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斯特羅默:20世紀西方最后一位詩歌巨匠

          發布時間:2016-1-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有一些詩人,屬于大眾;有一些詩人,只屬于詩人。特朗斯特羅默,就是屬于詩人的詩人。當三月的詩壇以隆重的方式迎來這位瑞典詩人時,他已不能再多言語。他所帶來的詩與影響,也許以后才能感覺出來。

          東西是怎樣變成詩的

          特朗斯特羅默中國行

          火鍋,告別晚餐。

          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明天一早將離開北京回瑞典。

          “托馬斯,豬血吃不吃?”

          “托馬斯,鴨血吃不吃?”

          “托馬斯,……”

          “Ja!”詩人堅定地回答著,用驚訝明澈的目光打量桌上一只只豐盛的盤子。這神情使我回想起1990年夏天他突然停止交談,聆聽花園白樺樹上一只杜鵑的情景。妻子莫尼卡擔心地看著年將古稀的丈夫,而大師則臉帶一絲頑童的狡黠,默對和自己一樣沒有吃內臟習慣的妻子,仿佛說:“這是惟一的一次……”

          特朗斯特羅默用略略顫抖的手把一塊灰紅色的東西夾入嘴里。而我在想,進入他嘴里的東西,會變成什么樣的詩句?

          于是想起他的《上海的大街》。當他描寫了街上一張張八面玲瓏的臉后,筆鋒突然一轉:“某種東西在疲憊時出現,像蝰蛇酒一樣苦澀,回味無窮。”

          這就是大師的風格,擅長讓相互對立的元素在同一句行中相遇,并昭示彼此的奧妙。這里他把最抽象、最基本、最尋常的詞“疲憊”(注意,疲憊永遠是運動欠付的債務,或確切地說是結果)和具體、獨特的存在物“蝰蛇酒”湊合在一起,給讀者留下同樣無窮的解釋(猜測?)的空間(我本人就對此作了三種解釋)。

          特朗斯特羅默認真地咀嚼著嘴里的食物。這種咀嚼,或者品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聆聽,聆聽事物深處的語言。正是有了這種姿勢,詩人才會聽見星星在橡樹上空的馬廄里踩踏(《風暴》);聽見草的生長如“幾百萬支煤氣火苗在嘶嘶轟鳴”(《波羅的海》);聽見天上“夜班機的轟鳴像來自輪椅的鐵輪”(《夜值》);“聽見自己從墻的另一頭走過”(《對信的回答》)……

          詩人特朗斯特羅默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身體觸摸世界,并“把世界當做手套來體驗”,從而觸到了一個個深處的世界。而這些世界又總是被他用精煉的語言栩栩如生地表達了出來。

          在昆明的記者招待會上,有個年輕詩人在用一套高深的文字談論他對特朗斯特羅默作品的理解后問:“好詩是否就像你的作品,每首都像從泥土探出的花朵一樣自然?”疲憊的大師突然抬起低垂已久的頭,目光閃爍欣喜,用他平時很少提高的嗓門響亮地說了一聲:“Ja!”而此刻這一聲“Ja!”(對!),對于一個半身不遂、幾乎完全失去說話能力的大師來說,一定包含了許多微妙的詞語,有待闡說的高見!

          我記憶中的特朗斯特羅默是個語言不多的詩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樣。1988年秋天,我們第一次見面時,談到一個著述豐富的瑞典詩人、小說家L.G.,我問他對此人的看法,他用一種類似禪宗大師對弟子的方法答道:“他去中國一個月,寫了一部長篇小說;要是我在中國生活三年,也許會寫一首詩。”

          我想大師是在說一句中國的老話:慢工出細活。但我默默聽著,跟著他穿行一片在冷風中邊歌唱邊脫去衣服的白樺林。

          莫尼卡曾對我說:“有人以為托馬斯的作品少,是因為他半天上班的緣故。但即使他不上班,作品也不會多到哪兒去。他寫詩確實很慢。”

          特朗斯特羅默的詩一般需要花幾年時間才完成,有的時間更長。長詩《畫廊》幾乎用了十年時間!而短詩《有太陽的風景》在它第一次以手稿形式落在我手上到發表歷經了七年時間。在特朗斯特羅默的詩中,我們很少碰到日常套話或流行語,即便它們描寫的完全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因為詩人看見“劊子手和語言在同步前進,所以我們得使用新的語言”(《夜值》)。這新的語言不是別的語言。而是個人的、獨特的、沒有被媒體污濁過的語言。

          最應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

          特朗斯特羅默(TomasTranstromer,1931-)瑞典著名詩人。1954年發表詩集《17首詩》,轟動詩壇。至今共發表163首詩。1990年患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后,仍堅持純詩寫作。他善于從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機物和科學結合到詩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靜的文字里。他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曾說:“瑞典文學院應毫不猶豫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特朗斯特羅默,盡管他是瑞典人。”《特朗斯特羅默詩全集》最近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詩人的秘密

          記得在編寫出《九十年代詩歌記事》后,一位詩人朋友在肯定了這個記載著一代中國詩人近十年來寫作歷程的編年式文獻后,在電話中建議我能否把這些年來的詩歌翻譯情況也加進去,這個建議頗出乎意外。

          但我馬上意識到他說的其實正是我們應該去做而尚未去做的一切。

          是的,這才是我們所真實經歷的文學的歷史。無論承認與否,我想幾乎在每個中國現代詩人的寫作生涯中都包含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對翻譯詩的傾心閱讀。

          同樣,無論我們注意與否,在中國現代漢語詩歌的建設中,對西方詩歌的翻譯一直在起著作用,有時甚至起著比寫作更重要的作用,它已在暗中構成了這種寫作史中的一個“潛文本”。

          而在這樣一份有待提出來的名單中,有一位正是瑞典現代杰出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以及瑞典詩歌翻譯家、漢語詩人李笠。

          我相信像《黑色的山》這樣的譯作最初在八十年代發表出來時,一定吸引過遠遠不止我一人的注意和喜愛。(王家新)

          作品

          果戈理

          夾克破舊,像一群餓狼

          臉,像一塊大理石碎片

          坐在信堆里,坐在

          嘲笑和過失喧囂的林中

          哦,心臟似一頁紙吹過冷漠的過道

          此刻,落日像狐貍悄悄走過這片土地

          瞬息點燃荒草

          天空充滿了蹄角,天空下

          影子般的馬車

          穿過父親燈火輝煌的莊園

          彼得堡和毀滅位于同一緯度

          (你從斜塔上看見)

          這身穿大衣的可憐蟲

          像海蜇在冰凍的街巷漂游

          這里,像往日被笑聲的獸群圍住

          他陷入饑餓的利爪

          但群獸早已走入高出樹木生長的地帶

          人群搖晃的桌子

          看,外面,黑暗正烙著一條靈魂的銀河

          登上你的火馬車吧,離開這國家!

          (李笠譯)

          [特朗斯特羅默:20世紀西方最后一位詩歌巨匠]相關文章:

          1.詩歌《青春》朗誦

          2.關于特朗普勵志美文

          3.適合朗誦親情的詩歌

          4.適合男童朗誦的詩歌

          5.七一詩歌朗誦稿青春

          6.詩歌朗誦活動方案

          7.小學生朗誦的愛國詩歌

          8.適合公司朗誦的詩歌

          9.適合中班的朗誦的詩歌

          10.現代愛國詩歌朗誦稿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 | 亚洲亚洲大片亚洲一级高清 |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欲求不满 | 性感AV天堂亚洲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