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通過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初步體會戴望舒詩歌的特點。簡單了解現代派詩歌的特點
2、分析《雨巷》所描寫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體悟作者的情感。
3、提高學生鑒賞現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雨巷》中意象的選取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的情感;知人論世,了解時代與文學的關系
第一節
一、導入:
課前放唐磊的《丁香花》
每次聽唐磊的《丁香花》這首歌,在它淡淡的哀愁中總能想起一位詩人,他也曾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縫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詩人簡介:
戴望舒,浙江杭縣【今余杭】人,中國現代派代表詩人。他成名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是繼徐志摩之后,我國詩壇上又一顆璀璨的明星。他前期的詩風輕盈流麗,重象征、意象,追求詩意的朦朧含蓄。后期的詩,因受抗戰激發的影響,詩風變得厚重、剛健,語言也更為洗練純樸!队晗铩肥怯孟笳魇址▽懙囊皇资闱樵,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預習檢查:
1、讀準下列詞語并解釋。
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寂寥:寂靜,空曠。
彳。鹤邅碜呷。
頹圮:坍塌,破敗。
四、誦讀感知:
1、我們常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回現代古人,集體朗讀,熟悉詩歌內容。誦讀時請大家注意詩行中詩人流露出的感情。
2、讀完這首詩后,你體會到詩人在詩行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詩中有沒有相應的詞語?
憂傷、低沉幽怨。
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悵、凄清迷茫。
3、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憂傷、低沉幽怨的感情?
語速緩慢,語調低沉。
4、指定學生或要學生推薦同學朗讀,教師評點。
第一節
“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薄坝崎L”,重疊運用,舒緩悠揚的節奏。這個詞,要讀出江南雨巷幽深、綿延、空蒙的特點。
“我希望逢著!薄跋M,應滿含深情地讀,讀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節、第三節
“丁香一樣的。”丁香,散發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詩人正以鼻嗅之,讀出心馳神往的情態。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疊運用,讀時聲音低沉舒緩,要讀出詩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回環復唱,詩歌的節奏巧妙地拉長,讀時也要盡量拉長聲音。
第四節、第五節
“她靜默地走近。”“靜默”,仿佛姑娘邁著輕巧緩慢的步履,向你走來,要讀出這份悄無聲息中的“靜默”色彩,聲音要低要沉。
“走過,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來,你熱切地注視著,眼神充滿期盼和渴望,要讀出這種驚喜。
“你夢一般的,你夢一般的凄婉迷茫!薄澳銐粢话愕摹,妙用復沓句式,形成詩歌回環往復的效果,要讀出“夢”的飄忽、迷離。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遠了”,讀的聲音要越來越輕,讀出悵然若失,讀出迷茫失落。
5、教師范讀或聽磁帶誦讀。
6、詩文寫作、背誦思路。
① 悠長寂寥的巷子,綿綿不盡的細雨,在灰蒙蒙雨簾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② ③“我” 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究竟是怎樣的姑娘?姑娘有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像詩人一樣冷漠、凄清、惆悵。
④終于,詩人期待的姑娘夢幻般地出現,帶著太息般的眼光。
⑤⑥姑娘夢幻般地飄逝,走進雨巷。
⑦“我”希望再次遇到丁香般的姑娘。
7、熟讀按詩文思路力爭課堂背誦。
第二節
一、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這首詩寫得比較朦朧,詩里我們看到的不是具體鮮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但我們可以從詩里看到許多意象,并感覺那朦朧飄忽的,憂傷、纏綿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為了能營造“低沉、孤獨、惆悵、失落、無奈、傷感”的情調,表現“纖細朦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這時的“雨” 應該是怎樣的“雨”?當然是細雨,細雨迷蒙,天色陰沉就易使人產生傷感。詩中用什么樣的詞來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長、寂寥”來形容“巷”。“悠長”寫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這是一條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頹圮的籬墻”,“頹圮”寫出了小巷的殘破;還有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再加上蒙蒙的細雨,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
第三個是丁香: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愁怨,說丁香是愁品。開的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衰敗的氛圍。
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輕盈、美麗的姑娘
a、作者在詩中如何描繪她?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b、作者為什么反復地用“丁香”來形容修飾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 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丁香姑娘當然就是哀愁、淡雅、輕盈、美麗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幾種理解? 首先讓我們結合創作背景、作者的經歷來加深對它的理解。
1、 失戀的痛苦:
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著同學施蟄存的妹妹,后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队晗铩繁磉_詩人對愛情的追求,而戀愛失敗后的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現實的黑暗: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望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們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八,一二”政變后,他隱居在江蘇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一詩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感。
3、 主題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四、 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比绻覀儚囊魳沸缘慕嵌葋硇蕾p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五、 背誦詩歌
王斌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