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近二十年的書,做了將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我還算是做到了兢兢業業,也基本能受到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可。有一次,我與一個現在已經是一個小公司的老總,九三年我教的學生在外地相遇,我兩就當年在學校的一些事交談起來,他對我說了怎么幾句話“做為老師,你是很盡職的,做為班主任,你也是很盡力的,你有很多的優點我就不說了,但那時你給我們的感覺是不民主,不重視我們的全面發展,只要求我們好好讀書,好好做人。”
他這不經意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是否被別人點了軟肋,長久以來,我自己很明白存在的這些問題,但又不愿去面對。如今終于隱藏不住了。
眾所周知,教師必須是一個會思考的人,這樣他(她)才能勝任教學工作。當班主任更是如此,一個班的學生具有不同思想,不同來歷,接受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相同。而人的惰性總會讓我們懶于動腦,試圖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管理日新月異的學生,導致的結果就是問題越積越多,越來越難解決。最終問題一起爆發出來。
學做會思考的班主任。而班主任需要思考的不僅是學生的問題,更要經常反省自己。孔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其身”的觀點,自省是在內心世界展開對自己的思想言行的獨立的道德評價和批判。班主任在學校管理中擔任著不可忽視的責任,他們要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生活等工作,是班級的領導者、教育者和組織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最直接、最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可能有利于教育目標的達成,又可能成為教育目標達成的某個障礙,進而對社會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審視學生的同時,有必要先完成對自己的反省:即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在學生心中應該是怎樣的形象?
總結自己多年來班主任工作中的成敗得失,覺得班主任應經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反省自己:
一、反省自己的知識素養
班主任首先要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必須要勇于探索、善于積累,只有首先完善自己,才能培養出一批有知識、有能力的新一代。班主任要自省自己是否能不斷地吸吮新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自己的思想是否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否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課堂教學中是否出現科學性錯誤;自己的知識面是否廣泛,是否能做到“一切東西懂一點”;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是一個不知所云的旁聽者,還是一個信心十足的參與者。事實證明,學生喜歡知識廣博的老師,從而會“愛屋及烏”。隨著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教育事業到了迅猛發展階段,對于一個有素質的班主任來說,在知識能力上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達到這種較高的水平,非一日之功,要作長期的、艱苦的努力積累。一個人如果只是一昧的用自己原有的儲備,而不知道及時添加補充的話,那就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當班主任感到“黔驢技窮”時,那就是警鐘在響了。
二、反省自己的能力素養
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顯得特別的重要,學生都是充滿思想的個體,與此相適應的是活動比較活躍,直接導致班級每天都可能有新情況出現。班主任應經常審視自己在班級管理中能否與學校總體目標協調一致;班級是否成熟、開放;對學生管理是否科學、系統、高效;能否用理智支配感情,從而保持平靜的心境有理、有利、有節的解決矛盾沖突;是否能合理調動和運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力量參與班級管理;是否能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級工作;是否能發揮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讓學生懂得自主管理;是否做到既能近距離管理,又能夠遠程遙控;班級是否處于失控的狀態。學生對班主任的管理是否樂意服從。
班主任能力的高低還體現在對突發事件,尤其是一些“不敬”事件的處理上,這時后最能體現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一些班主任在學生犯事后急于解決,或找學生家長告狀,或到學校政教處尋求解決的辦法。學生對動不動就找家長、找學校告狀的班主任最反感。大多數學生在犯事后的心理會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長和學校去刺激他,很容易產生更壞的結果。這樣,班主任工作將無法開展。
這時班主任要自省為什么會發生“不敬”事件,自己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有哪些不足;遇事是否會克制情緒,保持冷靜,語言上是否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是主觀臆斷、處事武斷,還是深入調查,查明緣由;是否會自我檢討,檢查自己的態度和方法
三、反省自己的人格魅力
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時時處處為人師表。實踐告訴我們,因為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他們跟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要想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必須首先做一個充滿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影響深遠。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善良和慈愛,班主任應自省是否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善待每一個學生;是否會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視某些學生;是否容得下性格脾氣各不相同興趣愛好互有差異的學生;是否能做到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更把學生的喜怒哀樂、寒暑冷暖放在心間。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的良師,也是慈愛的長者,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當學生有過失的時候,班主任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一通,還是相信學生具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并給他們機會。班主任是只看到學生的現在,還是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從而利用現在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這也是班主任應審視自己的地方。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來源于自己的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要求學生作到的,自己首先要作到,你要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省自己的行為習慣是否良好,要學生言談舉止文明,你自己是否做到了,不然,不管你如何的苦口婆心,學生也是不會從心理上接受你的教誨的。教師的一切表現就是對學生最好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來還來源于從不滿足的執著精神。班主任應自省是否始終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難面前,自己是否是當之無愧的強者,會不會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進取,會不會沉溺于暫時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四、反省自己對學生的愛
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愛更是困難。大多數學生對班主任的態度是敬而遠之。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調查,問:“您熱愛學生嗎?” 90% 以上的被試者回答“是”;然后向這些教師所教學生進行調查:“你體會到老師對你的愛嗎?” 回答“體會到”的僅占12%。這說明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并非易事。我想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情況大概和這差不多。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 這種愛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愛主要體現在班主任的親和力上。班主任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它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它的目標是個性發展。班主任應自省是否發自肺腑地愛學生,是否把學生當成大寫的人,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是否能容忍學生的缺點,尊重他們的話語權,是否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是否微笑地面對每個學生,并熱情地關注他們的成長。是否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費心血去培養,是否能夠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允許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并真誠地幫助他們在非本學科領域里獲得成功。如果班主任能從培養自己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學生的發展的話,我想回答“體會到”的就遠遠不止12%了。
五、反省自己對學生的了解
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學生,了解和研究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應自省對學生了解的程度是否充分;對他們的評價是否準確;是否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具體表現在是否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品質、學業成績、興趣愛好、特長、性格特征、成長經歷以及家庭情況、社會環境;是否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是否了解學生的人際關系等等;是否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差生。這種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在做這種工作之前,班主任還要審視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耐心,是否能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學習、校內外生活中去,與他們廣泛地接觸,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動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是否善于選擇方式、技巧以及態度,并且營造恰當的氣氛,以消除學生的緊張拘束感,使學生無所顧慮地傾吐真實的心理活動。
教師的天職是:以思維、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義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來感染教育人。"所以"培養"不是"訓養",良好的教育應該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之上,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給學生鼓勵,給學生機會,說不定他會給我們一個驚奇,班主任的自省是在給自己機會,只有我們不斷地反省自己工作中一些過失,才能彌補我們工作中的不足,也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們作為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蔣冰
[善找失誤彌補不足--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反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3.找春天教案及反思
4.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6.找春天教學課件
7.找次品教學課件
10.找駱駝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