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散文:二、當仁,不讓于師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8-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自主學習篇--自主,新課標理念的精髓

          基礎積累

          【識字記音】

          ①綏()②喟然()③莞爾()

          ④偃()⑤簞()⑥皙()

          答案①suí②kuì③wǎn④yǎn⑤dān⑥xī

          【解釋實詞】

          ①其何傷于日月乎:

          ②綏之斯來:

          ③動之斯和:

          ④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⑤雖欲從之,未由也已:

          答案①損害②安撫③團結協力④堅固,引申為深厚⑤途徑,方法

          【通假舉要】

          ①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

          ②道之斯行:

          ③子見南子,子路不說:

          ④夫子矢之曰:

          答案①“知”通“智”,聰明,智慧②“道”通“導”,引導③“說”通“悅”,高興④“矢”通“誓”,發誓

          【一詞多義】

          (一)實詞

          答案斷絕/絕交/停止/絕命/橫渡/陡峭的

          (二)虛詞

          答案①在②在……方面③由于④向,對⑤被⑥與,跟,同⑦比⑧“見……于”,表被動

          【古今異義】

          ①君子學道則愛人

          古義:

          今義:

          ②君子一言以為知

          古義:

          今義:

          答案①古義:關愛別人。今義:丈夫或妻子;指戀愛中男女的一方。②古義:以,可以;為,表現出來。今義:認為。

          【文言句式】

          ①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②賢哉,回也!

          ③不吾知也!

          ④其何傷于日月乎?

          答案①判斷句②主謂倒裝句③賓語前置句④介賓短語后置句

          【名言名句】

          ①,鉆之彌堅。,忽焉在后。

          ②君子學道則愛人,。

          ③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答案①仰之彌高瞻之在前②小人學道則易使也③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合作探究篇--合作,一種嶄新的學習模式

          重點剖析

          【中心主旨】

          本課所錄選文分別從弟子對孔子的態度和評價、孔子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及孔子對待弟子的態度和評價三個方面來刻畫孔子形象的,既展現了孔子與其弟子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師生關系,又表現了孔子對仁德的高度重視和執著追求。

          【問題討論】

          1.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

          賞析:子貢的這句話說的是陳子禽。因為子禽的勸說是說孔子不如子貢賢明,子貢的話是對子禽一種不客氣的反駁,甚至可以說有點惱怒的成分。高貴的人一句話可以表現他的智慧,一句話也可以表現他的不智慧。子貢認為子禽的這句話屬于后者。他認為子禽這樣說是不明智的,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因而緊接著就有一句:“言不可不慎也!”可以說是對子禽的警告之語。接下來的話語,子貢用極其夸張的言辭對孔子的高尚德操和巨大影響進行了渲染和介紹,這樣,子禽的話就不攻自破,難以立足了。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賞析:這是一種和諧社會與民同樂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這表觀出了曾皙仁愛的思想和他治理國家的一種遠大理想。表面上看來,曾皙并沒有談論什么治國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談談風月,說說游玩。但實際上,他所描繪的,是遠較子路等人的志向更為高遠的境界。如果說子路等人的胸懷至多還在小康國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則已經是大同的世界了。這就叫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難怪孔子要脫口而出,由衷地發出贊嘆來了。

          【藝術特色】

          1.具有特色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層現了人物的內心情感,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子貢對叔孫武叔和陳子禽的反駁運用了對比、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把孔子才德的出類拔萃和對孔子的無限敬重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顏回的喟然長嘆,運用了夸張式的比喻和對比,將孔子才德的無與倫比和對孔子的極端崇拜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鬃訉︻伝氐姆Q贊,對顏回死的悲嘆和對伯牛的探問均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將孔子對其弟子的深厚情誼表達得真切感人。

