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4-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林安福

          [設計思想]

          《故都的秋》選學于高一下期語文教材一單元。這篇課文和前一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后一篇陸蠡的《囚綠記》同為三四十年代現代散文大家的文質俱佳的現代散文作品,其共同特點是承繼了中國詩文傳統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而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文章表現為不同的個體差異,因此本課的重點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總分結構的文章方法,進而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基本特點;

          (2)通過藝術畫面的具體分析,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3)明確本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的具體作用,學習敘議的結合形式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4)學習本文清新質樸、秀美典雅、蘊藉奇警的詩化語言,提高學生作文表情達意的語言能力。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教師出示一幅荷塘月色的國畫和幾張拍攝秋景的照片(或課件),啟發學生由畫及文、對比觀照加深對課文體式的理解。

          這是一副全方位描繪荷塘月色的幽美、靜謐的工筆畫,這是一組具有地域特色、都市生活味的風景寫意畫,我們古人說得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學習了《荷塘月色》,現在不妨又讀讀郁達夫寫的《故都的秋》是不是也會感受到優美的散文就是一首詩,一副畫,也可以說“文中有詩,文中有畫”。

          二、通讀全文

          請同學們在粗讀課文中感受課文的詩情畫意。

          三、了解作者

          捧讀郁達夫《故都的秋》,不由人不深深陶醉在文章情景交融、形神契合的詩情畫意之中,而要深入閱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我們就需要對作者有所了解。

          1、布置學生默讀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抽問學生,要求用簡短的話概述介紹郁達夫。

          2、就學生存在的概述不清、要點不明、語無倫次的毛病,老師逐問后,與學生一起用簡明的語言進行概述。

          抽問為:1、作者是哪里人2、作者什么人3、作者的學習情況4、作者的成品作、代表作是什么5、有些什么文化活動6、有些什么作品和影響7、何時在什么地方因為什么原因去世

          四、把握詞語

          1、學生查閱課文中出現的生詞,如蕭索、落寞、幽遠、頹廢、點綴等5個,

          2、學生就“清”、“靜”為詞根各組詞后從中確認切合課文情景的3個詞語,并說出理由。就“悲涼”一詞找出的5個同義詞并加以辨析。

          如:①清─── 清冷  凄清  凄清  冷清  清麗  清新  清幽  清爽

          ②靜─── 靜穆  恬靜  幽靜  寧靜  安靜  幽靜  靜謐

          ③悲涼── 悲哀  悲痛  悲苦  悲傷  悲哀

          3、師生討論,確認上題正確答案。

          五、體會情感

          學生例舉熟悉詩文兩篇,初步體會與本篇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1、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2、馬致遠的《秋思》

          3、杜甫的《秋興》

          第二課時

          一、文本精讀

          (一)誦讀指導,感受作者感情基調,弄清秋之“深味”

          1、齊讀一自然段

          2、抽讀學生后老師指導學生誦讀

          3、教師范讀,進行換讀,體會作者向往、匆促、傾慕北國之秋,真摯、熾熱的思想感情。如換讀為:“……可是啊,北國的秋,卻來得清、靜、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到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看一看北平的‘秋’,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4、提問學生,作者“秋味”何所指?》?閱讀二自然段,指出南方的秋有什么特點?

          通過以上誦讀,讓學生理解作者從地域(南北對比)和時間上(十余年)對北國之秋情深意摯的向往、傾慕、贊美的思想感情,抓住北國之秋的“秋味”──清、靜、悲涼。

          二、師生合作,剖析畫面,深入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藝術方法。

          1、學生閱讀全文二部分內容,分別用二、三、五字概括畫面內容。

          在討論的基礎上,確認為:

          景物│      <色   ┄┄┄   形   ┄┄┄   聲   ┄┄┄   味   ┄┄┄   實>

          │      秋晨          秋槐          秋蟬          秋雨          秋果

          │      秋晨圖        秋槐圖        秋蟬圖        秋雨圖        秋果圖

          景象│      清晨靜觀圖    落蕊輕掃圖    秋蟬殘鳴圖    都市閑人圖    勝日秋果圖

          圖景│      

          2、引導、點撥學生、理解作者的構圖形式和融入的思想感情。

          ⑴作者抓住北國之秋的景物,晨、槐、蟬、雨、果,以這些景物為中心勾勒描摹了五幅畫面,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具體形象生動,在指導學生分析五個畫面時,可聯系導語引入的介紹和對比朱自清《荷塘月色》、《春》,讓學生切實理解畫面的地域特色、生活味的特點以及寫意組畫的構圖形式。

