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發布時間:2016-4-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學習目標:

          1.準確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了解詞的有關知識,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2.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及文中壯闊激昂的意境。 

          3.激情投入,體會詞人豪邁的情感,意識到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學法指導:1、反復誦讀課文,標記勾畫重點字詞。2、規范書寫,獨立完成,保證學案完成質量。3、全力投入,不干擾別人和不被別人干擾,邊讀邊完成。4、自主、討論、交流、質疑:討論集中,及時修正自己的答案。

          創作背景  

          本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國共合作創造了蓬勃發展的大好革命形勢。但是,革命應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走進作者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詩人,書法家。他的詩詞是中國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詩。

          文體知識

          詞:興于唐,盛于宋,配樂歌唱,也稱“長短句” “曲詞” “曲子詞” “詩余”。 詞牌:詞的格式,它決定了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如“沁園春”是詞牌,“長沙”是標題。詞的分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沁園春”是 詞牌, 相傳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名沁水公主,她的園林名沁園。后來沁園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吟詠這件事,“沁園春”詞牌由此得名。 

                         【課前預習案】

          1.易錯讀音 ----注音  

          百舸(     )爭流   攜(     )來百侶      崢嶸(         )歲月 

          揮斥方遒(     )   浪遏(     )飛舟      悵廖廓(       )

          2.易錯字形 ----- 改錯

          針貶(     )時弊  行蹤鬼(     )秘   揮斥方酋(     )  群英匯(     )萃 

           布(     )署已定   憤(      )發圖強   事(      )態人情  和靄(     )可親    

           成群結對(     )   廖(      )廓       

          3.詞義 --------注解詞義

          意氣/義氣                             遼闊/寥廓                                  

          風采/豐采                             風韻/豐韻                                       

          風姿/豐姿                                                                                                

          崢嶸歲月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4.請解釋句中加黑詞語的意義并要求識記

          漫江      ;百舸         ;崢嶸歲月      ;歲月稠       ;激揚                  ;寥廓            ;風華正茂           ;揮斥方遒                                 ;

          浪遏飛舟                  ;五嶺逶迤              ;糞土當年萬戶侯                  

          5.背誦全詩

          【課內探究案】

          再誦詩歌,品味鑒賞(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

          1.詞的上闋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看字總領幾句,作者從哪幾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圖?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

          即景抒情 (什么樣的景--壯景)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湘江秋景圖。這幅圖畫,有近景,也有遠景;有靜景,也有動景。它巧妙地做到遠近結合,動靜相宜。分別寫了山、林、江、舸、鷹、魚,又分別描寫了它們的特征,如紅、染、碧、流、擊、翔,再突出它們的數量、程度、范圍,如萬、層、漫、百、長、淺等,再展示它們的空間位置如空中、水底、遠、近、高、低等。最后由點到面,“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個“競”字更是充滿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澤東眼中的秋,呈現出一種色彩斑斕、生機勃發的美,一種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美。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靜有動,有顏色的對比(紅、碧),和動作的對比(擊、翔),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小結:詞人用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爛的湘江秋景圖,流露出詞人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傾注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摯愛。

          2.湘江秋景圖,哪幾個字用得好?詞人面對美麗壯觀的寒秋圖,想到了什么?說說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上闋結尾句的作用?

          (1)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字,寫出當地山峰之多。“遍”字,寫出紅的范圍之廣。“層”字,表現樹林之多。“染”字,化靜為動,增強詞的生動性。

          (2)“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漫”字,畫出湘江水勢之盛,似有滿溢之感。“透”字,畫出江水碧綠清澈之狀。“百”字,形容船只之多。“爭”字,畫出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 

           (3)“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擊”字,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在空中矯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飛翔的姿態。“翔”字,活畫出魚在水中自由自在、輕快活潑地游動的神態。

          明確:詞人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感到了“悵”。這里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于是他就開始了“問” 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過度作用。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寫壯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

          3.詞的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怎樣理解下闋中“憶”字的總領意義?  

          下闋著重抒情。主要回憶當時的時代特點,革命青年的戰斗風姿和豪情壯志。下闋的“憶”字與上闋的“看”字相對應。下闋由上闋的實寫轉入虛寫,詩人在壯麗的秋景面前不僅有著現實的聯想,還有著美好的回憶,那回憶可以概括為“崢嶸歲月稠”,即有許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體地說,就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意思是說,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為,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批評惡濁的,表揚善良的文章,把反動派視如糞土。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也形象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

          4.下闋的同學是怎樣的形象?作者說“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真的嗎?為什么?

          同學形象是:年輕有才華      奔放熱情強勁有力     關心國家命運       敢于斗爭  

            蔑視反動軍閥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運用的是象征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

          5.“詩言志”,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又是運用了什么手法來表達這種情感?

          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斗爭生活的回憶,抒發革命青年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對國家命運的感慨以及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運用了借景抒情   對比   設問  

                                                                                       

          【課后檢測案】

          1.請你將《沁園春 長沙》與《沁園春 雪》比較閱讀,找出他們的異同。課后還有毛澤東的三首詩詞,請你讀一讀,思考這些詞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感?

          同:(1)寫美景,抒豪情。上闕以寫美景為主,即景抒情,下闕以議論敘事為主,抒發豪情壯志。(2)運用對比手法,如“萬戶侯”和“同學少年”“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風流人物”做對比。(3)語言極富表現力。

          異:《沁園春 長沙》以設問作為結尾,對上闕誰主沉浮做了有力的回答,即使我們這樣的同學。《沁園春雪》通過對歷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無產階級。當然今朝的風流人物也可以使毛澤東自己。

          《采桑子重陽》),都反映出作者對壯闊寥遠、自由矯健、勁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愛好。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注】本詩作于宋高宗建炎3年,當時南宋朝廷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幾經逃難,避亂岳州,寄居于郡守后園的君子亭,自稱“園公”

          (1).這首詩的第二句的“怯”字用得好,請簡要賞析。

           “怯”,害怕。“怯園公” 是倒裝句法,就是“使園公擔驚害怕”的意思。描繪了飄泊異鄉的詩人在春寒未盡之時,對料峭春寒難以忍受的畏懼,也寫出了對處于風雨飄搖之際的南宋朝廷的擔憂之情。

          (2).詩歌三四句寫出了海棠的什么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性格特征?                                                                              

          “海棠”不惜損毀胭脂容顏,不畏春寒獨立于細雨之中的孤高絕俗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在朝廷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勇于在這樣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袁昊

          [《沁園春長沙》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5.《談中國詩》導學案

          6.高一必修一數學課件

          7.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9.高一數學必修1教學課件

          10.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ppt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精品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k精品66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亚洲 | 欧美日韩一区日本道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