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閱讀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三必修三)

          發(fā)布時間:2016-4-26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明確高考考綱要求、命題特點,探究總結科技文解題技巧。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快速閱讀文本,概括內(nèi)容大意,在探究中獲得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方法。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有效地提高現(xiàn)代文的閱讀質(zhì)量。

          教學難點 揣摩命題者的意圖,把握規(guī)律,學會現(xiàn)代文理解、篩選、推斷的策略,從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學  內(nèi)  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一.導入新課

          現(xiàn)代文閱讀已成為高考語文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是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所以這道命題被一直保留下來。從文體上看,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一般有科技說明文閱讀、社科類閱讀和文學作品閱讀三類形式的文章。近年高考把科技說明文閱讀能力的考查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迅速準確地解答這類試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

          二.相關鏈接

          ㈠考綱再現(xiàn)

          必考內(nèi)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閱讀一般論述類文本,主要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議論和說明類文章。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⑶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高考科學類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對科技知識的了解或掌握情況,而是從語文閱讀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對“高濃度信息”的快速閱讀理解與把握的能力。

          科學類文章閱讀的考查核心是思維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㈡考試題型

          1、對詞語的理解

          2、對句意的把握

          3、對內(nèi)容要點的提煉

          4、根據(jù)內(nèi)容合理推斷

          ㈢選文特點

          ⒈選文時代感強

          ⑴常關注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最新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文化現(xiàn)象,世界政治形勢等。

          ⑵內(nèi)容基本是人類關于生物、電子通訊、天文學等方面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人類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前沿成果。

          ⒉文章內(nèi)容單一,結構相似。

          科技類說明文,一般是圍繞一個概念展開,對這個概念從幾個方面加以闡釋。弄清:

          ①文章的概念

          ②分析概念(導因、困難、用途、功能)

          ⒊文章思路明晰(說明“概念)

          科技文:通過對一個新概念、新發(fā)現(xiàn)、新發(fā)明在縱向上的分析,進行幾個方面的說明,如發(fā)現(xiàn)過程、目的、所遇困難、其它相關原因等,重在因果推理、現(xiàn)象介紹、功能說明等。

          ⑴分清文章出現(xiàn)的概念(主概念與次概念及其關系)。

          ⑵注意文中的關聯(lián)詞,注意表程度表范圍的副詞。

          三.解題方法探究

          科技文閱讀的解題方法很多,一般來說我們常用讀(圈點勾畫)、審(題干、選項)、找(篩選信息)、比(干擾項)、排、選六步法來進行解題。

          ㈠讀(圈點勾畫)--讀原文,讀題干,讀題肢。

          讀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讀懂了文章才有可能準確地篩選信息,找出正確答案,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劃讀原文找“概念”,將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標示出來--

          1、重點闡述的名詞術語。

          2、重要問題及概念前后的修飾語、限制語以及有指代意義的詞語。

          3、關聯(lián)詞

          4、中心句、要點句及聯(lián)結句。

          5、特殊句(判斷句或有判斷意義的句子;雙重否定句;疑問句等)

          ㈡審(題干、選項)

          這一步是審題,要求劃讀題干找方向(題目要求、提示):

          1、題目要求是什么:正確還是不正確的項。找正確項,須用排除法;找錯誤項,運用重點突破法;

          2、提示方面:題干中有些詞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分為三類:

          A、“解釋”“理解”--表明命題者在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錯因應注意“內(nèi)容方面”和“程度差異”;

          B、“推測”“分析”--考查對文章延伸意義的理解,錯因常在“程度差異”與“邏輯錯誤”;

          C、“原因”“證據(jù)”--考查對文章邏輯關系的理解,錯因與B類同。

          ㈢找(篩選信息)

          這一步要求對讀題目,找區(qū)位,找差別,找錯因,找答案。

          1、找區(qū)位,審題干。即閱讀每一選項,并從原文中找到相對應的區(qū)位。

          2、找差別,包括內(nèi)查語意與外查關系。

          內(nèi)查語意。對照原文,精讀相應文字,查找區(qū)位的相關敘述與選項有沒有意思上的差別,尤其是一些細微的差別,如程度、范圍、角度、先后順序等。

          外查關系。查找時,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系,主要包括:話題關系--與前后文是否屬于同一話題;邏輯關系--在邏輯上與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錯因

          ㈣比(干擾項)

          聯(lián)系上下文劃區(qū)比照題肢,比照互證鄰里試題的題干、題肢。社科類與科技類常見的干擾項有十大“雷區(qū)”:

          ⒈ 整體與部分 (以偏概全)

          指從范圍上對內(nèi)容進行了隨意擴大,即有意把原材料中對某類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斷擴大到某類事物的全體。(也可能縮小)

