這個意思放進句中恰好講得通,那我們就可以確定此處“卒”“猝”通假。

          有時,中考題中也涉及常用虛詞的用法,虛詞雖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這就需要我們熟記常用虛詞的基本意義和主要用法,比如說“之”字,初中階段常見的義項有“結構助詞,的”、“代詞,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動詞,到、往、去”、“調節音節的作用”,課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們就可以針對以上幾種用法逐一對照,找到合適的義項。

          文言語句的翻譯,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逐字對應翻譯,同時做好留、補、刪、換、調。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②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③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之合乎現代漢語習慣。

          文言類考題的重頭戲就是對文段內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試題了,這類試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查:

          一是用原文語句填空,這類題比較簡單,只要我們做到總體把握,依據文體特點抓重點、抓中心句、找關鍵句,理清文章的層次。在把握要點和中心的基礎上,分析判斷細節,找準主要信息就可以了。

          二是理解識記作者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觀點。此類題需要通過理解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系,對事件的敘述,詳略的安排來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愛是憎,寫作的意圖是贊揚還是諷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讀者吸取什么教訓還是獲得什么啟示。作者的觀點態度有時表現得含蓄、曲折,這就要注意挖掘有關詞語的隱含信息。注意的問題就是要尊重原文,實事求是,不要主觀臆斷,不要隨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是探索與創新類的題目。近幾年不少地區的考題中考到“讀了上文,你有什么啟示或看法”或類似題目,這類題目需要考生做到思路開闊,積極探究,善于分析,避免人云亦云,被動接受現成的觀點;還要善于聯系實際,緊跟時代,避免孤立地看問題,把時代的思想觀念融入到我們的閱讀和理解之中。但是要注意做到恰當準確,避免牽強附會、脫離原文的所謂創新觀點是不足取的。

          五、未來預測

          1、明年或者以后泰州市中考文言文,考課外的是肯定的,是08年就已經確定的方向。

          2、所考的文段可能是說明文也可能是短小的議論文之類,如果出題者覺得10年的試題過于難,說不定還會出人物傳記類的淺顯文言文。

          3、對于虛實詞的考查以及翻譯句子都不會超出我們學過的文言文的范圍。

          因此筆者認為學好課內文言文,適當訓練課外文言文是應付考試的上策。

           

          宋玉林

          [泰州市2010年中考文言文研討(蘇教版九年級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高考文言文斷句方法及技巧

          2.高中常考文言文翻譯

          3.高考文言文作文滿分卷

          4. 高考文言文斷句方法技巧

          5.高考文言文的翻譯教案

          6.高考文言文翻譯答題要領

          7.九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8.九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9.初中文言文教學論文

          10.初中六冊必考文言文翻譯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先锋亚洲国产AV | 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一级AV在线免费播放 | 曰肥老太视频日本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