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人教版高二選修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學習第1、7、8、9、11、12、13則選文,引導學生領會孔子與弟子和平相處的精神。2、學習和掌握加點的重點字匯:夫子矢之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領會孔子與弟子和平相處的精神,領會孔子對弟子的關愛之情。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平等、友愛的師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懷。【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和掌握重點字匯:矢之  …… 

          難點:鑒賞9、13則選文      

          【教學時數】二課時      課型:選修課專題 

          【教學方法】1、吟詠法,反復誦讀;導讀法  2、啟發探究式  

          【課前準備】1、課前完成導學學案2、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一些內涵豐富、盔炙人口的成語,比如“欲速則不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不忍則亂大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道不同,不相為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這些成語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識到僅僅是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就足以說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閃耀呢? 

          二、  語段解讀: 

          (1)第一則:結合文章的內容,我們應該如何來對等自己的“無知”呢? 

          翻譯重點:①誨:教導;②女通汝(rǔ)你;③為:表判斷,相當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詞,"這".

          (2)第二則:根據文章的內容,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來看等自己的過錯呢? 

          翻譯重點:①如之何:古代漢語中的凝固形式,意為"怎么辦"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無如之何;末:指沒有辦法;(總)拿他沒有辦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了". 

          (3)第三則:孔子在這一句話中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發? 

          重點翻譯:①之1:結構助詞,譯為“的”;②之2:表修飾,無義不譯;③食通“蝕”;④之3:代詞,他。⑤更:改正(變)

          (4)第四則:(第六則、第七則) 

          同學們在讀了“無欲速,無則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之后,聯系自己的實際,能夠得到哪些啟示呢? 

          重點翻譯:①厚,薄:多,少;②而:連詞,表并列,不譯;③遠:形容詞作動詞,避免.

          (5)第五則:   第八則:(第11、12、13則) 

          孔子善于從平常的事物和現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一到兩處,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重點翻譯:①其:副詞,怎么;②何以行:賓語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重點翻譯:①必不得已:隱含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②于斯:于,介詞,在,對;斯:指代詞,這.③何先:賓語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項. 

          三、體悟探究:聯系課后課后兩則材料,孔子提倡“誠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談談孔子所說的“信”的原則。 

          四、課堂小結:孔子的智慧最終落實為一種行動著的生動的精神,貫穿在立身處世的各個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發端,漸漸至于偉大或神奇。它意味著遠方,又是邁向遠方的開始;意味著巔峰,又是攀向巔峰的起點。 

          【布置作業】:完成學案中的〖知識鞏固〗部分 

          第二課時

          一、探討:文中節選孔子與三位弟子的對話,分別從那幾方面折射孔子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從中我們將得到怎樣的啟發?

          1、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實事求是

          啟發: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無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角度:對待錯誤-------知錯能改

          啟發:“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關鍵不在于過,而在于能否改過,保證今后不再重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說,有了過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堅持錯誤,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的簡煉語言,向人們道出了“知錯能改”這一對待錯誤的唯一正確態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責于人,則遠矣!”

          角度:與人相處方面---------責己嚴,待人  寬

          啟發: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各種矛盾與糾紛。那么,為人處世應該多替別人考慮,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若一旦發生了矛盾,人應該多作自我批評,而不能一味指責別人的不是。所以,“嚴于律己,寬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則。

          4、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角度:從政方面 --------欲速則不達

          啟發:“欲速則不達”,貫穿著辯證法思想,即對對立著的事物可以相互轉化。所以文中孔子強烈要求子夏從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則就無法達到目的;不要貪求小利,否則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否則,“欲速則不達”。

          5、子曰: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角度:為人治國---------講究誠信

          啟發:孔子認為,信是儒家傳統倫理準則之一,也是人立身處世的基點。所以無論在工作、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講誠信,人無信而不立。在《論語》中信的含義有兩種:一、是信任,即取得別人的信任;二是對人講信用。

          6、①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角度:為人處事-------要有骨氣、遠大志向及惜時奮干

          啟發:文中孔子認為:人應松柏一樣,要有骨氣、有遠大志向且要經受得起各種嚴峻的考驗,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同時,孔子還認為時間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勸戒后人要珍惜時間,用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結:本文節選孔子與三位弟子的對話,分別從“求知、為人、從政、治國、處世”等方面給予我們后人深遠的啟示: 

           1、   求知-----實事求是、知錯能改

            2、 處世-------責人嚴,待人寬

          3、從政-----切記“欲速則不達” 

          4、 治國處事-----“民(人)無信而不立”

          5、 為人處事-------要有骨氣和遠大志向且要惜時奮干

          二、拓展探究

          1、結合文章的內容,回答我們應該如何來對等自己的\'無知\'呢? 

          2、根據文章的內容,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來看等自己的過錯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這兒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孔子在這一句話中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發? 

          5、同學們在讀了\'無欲速,無則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之后,聯系自己的實際,能夠得到哪些啟示呢? 

          6、 孔子是如何強調誠信的? 

          三、作業

          【教學反思】 

          1、  本專題要抓好背誦默寫。 

          2、  第七則可以聯系現實進行解讀: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對自己要求輕而對別人要求中,那些要求別人苛刻,而要求自己卻寬松,那些喜歡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的人,必然會招致諸多的怨尤,要改變這種情況,需從自己身上下工夫。 

          3、  第九則要理清比喻的關系。 

          4、  本專題的誠信觀點,要聯系課后“思考與練習”中的兩則材料,讓學生探討明確孔子的誠信是在堅持道義的前提下,是在明辨是非擁某閑攀竊詡岢值酪宓那疤嵯攏是在明辨是非的準則下?br>

          一、掌握重要詞語。 

          1、為下列加線詞語注音。莒父___  輗___  軏____ 彫___ 

          2、解釋下列加線詞語在句中的含義。 

          (1)誨女知之乎:_____、______。(2)是智也:_____。(3)更也:____。(4)小人之過也必文:____。(5)人能弘道:_______。(6)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誨女知之乎_____通_____。(2)如日月之食焉 ____通__。(3)無欲速____通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____通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3)其何以行之哉? 

          三、探究研討(見上第二課時) 

          四、思維拓展。 

          1、孔子善于從平常的事物和現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一兩處。 

          2、請同學們談一談松柏有什么樣的品質,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小短文。 

          五、達標訓練。 4、談一談孔子所主張\'信\'的原則是什么。 

          參考答案 

          知識鏈接: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導;事物的道理(2)這(3)改變(4)掩飾(5)擴大、光大(6)自身、自己;遠離(7)河(8)停止 

          3、4、(1)判斷句(2)判斷句(3)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 

          三、探究研討 

          1、一個人的聰明不在于他比別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無知。面對于\'無知\'的問題,我們要經常念叨著\'怎么辦\',并且力圖去解決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錯誤是難免的。有過錯卻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過錯。要想改正錯誤,首先就要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要試圖去掩飾自己的過錯。 

          3、從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來回答。 

          4、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別人對自己不好,要改善與他人的關系,關鍵在于改變自己:多責求自己,少苛求別人。5、6、(答案略) 

          四、思維拓展 

          1、孔子認為人沒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誠信對于個人來說,是處世之本。沒有誠信的人可以在暫時取得成功,卻不可能最終取得成功。對社會來說,誠信是政府有效運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穩固。誠信是社會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根本。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五、達標訓練答案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條件的,即必須符合正義。被脅迫的、在非正義的情況下而盟誓的。無須遵守。

           

          發胡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人教版高二選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知之為知之課件

          2.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3.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4.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5.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6.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7.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8.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

          9.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10.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欧洲不卡在线观看 |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