          2.神情動作的細節描寫,真切地表現了人物的形象。

          孔子要弟子暢談志向,子路“率爾而對”,一個細節,把子路坦率自信的性格表露無遺。孔子問到曾點,曾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一個細節,讓曾點瀟灑超脫的性格躍然紙上?鬃拥搅宋涑牵牭较腋柚,“莞爾而笑”,孔子感覺子路說話不夠謙讓,“哂之”,這兩個笑,使孔子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點撥遷移

          課文內容 ※點撥※

          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這是子貢回答別人貶低孔子而抬高子貢的問話。子貢對孔子十分敬重,認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別人對孔子的毀謗。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之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孔子和儒家特別重視師生關系的和諧,強調師道尊嚴,學生不可違背老師。這是在一般情況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謙讓。這是把實現仁德擺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本章對孔子去見南子做什么,沒有講明。據后代儒家講,孔子見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這里發誓賭咒,說如果做了什么不正當的事的話,就讓上天去譴責他。此外,孔子在這里又提到了“天”這個概念,恐怕不能簡單地說,孔子的觀念上還有宗教意識,這只是他為了說服子路而發的誓。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孔子之所以只贊賞曾點的主張,就似因為曾點用形象的方法描繪了禮樂之治下的景象,體現了“仁”和“禮”的治國原則,這就談到了根本點上。

          發散遷移 ※思考※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子貢采用什么手法來回答叔孫武叔的話?他對老師的態度和評價怎樣?

          ①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②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閱讀文段,結合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明孔子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

          1.子貢用比喻的手法,來說明世人為什么會認為自己比老師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覽無余;而老師高達數仞高不可測,別人無從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見解。后人把收弟子稱為“列入門墻”,即源于此。

          2.這兩則說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為著世俗的熱鬧虛榮而違背“禮”。

          訓練落實篇--聽來終覺淺,絕知要躬行

          【積累與運用】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

          A.喟(kuì)然舞雩(yú)師旅(lǚ)鼓瑟(sè)

          B.浴乎沂(yí)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

          C.千乘(chèng)率(shuài)爾攝(shè)乎饑饉(jǐn)

          D.侍(shì)坐鏗(kēng)爾小相(xiàng)哂(shěn)笑

          答案:C

          解析:千乘shèng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以俟君子宗廟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

          B.風乎舞雩喟然嘆曰端章輔鼓瑟稀

          C.因之以饑饉恃坐裕乎沂宗廟會同

          D.千乘之國冉有無吾以也夫子棲之答案:A

          解析:B項,端章甫鼓瑟希;C項,侍坐浴乎沂;D項,毋吾以也夫子哂之

          3.下列詞語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言以為不知知:聰明,智慧

          B.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誘:誘惑

          C.二三子以我為隱乎隱:隱瞞

          D.伯牛有疾,子問之問:問候

          答案:B

          解析:誘,引導。

          4.解釋下列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

          ②毋吾以也

          ③則何以哉

          ④以俟君子

          答案:以:①因為,介詞;②通“已”,停止;③用、做;④就,連詞,表順承。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得一項是()

          A.毋吾以也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D.非夫子之為慟而誰為

          答案:C

          解析:C項是介賓短語后置,其他三項都是賓語前置

          【閱讀與鑒賞】

          一、課內精讀

          閱讀下文,完成6~5題。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6.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攝乎大國之間攝:夾

          B.以俟君子俟:等待

          C.鼓瑟希鼓:鑼鼓

          D.吾與點也與:贊許

          答案:C

          解析:“鼓”應為“彈奏”。

          7.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釋與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遠方來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答案:B

          解析:都是“方圓”的意思。

          8.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我去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有勇氣,并且懂得禮儀道德。

          9.孔子為什么“喟然嘆曰‘我與點也’”

          答案:曾晳的答話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禮義之邦的治國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隱含的出世隱居心態,深深地感動了他,因而他“喟然嘆曰‘我與點也’”。

          二、課外拓展

          閱讀下文,回答10-14題。

          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后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喜賓客。孝文時,嬰為吳相,病免。孝景初即位,為詹事①。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②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從容言曰:“千秋之后傳梁王!碧髿g。竇嬰引卮酒進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后由此憎竇嬰。竇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竇嬰門籍,不得入朝請。

