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1.了解周樸園的人物形象特點,理解其性格的復雜性。
2.體味“文學為人生”的主旨。
【能力目標】1.根據劇情、人物語言從戲劇劇本中歸納出人物性格。
2.培養文學評論的思辨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分析戲劇文學培養學生對人的生存境遇的關注,對人的理解,能夠以平等的姿態進入戲劇人物或他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根據劇情、人物語言從戲劇劇本中歸納出人物性格。
【教學難點】理解周樸園性格的復雜性,體味“文學為人生”的主旨。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分飾角色,自主討論,激趣互動,多媒體課件輔助。
【教學設想】本課以談話節目的方式,運用大膽的假想,把劇中主人公周樸園、魯侍萍、魯大海(學生扮演)請到現場,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接觸戲劇表演,并成為戲劇演出的一員,從而親近戲劇,順利進入人物內心世界。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主持人:老師 周樸園:*** (飾) 魯侍萍:***(飾)
魯大海:*** (飾) 觀眾:***(飾)
一. 開場白(音樂)
主: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主持人***。
本期《人物》特別節目我們要來共同關注我國戲劇大師曹禺的不朽之作《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樸園。
西諺有云:性格決定命運。現實世界如此,虛擬現實的戲劇世界也是如此,那么周樸園在《雷雨》中的命運又是由他怎樣的性格所決定的呢?讓我們走近周樸園的內心世界,探尋他的性格之謎。
今天,我們有幸請來《雷雨》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相信會對大家的解讀有所幫助。下面請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周樸園先生和魯侍萍女士。
(周樸園、魯侍萍上場)
二. 設計問題,主持人、嘉賓、觀眾三方互動、討論,分析周樸園人物形象。
A. 就周、魯二人情感矛盾設問,由嘉賓對話引出問題,主持人引導,觀眾討論。
1.三十多年前,侍萍被趕出家門,周樸園應不應該負主要責任?(觀眾舉牌表明觀點)
(1)周樸園和魯侍萍究竟是什么關系?
既是主仆,又是戀人,真心相愛并生有兩個兒子。
(2)由嘉賓對話看出二人分離是封建家長使然,(請觀眾從書中找出證據)
P221“你們”,思考:為什么主語從“你”變換成“你們”?
2.三十年來,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是出自真心還是虛情假意?
(1)懷念的表現?(原文找出證據)
以為侍萍死了,派人打聽她的下落,想幫她修墳,留著侍萍從前喜歡的東西,記得侍萍的生日,保留關窗的習慣。
(2)請觀眾評判(舉牌支持)并闡述理由。
關鍵:周以為侍已死,這一切不是裝給別人看的。
3.三十年后,周樸園認出侍萍后有哪些表現?出于何種心態?
維護家庭、財產、體面,疑心來者不善,露出資本家的真面目。
認為金錢萬能,暴露充滿銅臭的資本家的靈魂。
B.魯大海上場,就周、魯二人的階級矛盾設問。
1.周知道魯是自己的兒子,為什么見他的第一句話卻是“你叫什么”
擺架子,冷酷無情、老謀深算
2.周的殘酷無情、老謀深算還體現在什么地方?
故意淹死兩千兩百個小工,收買工賊,分化瓦解。
小結:周樸園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觀眾各抒己見)
三.主題升華
1.周樸園獨白:“曹禺先生曾說過:‘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地祈望看戲的人們也用一種悲憫的眼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我也祈求你們用悲憫的眼來看著我。雖然我虛偽自私,殘酷無情,冷血拜金,但我和你們一樣也是人。”
2.如何看待周樸園的辯解?(觀眾各抒己見)
3.主持人總結:五四的先賢們曾經說過文學是為人生的,任何一部真正的文學作品都是教會他的讀者去愛人,關懷人,而不是去恨,去簡單地給一個人物貼上好或壞的標簽。也許你、我處在周樸園的位置上,也未必會做得比他更好。
四.尾聲
結束節目,感謝來賓、觀眾。
五.作業
1.寫一篇300字的短文《我眼中的周樸園》。
2.預習并歸納魯侍萍和魯大海的人物性格。
附板書設計
周樸園 虛偽自私、殘酷無情、冷血拜金、老謀深算
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