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復習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3-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復習目標:

            1、明確中考要求: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的要求,中考說明文閱讀的考點主要有:

            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②、找準說明對象,抓住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征。

            ③、理解文章、段落的結構特點,把握文章、段落的說明順序。

            ④、給文段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⑤、辨析文中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⑥、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⑦、理解文章的表現手法和寫作技巧。

            ⑧、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⑨、聯系生活實際,解說文章中的說明對象,進行創造性的“再表達”。

            ⑩、注意科技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

            ⑾、注意從文章中捕捉重要信息。

            2、鞏固說明方法的含義,類型。

            3、提高生辨別說明方法的能力。

            4、提高生能說出說明方法的作用的能力。

            5、讓生掌握說明方法的標志性語言。

            6、生能正確區分:下定義與作詮釋  作比較與打比方

            二、重難點:

            重點:能辨別說明方法。

            難點:說明方法的作用。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出示一段文字)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唐朝的張嘉貞說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云出月,長虹飲澗”。

            1、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指名生答:列數字、引資料、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

            2、師點評后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復習說明方法的辨別及其表達作用

            (二)師生復習活動

            1、指名生回答我們學過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舉例子、打比方、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列數字、作比較、畫圖表、分類別)

            (師生共同完成)

            2、指導學生復習筑固這些說明方法的含義。

            3、怎樣才能記住這些方法呢? 為了便于記憶……,我把它們編成了口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是怎樣的口訣。(師出示口訣)

          列(數字)、舉(例子)、下(定義)

                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

                摹(狀貌)、(作) 詮(釋)、畫(圖表)

             4、出示例句讓學生判斷主要的說明方法并說出判斷理由。

             (1)、。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余尊

            (2)、細胞液是是堿性時,花青素呈藍色,堿性較強,就成為藍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3)、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一種可以稱為“陣地戰”。

           (4)、在國外,人們還培育出一種藻類新品種,據說在一公頃水面上生產的這種藻類,經過加工后可獲得20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這相當于陸地上耕種40公頃土地生產大豆所需提供的同類營養物。

            (5)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6)、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

            (7)、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

            (8)、荔枝的肉大多數白色半透明,說它“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

            (9)、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5、由生回答引出說明方法的語言標志,出示內容。

            舉例子:例如、比如、據說、譬如………。 

            列數字:數詞(大寫也是)確數、約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度數、倍數……(與年代區別)                           

            分類別:一類(種)……一類(種)……

          (區別于邏輯解釋中的主次羅列<一><二><三><四 >) 

            作比較:也、而、相當于、較……

            下定義:科學、完整、判斷句。大部分是:什么是什么

            作詮釋: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紹

            打比方:像,仿佛、是……

            引資料:引用,標記是引號。  

          配圖表             摹狀貌等

           6、在這些說明方法中,有兩種容易弄混淆,那么怎么區分它們呢? 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①出示例句

          a、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下定義)

             b、激光是一種顏色單純的光。(作詮釋)               

              c、另一種叫異樣,所有的動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這一類,它們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來生活。(作詮釋)

            ②生判斷方法。

            ③師解析如何區分。

            a、b兩句都是判斷句,a句使用了下定義的方法說明統籌方法的概念,可以變為: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是統籌方法。 b句用作詮釋的方法從顏色上解說激光,如變為“一種顏色單純的光就是激光”,那就是謬誤了,因為并不是所有“顏色單純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斷句,說明內容沒有解說“異養”的本質特征,只說明部分范圍,因而是作詮釋。

            ④得出判斷規律。

            下定義與作詮釋                                

          從形式上看,下定義在說明事物本質特征時,常用判斷句式來表述概念;而作詮釋可用多種句式表述。

          從嚴密程度來看,下定義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說明的內涵和外延與事物相等,說明的對象與說明的內容可交換位置,意義不變;而作詮釋對說明對象的解說則往往側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說它的構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質的因素,因而說明的內容不能與被說明的對象交換位置。

          下定義:甲是乙,乙是甲

              作詮釋不能這樣

            做練習題:語文書(九年級下)第18課,找出文中的說明方法。

            7、我們知道了如何辨析說明方法,那么它們在具體的語段中起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們繼續來復習。

             實際上每種說明方法的作用都可以用一些固定的詞語來加以解說,都有一定的規律。具體如下:

            作比較:能夠更加突出強調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成因、結構等)。 

            下定義:能夠科學地、準確而簡明地揭示說明對象的本質特點(內涵),使說明更加嚴密。                   

             列圖表:能夠直觀地形象地說明比較抽象、復雜的事理,給人以清晰明了的認識,便于比較和記憶、理解。

            摹狀貌:使說明的對象更形象、更生動,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

            舉例子:使說明的對象更具體真切、更形象,便于讀者理解和認識。

            分類別:使文章說明的條例十分清楚(條例清晰)

            打比方:能夠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列數字:能把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得更具體、準確無誤,令讀者更信服。

            作詮釋:能通俗的介紹或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性質與特點。

            (1)出示例句,生練習。

            分析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并說明其作用。

            a、這種笨重的書使用起來當然是極不方便的。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文書,那些竹簡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簡。

             b、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蜇伏不動。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c、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它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矗立在廣場南部,和天安門遙遙相對。

            d、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e、凡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叫克隆。

             f、萬人大禮堂里面寬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體積達八萬六千立方米。

            (2)抽生回答,師作分析點評。

            作用分析:

            a、這里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作者舉秦始皇批閱文書用簡片之重和東方朔給漢武帝寫的文章用簡之多為例,具體真切地說明了簡書的笨重和不方便,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b、作用分析:這里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習性作比較,形象具體地說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覺的小動物,進而突出了它馴良、乖巧的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作用分析:

          這里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紀念碑比作頂天立地的巨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雄偉、莊嚴的特征,給讀者留下生動、形象地印象。

          d、作用分析:

          這里用了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引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明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使說明內容更充實,更有說服力。

          e、作用分析:

          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用簡明的語言準確的概括了“克隆”的本質特征,使讀者對這一概念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f、作用分析:

          這里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作者用具體準確的說明了萬人大禮堂的寬度、深度、中部高度及體積,突出其“雄偉”的特征,使讀者一目了然。

            8、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說明方法的類型,容易混淆的2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做詮釋)還有他們的作用,希望同學們下去以后再記一下,以鞏固我們的所學知識。

            9、出示練習題,生自由做,師巡視,作個別指導。

          (說明文閱讀練習1,2)

           

          鄧永利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復習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2.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3.九年級歷史復習教案

          4.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5.九年級英語下冊教學的教案

          6.九年級化學下冊《酸和堿的反應》教案

          7.九年級下冊《論友誼》教案

          8.九年級下冊變臉教案

          9.九年級下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教案

          10.語文版九年級教學計劃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中国最大偷窥在线 | 中国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