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7-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九年級 提供者 呂敏航

          課時 二課時

          一、教材內容分析

          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人教版九年級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的21課基本篇目《陳涉世家》,是《史記》中的名篇。按《史記》的體例,對全國政局有深遠影響的人的傳記才可以稱為“世家”,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是對這位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的充分肯定。

          課文節選的是《史記陳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敘述陳涉發動起義的經過和起義軍初期的迅猛發展形勢。文章屬于傳記體裁,著眼于表現陳涉在反對秦王朝暴政斗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顯示他洞察時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干。作者善于把握歷史事件的發展進程,又善于運用語言描寫、動作神態描寫等多種技巧來塑造人物形象,從而生動真實地再現了這一場偉大斗爭的圖景。

          課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生動地描述了這一場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鮮明地揭示了它的實質── 一場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反對暴力統治的農民運動。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陳勝,作者通過對典型歷史環境的描寫和人物語言、行動的刻畫,生動地再現了這位農民運動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形象。

          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陳勝對當時形勢和起義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強對 這場革命運動爆發的必然性的認識;另外,對《史記》幾個主要成就 在文中的體現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人 物形象;善于謀篇布局,情節曲折生動,對歷史資料注重剪裁取舍等等。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陳涉起義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

          2、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3、熟悉課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動、意動、為動用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競賽,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掌握文言字詞的能力。

          2、認識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4、學習運用自然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手法,體會細致形象的描寫。

          5、通過學習本文詳略安排和塑造人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初步領悟作品的精妙之處,從而學會戰勝困難,并為實現理想而勇于追尋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有利與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學生在歷史上已學過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為學好本文打下了歷史基礎;從初一到初三學生已學過文言文近30篇, 特別是通過《曹劌論戰》等文章的學習,對古代作家怎樣布局謀篇、 處理材料運用語言等有了一定的認識,為學好本文打下了文言基礎。 

          不利因素:1.作品所描述的故事發生在秦末,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學生認識這場革命運動暴發的必然性,理解陳勝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響,故將“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經過,背誦第二、三段中的重點語句”作為兩個教學重點。2.本文長句、難句、通假詞、古今詞、活用詞較多,會給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帶來一些困難;另外本文要求掌握的文言判斷句與現代文的判斷句格式有較大的不同,學生可能會混淆,所以將以上知識作為教學難點。 

          (二)、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缺乏系統而高效而又適合自己的方法,聽課、練習以及復習鞏固的目標不明確,從而導致他們在遇到問題時無從下手。

          (三)、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布置的任務不能夠按時按質按量自主完成,對自身的要求不嚴格,沒有正視學習的重要性;正確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不能給這階段的人生做正確的定位;遇到問題時候普遍會產生“懼難”心理,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學習的自信心。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以問題解決為主的教學策略:a.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在小組內解決不認識的字詞;b.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把握難句的朗讀節奏,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劃分節奏;c、通過閱讀課文注解,查找工具書梳理課文內容。

          2、自主探究性學習策略: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深入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上,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

          3、以練為主的教學策略,采用“當堂訓練”的模式檢查學生學習效果。鞏固學習成果。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1、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2、資源準備:教學PPT、打印的拓展資源、自制教學圖片。

          3、《大澤鄉起義》的視頻片段。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 1、錄像播放大澤鄉起義的片斷,導入新課。 

          2、文字投影,打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  播放大澤鄉起義的片斷

          檢查預習情況 教師用幻燈出示明確下列漢字,請學生注音釋義:

          陽夏 輟耕  鴻鵠 閭左

          適戍 當行  度已 數諫

          罾 間令  篝火 忿恚

          果笞 寧有  攻蘄 铚、酂

          柘、譙 千騎  社稷 悵嗟

          鵠 酂 柘  度 烹 徇

          陳勝王 披堅執銳 通過朗讀在小組內解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并解釋。 基礎知識積累

          自讀課文理解感悟 1、朗讀第一段

          2、自讀自譯:輟耕之壟上:輟,停止;之,到、往。若為傭耕:若,你;

          3、提問理解

           ⑴、陳涉是什么出身?

           答案預設:“傭耕”之民,卻入世家--反秦大業“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項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紀”一般。

          ⑵、他與一般的農民有何不同?

          答案預設:這一段從籍貫、身世、志向等方面來介紹陳勝。(1)“與人傭耕”,表明陳勝是個被剝削受壓迫的窮苦農民;(2)“悵恨久之”,說明他對所處的貧困地位的不滿;(3)“茍富貴,毋相忘”,表達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識;(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遠大志向。

          4、朗讀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斬”

          5、自讀自譯:閭左:借代貧民;次當行:編在戍邊隊伍中;會天大雨:會,正逢;度已失期:度,考慮,心里想;

          6、提問理解:這幾行文字告訴了我們哪些事情?

          答案預設: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眾苦不堪言;二是秦朝嚴刑酷法,百姓戰戰兢兢。三是陳勝吳廣有一定的組織才能。  1、學生按照要求自讀課文,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2、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訂正,不會的提交全班,討論解決。

          3、齊讀課文加深理解。 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原理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從而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擴展閱讀,深化理解

          教師指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預設: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天下苦秦久矣。

           2、陳勝為起義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答案預設: 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3、“燕雀”、“鴻鵠”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話表現了陳涉強烈要求改變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答案預設: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茍富貴,無相忘。

           4、陳涉對當時的形勢作了怎樣的分析和估計?