          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乃召嬰。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太后亦慚。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③寧可以讓邪!”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竇嬰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諸游士賓客爭歸魏其侯。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

          (節選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注:①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宮中事務的官。②燕:通“宴”。③王孫:竇嬰的表字(別名)。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竇嬰亦薄其官薄:輕視,看不上

          B.王孫寧可以讓邪讓:謙讓,推辭

          C.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過:拜訪

          D.諸列侯莫敢與亢禮亢:通“抗”,對等,相當

          答案:C

          解析:過:經過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答案:C

          解析:A項,第一句介詞,憑借;第二句副詞,于是,就。B項,第一句語氣詞,用于判斷句中,引出判斷,不譯;第二句代詞,……的(人)。C項,都是副詞,于是,就。D項,第一句代詞,指代“金”;第二句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2.下列句子中,與“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B.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C.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D.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答案:D

          解析:A項,被動句;B項,省略句,“軍”后省略介詞“于”;C項,倒裝句,賓語前置;D項,與例句都為判斷句。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竇嬰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兒子;孝景帝沒有立太子時,

          與親兄弟梁孝王宴飲,說將來要傳位給梁孝王,這使

          得偏愛梁孝王的竇太后非常高興。

          B.竇嬰因為反對孝景帝說要傳位給梁孝王而得罪竇太

          后;他稱病辭職后,又被竇太后從進出宮門的名籍中

          除去,不準他進宮朝見皇帝。

          C.竇嬰在吳、楚等國叛亂時被孝景帝重用,委任為大

          將軍,并賞賜黃金千斤,皇帝賞賜的黃金他讓屬下取

          用,但他們都沒拿回家。

          D.竇嬰因平定七國叛亂被孝景帝封為魏其侯,游士賓

          客爭相歸附到他的門下;每當朝廷商議大事,別的大

          臣都不敢跟他和條侯平起平坐。

          答案:C

          解析:“但他們都沒拿回家”不正確,原文是說“讓屬

          下酌量取用,竇嬰一點兒也沒有拿回家”。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

          (2)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

          答案:(1)竇嬰入宮拜見皇上,堅決推辭,他借口有病,說不能擔當重任。

          (2)竇嬰于是把袁盎、欒布等閑居在家的名將賢士推薦給景帝。

          【參考譯文】

          魏其侯竇嬰,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輩以上世世代代是觀津人。他喜歡賓客。孝文帝時,竇嬰任吳國國相,因病免職。孝景帝剛剛即位時,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他的母親竇太后很疼愛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孝景帝憑兄弟的身份與他一起宴飲。這時孝景帝還沒有立太子,酒興正濃時,漢景帝隨隨便便地說道:“我去世之后,把帝位傳給梁王!备]太后聽了非常高興。這時竇嬰端起一杯酒獻給皇上,說道:“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帝位應當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立下的制度規定,皇上憑什么要擅自傳位給梁王!”竇太后因此憎恨竇嬰。竇嬰也看不上詹事這類小官,就借口生病辭職。竇太后把竇嬰從進出宮門的名籍中除去,不準他進宮朝見皇帝。

          孝景三年,吳、楚等國發動叛亂,(為了平叛,)皇上考察了皇族成員和竇姓諸人,覺得沒有誰像竇嬰那樣賢能,于是就召見竇嬰。竇嬰入宮拜見皇上,堅決推辭,他借口有病,說不能擔當重任。竇太后至此也感到慚愧。于是皇上就說:“天下正有危難,你怎么可以推辭呢?”于是就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賞賜給他黃金千斤。竇嬰于是把袁盎、欒布等閑居在家的名將賢士推薦給景帝;噬腺p賜給他的黃金,都擺列在走廊穿堂里,屬下的軍官經過時,就讓他們取用,皇帝賞賜的黃金他一點兒也沒有拿回家。竇嬰駐守滎陽,監督進攻齊國、趙國的兩路兵馬。七國的叛亂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賜封竇嬰為魏其侯。這時那些游士賓客都爭相歸附魏其侯。孝景帝時,每當在朝廷討論軍政大事,條侯周亞夫、魏其侯竇嬰,各位列侯都不敢與他倆平起平坐。