          2、在指導學生理解畫面特點、畫面組合方式的基礎上,進入理解融情于景的第二層次。可引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和馬致遠《秋思》為先導,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畫面中的融合。

          [理解一]

          學生背誦馬致遠的《秋思》,理解這首詞的情和景。

          ①這首詞寫了哪些景?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共11個景。

          ②作者寄寓這些景物是一種什么樣的情?

          人不能歸,遠在天涯,或在征途,或在旅途,或在考途,求功名,或經商,或征戰,只身前往,前途渺渺,顧影自憐,畫中人怎不斷腸,怎一個“情”字了得,這個情就是傷感、惆悵、孤獨、寂寥。

          [理解二]

          ①學了《秋思》,我們看郁達夫是一種什么思想感情在寫《故都之秋》?

          作者生活寫作本文的年代,日寇入侵、民族蒙難、社會黑暗、政局險惡、官僚污濁,作者本人家庭不幸,個人橫遭迫害,攜妻契子,居無定所、顛沛流離,來在北京,面對故都之秋,作者抒發的是他對故都一腔灼熱、真摯、充沛而又不乏感傷、悲涼的愛國之情。

          ②作者是怎樣把這種思想感情寄寓在北國之秋的畫面之中的?

          畫面一:“清晨靜觀圖”中,作者描繪、置身于怎樣一個環境之中?碧綠的天色,翔飛的馴鴿,破屋破壁、藍色的牽牛花、尖細且長的秋草,這景象予人感覺是那么冷清、清麗、破敗,而作者置身這樣一個環境,于皇城人海中,百無聊賴地“細數一絲一絲漏下的陽光”,或“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牛花”,顯得是那么孤獨、寂寞,甚或落魄,從中隱隱透露出作者自畫像的‘我’內心是何等的“憂傷、悲涼”。

          畫面二:“落蕊輕掃圖”中,落蕊無聲,輕掃留紋。樹之凋零,尚存落葉,雪泥鴻爪,留有腳印,往事如煙,不見痕跡,作者觸景生情,怎不喚起人對自然、對人生顧影自憐的悲哀?

          畫面三:“秋蟬殘鳴圖”。托物言志,駱賓王借蟬寄托遙深,作者這里何嘗不是借蟬聲喻比執政者辜負了作者對國家一片鐘愛之忱,對故都一片熱愛之情。自然界的蟬秋來時自然有聲,處于厄境困厄的作者,何嘗不是發出的“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悲慨之聲?

          畫面四:秋雨閑人圖中,作者描繪的風是“涼風”,雨“息利索落下”,雨后踱出的“都市閑人”對話,一聲嘆息,一聲對答,無窮的感喟,且止是談天說地,分明一語雙關,透過天氣說出自然,人生社會的感受,整個畫面冷清、凄清、幽靜,直透出一種沁人骨髓的“悲涼”。

          畫面五:勝日秋果圖中,作者寫出“勝日秋棗”那清麗、清新、恬靜的一派景象,作者稱這奇景是黃金般的日子,可這美好的景象、絕妙的勝日轉眼將為“塵沙灰土的世界”所取代,作者“惜秋”“哀秋”的思想感情脫紙而出。

          [理解三]

          1、作者是怎樣在前面“繪秋”的基礎上“贊秋”的?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與文首是怎樣照應的?

          2、體會作者文末比喻和假設之語是如何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

          練習: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2、辨析下列句子。

          ①作者寫“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語言表達上有沒有毛病?

          ②作者先寫“碧綠的天空”,接著寫“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這樣表述是否前后統一?

          ③作者寫“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真是這樣嗎?不是,該怎樣表達才顯確切?

          3、找出文中對比映襯的句、段,體會它在突出中心的作用。

           

          林安福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中故都的秋教案設計

          3.《故都的秋》教案設計

          4.《故都的秋》的精品教案設計

          5.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6.高一課文《故都的秋》教案

          7.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8.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9.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久久天堂综合一区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