           答案預設:“天下苦秦久矣”是起義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假借扶蘇、項燕的名義,“為天下唱”,以順應民心,義旗一舉,“宜多應者”。

           5、陳勝、吳廣指出的眾士面臨的絕境是?

           答案預設: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陳勝在發動起義前所做的“威眾”準備是什么?這樣做的效果是什么?

           答案預設:魚腹藏書,篝火狐鳴

           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按照四人一小組的合作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探究,討論教師設計問題,然后選代表發表看法,要求用語簡潔、準確。

          探究研討學習法,培養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作業布置

          1、 熟讀課文

          2、 積累文言詞匯:

          通假字。一詞多義。

          常見的文言虛詞:之為等

          3、①“故”的用法有。a.事,事故b.原因,緣故c.故意人所以,因此e.舊的。下邊句子中的“故”屬哪種意義,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后面的括號里。 

          A公問其故()B.廣故()數言欲亡 C.故(-)逐之D.以數諫故() 

          ②“為”的用法有:a.作為 b.認為. c.做,擔任 d.是 e.向.替 f.因為 g.被。下邊句中的“為”屬哪種意義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后面的括號里。 

          A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C.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D.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E為()壇而盟。F.自立為()將軍。 

          ③在下邊句中括號里補上適當的成分: 

          A.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B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C.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D.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E.守丞死,()乃入據陳

          1、熟讀課文

          2、整理相關筆記,梳理文言詞。

          3、正式作業,即教師布置的3小題。 鞏固提高,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導入新課

          教師:上回講到,九百謫戍之徒,因雨誤期,按秦律當斬。此時到了性命攸關之際,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時。正是這一場大雨,引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大澤鄉暴動。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入新課的學習。

          學習新課,理解感悟。 (一)、朗讀第三段,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課文內容:

           1、陳勝在動員起義時,最具有鼓舞性,氣魄雄偉、扣人心弦的一句話是?

           預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陳涉、吳廣起義經過了幾個步驟?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

          預設:首先制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抓住時機,“并殺兩尉”,掃除障礙;號召徒屬,進行宣傳,指明方向;明確領導,勝利進軍,迅速壯大。

           3、“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這兩句話說明了什么問題?

           預設:“攻陳,陳守令皆不在”:守令聞起義軍將至,皆棄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見起義軍所向披靡的聲勢。

           4、文中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預設: “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涉、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農民起義風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動搖了秦王朝統治。同時也告訴人們,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1、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以默讀子、小組讀的方式讀課文品味句子。得出結論。

          2、在小組內交流訂正,不會的提交全班討論解決。 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你的能力,學會品味句子。

          領會人物寫法,學會塑造人物的方法。 前面了解了陳涉起義的原因,過程和起義后的浩大聲勢。這次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的政,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也讓讀者了解了起義領袖敢于反抗,善于斗爭,要為國家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大志。那么課文在記敘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為起義領袖的陳勝的性格是通過什么方法表現出來的呢?本課時我們先來討論這一問題。

          一,教師講解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

          1、 人物言行。

          2、 人物所處的環境。

          3、 課文的詳略安排。 1、選讀課文中有關陳勝參與對話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他性格的語言,并加以適當的評論。

          2、從人物對形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物的那些特性。 以方法講解與學生自主學習互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能力。

          品味拓展 1、背誦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起義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義的根本原因)

           (3)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起義的輿論準備)

           2、試從課文內容歸納分析陳勝的性格。

          背誦默寫。歸納概括。 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教師小結 課文記敘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和浩大聲勢,表現了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贊頌了陳勝、吳廣的反抗精神及歷史功績。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陳涉等人的遠大志向與反抗精神,而且領略了塑造人物常見的寫法,我們要在今后的學習中,不僅要有遠大志向,而且還要為志向的實現努力,同時在寫作上要學會寫人物。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再次領悟人物與寫法。

          遷移運用。 運用所學塑造人物的方法,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字數在200子左右,當堂完成。 寫小作文,選擇優秀稿件,進行交流。 遷移與綜合運用能力。

          作業布置 1、 積累文中的文言詞。

          2、 熟讀課文。

          3、 運用所學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對話,環境描寫等手法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字數500左右。 1、 積累文中的文言詞。

          2、 熟讀課文。

          3、運用所學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對話,環境描寫等手法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字數500左右。 鞏固提高。

          學流程圖

          七、教學評價設計

          第一課時側重于基礎知識教學,第二課時側重于技能與方法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對學生的及時點撥評價,課堂訓練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1、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1) 通過課前檢查學生預習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基礎知識的掌握效果明顯。

          2) 通過和學生交流評價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過程和態度,即評價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以老師給予及時地肯定、適度的鼓勵、樹立榜樣和互評為主。

          2、通過當堂訓練的方式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學生自己總結本課堂學會了哪些方面的知識

          二、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

          通過和聽課教師的交流來評價自己在本節課教學時優點與不足,并適時進行教學反思

          通過和學生交流來評價自己這堂課的教學活動開展情況、教學進度安排等各方面情況是否合適,從而評價這堂課的教學效果。

          八、幫助和總結

           

          呂敏航

          [《陳涉世家》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陳涉世家》教案

          2.人教版《陳涉世家》教案

          3.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4.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心聲》教案設計

          5.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故鄉》教案設計

          6.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談生命》教案設計

          7.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人妖另类激情综合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a∨ |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