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寫意是常用的一種人物描寫手法,它重在以形傳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使用這種手法刻畫人物時,要求作者緊緊抓住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及人物的個性、經歷、言行的突出特點,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寫,用少量的詞句點染,寥寥數筆就勾勒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來。魯迅先生曾把這種手法概括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下面筆者結合具體的實例和同學們一起感受白描寫意手法的精湛之處,分析它在各方面的運用技巧。
一、抓住特征,粗筆勾勒。
在外貌描寫中,運用白描寫意的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觸及本質、靈魂。例如:“攤主是一位四十開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兩道濃眉,一對大眼睛凹進眼眶,一口結實的牙齒,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釘咬斷。他身上老是穿著一件很舊的中山裝,一雙又黑又粗的手上長滿了老繭。”
這里勾勒的是一位修鞋匠的肖像,運用的是白描寫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兩道濃眉”、“眼睛凹進眼眶”、“結實的牙齒”,簡要的幾十個字,把這個長年在戶外工作的修鞋匠的外貌特征描繪得很傳神,尤其是“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釘咬斷”這句,既形象地表現出他牙齒結實的特點,又勾起我們的想象,嘴里咬住鞋釘不是一位老鞋匠的慣常舉動嗎?這段話以“敘”代“描”, 不設喻,少修辭,卻抓住了人物特征的關鍵之處,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顯示出了白描勾勒的妙處。
再如:《三國演義》中,對趙子龍肖像的勾勒:“忽馬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勝負未分。”僅用“身長八尺”等寥寥十二個字,就將趙子龍這位“威風凜凜”英俊勇武的少年將軍的神態突現了出來。同學們在描寫人物肖像時不妨借鑒這種寫法。
二、略貌取神,突出一點。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著力表現的就是他父親的背影。他運用寫實的筆觸,著力描寫了父親買橘子時過鐵路的情形。“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而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這段文字初讀很平淡,但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蘊藏著一股深情。沒有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只是白描,實實在在地把當時的情形展示出來。正所謂“于樸素之中見真情, 于平淡之中見神奇”。這就是白描的力量。
《詠雪》中謝道韞用“未若柳絮因風起”比擬白雪飄飛的景象后,作者用“公大笑樂”四字勾畫出謝安無比欣喜的形象。其中“大笑”一詞用得簡潔傳神,直擊人物內心世界,既展示了謝安喜悅贊許的神態,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三、巧寫對話,點出神韻。
《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這一回,寫曹操擔心日后劉備可能成為與之爭奪天下的勁敵,故意在飲酒之際對劉備進行試探,問他誰是當世英雄?劉備此時正寄居曹操處,深怕曹操識破他奪取天下的雄心,對曹所問,故施韜晦之計,先是推托不知,繼而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但當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耳”,他聞言吃了一驚,將手中匙箸,掉落于地。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借雷聲驚心將聞言失箸的緣故,輕輕掩飾過去,表現了劉備善于應變的性格。
寫作文運用白描寫意刻畫人物,不求細致,只求傳神。要集中筆墨,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突出描寫人物的特征和情態。用幾句話,幾個動作,就能畫龍點睛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勝多、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追憶
[白描寫意--人物血肉豐滿的傳神之筆 (人教版)]相關文章:
2.美術寫意地圖教案
3.豐滿的近義詞
6.《木蘭詩》白描圖
10.描寫意境的優美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