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振忠
一、課題的提出
龍口語文雙軌教學的試驗成功,引起教育界的極大關注,其成果所形成的結構性認識已得到教育專家們的肯定。語文雙軌教學并非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結合當代少年兒童身心特點和實際需要,對傳統經驗予以創造的繼承、改造、升華、提煉所形成具有嶄新內涵和形式的讀寫訓練體系。它以“大語文教學觀”為指導,以大量讀寫為教學手段,強調課內外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大面積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該課題通過對語文教學要素的重組,使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發揮了1+1>2的整體功能。1995年課題通過專家鑒定,是全國小語會要求推廣的三項教學成果之一。杭州市教委教研室、杭州市小語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從2000學年開始在部分學校進行這項成 果推廣的試點。我們余杭市實驗小學是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在整個杭州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學生寄宿,獲得知識的渠道比其他班少,學生的信息來源比較窄,而寄宿班學生在校的時間又比較多,學生有非常好學。因此,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同時,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促進他們整體素質的提高,顯得非常必要。
“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教改成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和我校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加以考慮,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地方。如:如何保障學生充足的閱讀資料;如何科學的定好閱讀的量;如何解決閱讀與正常授課之間時間上的矛盾;如何對待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如何不加重學生和老師的負擔,讓學生真正快樂的學等等,這些都有待于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使該教改成果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二、實踐的內容
1、識字雙軌。包含課內識字和課外識字兩大類。課內識字包括一類字達到“三會”,二類字會讀。課外識字包括環境識字、閱讀識字、看圖作文識字。
2、閱讀雙軌。包含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大類。課內閱讀主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要求學生能抄寫摘錄,寫簡單的讀書筆記,養成學生讀好書、看好書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閱讀教學要從教師繁瑣的分析提問,走向讓學生自己積累、感悟,根據課文特點,研讀重點、難點部分,減少作用不大的單項訓練,設計整體性讀寫練習,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聽說雙軌。根據現行教材序列開設,重在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讓每個學生能大大方方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序列聽說和自由聽說相結合。自由聽說主要讓學生聽記和談天說地,與課堂中的序列聽說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習作雙軌。課內習作和自由習作相結合。作文課堂教學要改變統得過死、指導過細的狀況,提倡學生說實話,抒真情,淡化文體意識。課內習作包括看圖作文、構圖作文、觀察作文。自由習作包括自由作文、辦報。
三、實踐的目的
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如何提高它的教育質量,是值得探討的帶有永恒性質的課題。大量讀寫的推廣性實驗,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畫等綜合能力,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各人的個性潛能、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并且以語文學科為突破口,帶動其他各門課程、活動的全面提高。我校以寄宿班為試點的目的是漸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在學校全體學生中開展“大量讀寫 雙軌并行”的教學新模式,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整體提高。
四、實踐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成為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人。通過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興趣,樂此不疲。
2、實效性原則。要講求實效,重視知識、能力的點滴積累,不能急于求成。
3、差異性原則。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定不同的目標,使之產生“我能行”的信心,為進一步喜歡語文、學好語文打下基礎。
4、指導性原則。要強調教師的精心組織、指導功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盡量少走彎路,講究閱讀的效益。
五、實踐的具體措施
1、對學生進行前測工作并注重資料的積累。包括學生的作業、照片、錄象、自編教材等,以便在實驗過程中進行對比。適時調整措施。
2、閱讀資料上給予保障。學校的閱覽室、班級的圖書角、個人的圖書要達到一定的數量,大部分書籍由學校負責提供,另外部分可以由學生自己帶來,所有書籍給予分類整理,并能充分利用。
3、時間上給予保證。每周一的困難班、周二晚上的語文活動課,周四的第三節語文課改為閱讀課,閱讀課的時間專時專用,給予時間上的充分保證。
4、輔以生動活潑的語文活動,適時匯報,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如:詩歌朗誦會、編小報活動、優秀摘抄本展示、讀書筆記比賽、自由作文競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在活動中求提高。
5、課內外相結合。教師要勤于鉆研,在課堂中教給學生方法、能力,課外精心組織教材、開展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開心。同時,教師的教學要盡量避免繁瑣的分析,省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六、實踐的步驟。
第一階段(2000年9月--2001年1月):準備階段
(1)班級學生語文學習現狀調查
(2)制訂實踐方案
(3)實踐老師外出學習
(4)逐步起步,開始背古詩、摘抄、練鋼筆字
第二階段(2001年2月--2002年月):推廣研究階段
(1)推廣“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教改成果中的成功經驗
(2)探索成果中不夠完善的地方
(3)學生、教師各類資料的積累
第三階段(2002年2月--2002年5月):成果總結階段
(1)整理資料,展出學生讀寫成果
(2)撰寫總結報告
(3)整理出一套適合我校實際的新模式
[大量閱讀,雙軌運行教學成果推廣實踐方案]相關文章:
5.電氣運行年終總結
8. 大學生假期實踐活動方案
10.社會實踐報告簡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