          特別注意重要詞語前邊的修飾與限制詞,例如“一些”“有些”“幾乎”“除……之外”“到……為止”“絕大多數(shù)”“全都” “全部”“有時”“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種”等。可以用筆畫出來,或者作特殊的標志。

          【例1】(湖南卷第8題)比如藏醫(yī),很長一個時期,它的傳授是在寺廟中以隱秘的方式進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獨有的植物、動物、礦物和食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對包括癌癥、中風在內(nèi)的多種令現(xiàn)代醫(yī)學棘手的疾病有著較好的療效。 

          【試題】關于中醫(yī)學與西醫(yī)學的比較,下列說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B.中醫(yī)學能治療包括中風在內(nèi)的所有疑難雜癥,西醫(yī)學對這些病則感到束手無策。 

          【例2】(2006四川卷)原文:“它具有強烈的熏蒸作用,能殺滅許多有害生物,是一種高效、廣譜的殺蟲劑。”

          根據(jù)文意,下列對溴甲烷最受農(nóng)民歡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溴甲烷是一種能殺滅各種有害生物的高效、廣譜的殺蟲劑。

          B.溴甲烷是一種對土壤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劑。

          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爛分解的有機體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

          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揮發(fā)迅速,很快就可播種,不誤農(nóng)時。

          【例3】(2005年全國卷Ⅱ)“自然界有許多植物的葉子會運動,比如含羞草、合歡等豆科植物白天張開葉子,晚上會合上葉子“睡眠”;捕蠅草的葉子能閉合起來,捕食蒼蠅等昆蟲。像含羞草、合歡等植物的這種“睡眠運動”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關注,可是植物為什么會睡眠,卻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從原文看,以下對“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指植物的葉子為適應外界環(huán)境而自動閉合起來的現(xiàn)象。

          B.指含羞草、合歡等植物晚上把葉子自動閉合起來的現(xiàn)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葉子閉合起來的現(xiàn)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蠅草等所具有的葉子閉合起來的現(xiàn)象。

          [解析] B [這道題主要考查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的能力。A項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原文中是“許多植物的葉子會運動”,A項卻成了“植物的葉子”這個全稱概念]

          ⒉混淆范圍--已然與未然、或然與必然

          指命題者故意忽視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許”“差不多”“將會”等修飾限制語,把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xiàn)的事情說成既成事實,或者“或然”與“必然”不分,或者“已然”與“未然”混淆,以假當真。此時特別注意表程度、范圍的關鍵詞。

          【例1】(2006四川卷)“不過,如果這一承諾不能兌現(xiàn),87個發(fā)展中國家將不可能在2015年放棄使用溴甲烷。”

          D. 因為87個發(fā)展中國家將在2015年放棄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個發(fā)達國家明確表態(tài)不再使用溴甲烷。

          分析:忽略了“如果這一承諾不能兌現(xiàn)”的前提,,把尚未實現(xiàn)的“可能”變?yōu)榱恕艾F(xiàn)實”。

          【例2】 胚胎干細胞另一個研究重點是用于產(chǎn)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組織,再將這些胰腺組織移植到體內(nèi),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將胰島素基因轉(zhuǎn)入小鼠的細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再將這些干細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結果小鼠的糖尿病癥狀消失了。胚胎干細胞還有多種可能的用途。不過,醫(yī)學界的美夢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變成現(xiàn)實。

          【試題】(全國卷I第10題)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已經(jīng)證實,把胰島素基因轉(zhuǎn)入人類胚胎干細胞可以產(chǎn)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組織。 

          ⒊推測有誤--前期與后期(時態(tài)不清)

          實際上就是在時間上、邏輯上的混淆范圍,即有意把原文中設想或推測說成已經(jīng)。此時應對照原文,注意表時間、表結果概念的關鍵詞。

          先期:事物發(fā)展的前階段時間或某一歷史時期前一段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的相關情況。

          后期:事物發(fā)展的后階段時間或某一歷史時期后一段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的相關情況。

          注意“前、后”以及表示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關鍵詞語。

          【對應文段】(福建卷第9題)因為水由氫和氧原子構成,氫原子核能夠起到類似顯微指南針的作用。在身體暴露于一個強磁場,無線電 

          波的脈沖傳遞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開始改變。在脈沖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狀態(tài),一個共振波便發(fā)射出來。這樣,原子核振蕩的微小變化就可以探側(cè)出來。

          【試題】下列對“氫原子核能夠起到類似顯微指南針的作用”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C.在人體于特殊磁場中接受無線電射頻脈沖的前后,體內(nèi)氫原子核便會產(chǎn)生微小振蕩,發(fā)射出共振波。

