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其一)》 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發布時間:2016-8-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原文:

          《秋興八首》 (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尊敬的各位評委,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杜甫詩三首》之《秋興八首(其一)》。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第一、說教材,其中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進行闡述;

          第二、說教法和學法;

          第三、說教學過程;

          第四、說教學反思。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課文章節: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一首詩歌。

          課文背景:這首詩在以前的中學教材中從未選過,這樣一首全新的詩歌在教學中承載起新課改的任務與要求。《秋興八首(其一)》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對于很多教師來說也是全新的。在各類文學體裁中,詩歌是最難鑒賞的,尤其是靠情感化意象取勝的詩歌,而《秋興八首(其一)》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且鑒賞這類的古典詩詞又是歷年來的高考熱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詩歌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同時學會從借景抒情的角度去鑒賞詩歌。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杜甫的愛國愛民情懷中汲取一點精神養料,體會詩人深沉的感情。

          3、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意象來掌握借景抒情的寫法。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詩之美,領悟詩之情,學習詩之法。

          2、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痛苦和憂思。

          3、教學課時設計:一課時

          第二部分: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朗讀討論法

          (2)提問點撥法

          (3)自主探究法

          二、學法

          (1)探究式學習法: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多讀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自主探究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引導學生真正走入詩歌的意境。

          第三部分: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作者及其創作背景導入)

          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關于杜甫的動畫短片(四分鐘),讓學生自己全面的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和此詩的創作背景。古人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為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這一導入的設置不但是為了激發學生鑒賞這首詩歌的興趣,更是為了讓學生“知人論世”,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詩歌的詩意,體會感情。

          二、讀聽結合,整體感知

          (詩歌是精煉的語言,一句話乃至一個字里面都蘊藏著豐富的旨趣,只有反復的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韻味。據此,我設置了“三讀”這個環節來讓學生整體感知這首詩歌,)

          1、聽范讀,學生默讀。此教學設計目的在于進行誦讀指導,讓學生注意詩歌的字音、節奏、節拍、韻腳,此為音讀。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此教學設計本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讓學生思考,領悟詩歌的大意,此為意讀。

          (中間穿插學生個別誦讀,齊讀等,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體會和領悟詩歌的意境美)

          3、引導學生揣摩作者情感,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對《秋興八首(其一)》一詩的情感基調有個感性的整體認知,此為情讀。

          三、具體賞析

          1、設置問題

          (1)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意象(景物)?這些意象有怎樣的特點?

          意象:楓樹林  巫山巫峽  波浪  風云  叢菊  舟    (意象凄涼)

          特點:凋傷    蕭森      洶涌  陰沉  淚    孤獨

          詩歌鑒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如何在反復吟誦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人的內在情思。

          根據新大綱關于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具體到詩歌就是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讓學生發揮聯系和想象,把枯燥的文字還原成立體可感的畫面,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意象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也就是讓學生把這些意象構成意境。(在分析出意境的特點之后,緊接著讓學生分析這樣的意境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2)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羈旅之愁、思鄉之情、憂國憂民

          (3)總結:借助描寫景物來表達情感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賞析的內容。

          (4)背誦:在完成詩歌分析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背誦。

          (設計目的:提高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實現當堂任務當堂完成)

          四、補充:我們平時在鑒賞詩歌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1、某聯(某句)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類的問題要怎樣回答呢?請看答題格式(幻燈片展示)

          答題步驟:

          (1)根據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

          (2)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通過描寫……(景物、場景)抒發了(流露出)……的感情”

          作過明確要求后,學生明白如何答題,就可以嘗試答題了。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應是“授之以漁”,并讓學生及時有效的學以致用-為強化學生從借景抒情角度鑒賞詩歌的掌握。)

          試賞析第三聯,做一個鞏固練習。事實證明,只要指導到位,學生可以掌握的很好。

          (五)課外作業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一個務實的語文老師應該把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大量的歷練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這節課,我布置了課外作業如下:

          寫作練習--用散文化的語言將這首詩描繪出來,不少于200字

          第四部分:教學反思

          課后我將根據課堂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認真的完成教學反思,以便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1、反思教學目標是否真正落實。

          2、反思教學策略的選擇是否真正優良。

          3、反思學生是否真正處于最佳的投入狀態。

          4、反思課堂管理是否真正良好。

           

          王曉

          [《秋興八首(其一)》 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1.秋興八首其一優秀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秋興八首其一閱讀答案

          4.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7.高一必修一數學課件

          8.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說課稿

          10.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美女片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秘在线观看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亚洲一区精品动态图 | 五月天福利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