          寫作審美提升篇--世事皆學問,人情即文章

          角度一

          記敘文:老師

          角度分析:“我的老師”既可以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等具有教師資格的人,也可以寫非教師身份而對我有過教育的人,比如媽媽、爸爸,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吾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把“老師”的外延延伸到“小草”、“蜜蜂”等物體上,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寫特殊的“老師”。

          【寫作示例】

          三生有幸遇上你

          幾年如一日,你對我關愛有加,問寒問暖,情濃如水。

          中考前的那個下午,我記憶猶新。你托人送給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筆跡,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親情:加油,好好考,我始終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淚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動,我仿佛聽見了自己心里的冰層開始破碎的聲音,我不自禁地笑了,這是媽媽“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快樂的微笑。

          考入縣城重點高中后,我們學校與你家的距離更遠了,但我們的心更近了。你時常拎著水果來看我,給了我全部的母愛。

          你的信箋和電話成了我溫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談心成了我愉悅的家園,你的匯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糧倉,在我渴望的時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時雨。

          三生有幸遇見你,希望我還有下一個“三生”,再下一個,生生世世,永遠有幸與你相見!

          角度二

          話題:用心雕琢自己的天使

          角度分析:我們應該克制支配欲,別企望把別人雕琢成我們的樣子。如果人的思想皆如此這般方正,那么我們的世界也就不會再是繽紛斑斕了。沒有思想的棱角,便沒有個性的紛呈;沒有個性的紛呈,便更沒有了自我,藝術也便沒有生命力。思想的棱角,是個性的張揚,別讓自己思想的棱角被他人的思想磨去,堅持自己獨特的光芒。

          【寫作示例】

          用心雕琢自己的天使

          別讓自己的思想被他人的言論所掩蓋,別讓自己的個性被他人的思想所修剪。

          沒有蘇軾、辛棄疾們的張狂個性,就沒有豪放派“大江東去”和“西北望,射天狼”的絕世氣概;沒有柳永、李清照們的多情傷感,就沒有婉約派“執手相看淚眼”和“人比黃花瘦”的一唱三嘆。

          從普希金洶涌澎湃的《致大海》,到冰心那充滿母愛、童真、自然的《春水》,從聞一多回味悠長的《紅燭》,到舒婷含蓄深沉的《致橡樹》。青錢千張,香波浮上,嗅之若無,若即若離,恍兮忽兮,令人神移。這是從一種思想到另一種思想,從一種個性到另一種個性的張揚,他們思想的棱角,閃爍著灼人的光芒。

          因為思想的棱角,我們有著萬物蘇醒,勃勃生機的“無邊光景一時新”式的春天;因為思想的棱角,我們有陽光四溢,裙帶飄飄的“今聽玄蟬我卻回”式的夏天;因為思想的棱角,我們有落英繽紛,寒秋獨立的“霜葉紅于二月花”式的秋天;因為思想的棱角,我們有“千樹萬樹梨花開”式的冬天。

          泰戈爾說:“別踩住我的思想。”我說:“別修整我的個性!

          這個世界需要“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氣慨,也需要“唯愿孩兒愚且魯”的憤慨;需要有一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超然曠達,需要有一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絕世芳華。

          張繼勇

          [先秦諸子散文:二、當仁,不讓于師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當仁不讓于師教案

          2.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3.《談中國詩》導學案

          4.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5.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6.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7.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8.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9.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10.高二語文作文散文題目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V乱码二区三区涩涩屋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日韩 | 亚洲一本之道精品乱码 | 飘花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 永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