              D.在人體于特殊磁場中接受無線電射頻脈沖的前后,體內(nèi)氫原子核能夠通過磁共振圖像反映出人體疾病的水分變化。 

          ⒋主要和次要(主次不分)--分清主次,仔細對比原文

          【對應文段】 到宋代……在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zhàn)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

          【試題】(全國卷第7題)下列關于“茶馬古道”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B.在宋代,“茶馬古道”上的巨額茶利收入是當時全國軍費的主要來源。

          ⒌選擇與兼?zhèn)?-分清選擇還是兼?zhèn)洹?/p>

          【對應文段】為了防止減壓病,必須在出艙前吸純氧,使體內(nèi)的氮氣逐漸排出。吸純氧的時間長短,根據(jù)密封座艙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將艙外活動航天服的壓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艙行走,也不會產(chǎn)生減壓病…… 

          【試題】(湖北卷第8題)下列對防止減壓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B.吸純氧排氮并且將艙外活動航天服的壓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⒍源流倒置--分析有無因果關系,或者因果關系是否倒置

          指選項在因果(或條件)關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條件)變成了果,或把“果”變成“因”(或條件)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強加因果關系,即把本無因果關系的兩個事物硬說成有因果關系。

          【對應文段】在我國,茶葉可依據(jù)制作過程中多酚類物質(zhì)氧化程度的不同,分為紅茶、綠茶、青茶、黃茶、白茶和黑茶六大類……綠茶在制作過程中盡量減少多酚類物質(zhì)的氧化,保持鮮葉的原色,富含維生素,稱作不發(fā)酵茶,如產(chǎn)于黃山市的“屯綠”、蘇州的“碧螺春”。 

          【試題】(廣東卷第10題)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茶被稱為綠色保健飲料,而綠茶在制作過程中又保留了鮮葉的原色,因而綠茶是茶葉中的精品。

          ⒎言此與言彼(張冠李戴)--圈出對象,知彼知己

          命題者設計選項時,在表述對象上設置干擾,將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將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觀點、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成乙的觀點。此時,應特別注意選項句的主語與賓語。

          【對應文段】宋朝統(tǒng)治者為什么如此重視“茶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保持友好關系,以便集中力量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杭衡。“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zhàn)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為什么也很重視“茶馬互市”呢?因為藏族非常喜歡飲茶……對于長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為主的藏族來說,他們并不需要外界供給很多東西,但茶葉卻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試題】關于宋朝統(tǒng)治者重視“茶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全國卷l第8題)

              D.藏族非常喜歡飲茶,以馬易茶可以滿足他們對茶葉的需求。 

          ⒏肯定與否定--劃出肯定否定詞

          【對應文段】網(wǎng)格協(xié)議使得人們幾乎能夠鏈接與計算機有關的其他任何東西:數(shù)據(jù)庫、虛擬和可視化工具,甚至是計算機本身的計算能力。

          【試題】(遼寧卷第7題)下列有關“網(wǎng)格協(xié)議”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D.網(wǎng)格協(xié)議能提供標準平臺,但與計算機本身的計算能力無關。 

          ⒐言多與言少--找出數(shù)量詞

          【對應文段】我們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種強大的心理效應,然而在接受鮮花的心理效應方面還沒有進行過多少科學研究,盡管花卉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可觀的國際產(chǎn)業(yè)。

          【試題】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D對接受鮮花的心理效應問題,心理學界已經(jīng)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

          ⒑客觀與夸大 (歪曲事實)--忠實于原材料

          命題者設計選項時,不尊重原文材料中的事物的客觀性,故意夸大事物實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對應文段】在太空中,八面無著,雙腳無用武之地,必須靠太空機動器來移動身體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噴氣設備,安放在艙外活動航天服背部,叫噴氣背包,通過三個自由度六個方向上的噴嘴噴氣,以達到向任何方向運動的目的。 

          【試題】(湖北卷第10題)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B.在太空中,航天員依靠太空機動器來移動身體,因此可以飄飛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圍是立體的。 

          ⒒有據(jù)與憑空(無中生有)--從原文找依據(jù)、找推斷

          指干擾項的內(nèi)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據(jù),純屬命題者故意提出來迷惑考生的。原文中并無此意,而憑空捏造出某種意思。注意:A、選項句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體意思相近,但就是無法在原文找到依據(jù)。B、選項句的幾個詞在原文中都有,但卻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C、選項句往往說得很有道理,但不是文中觀點。

          【對應文段】根據(jù)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2003年6月13日發(fā)表的全球日報發(fā)行量排行榜,中國有3份報紙進入前20名:《參考消息》以日發(fā)行量270萬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報》以日發(fā)行量186萬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報》以日發(fā)行量150萬份排在第20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報紙消費國,日銷量達8200萬份。僅次于中國的是日本,日銷量是7080萬份。 

          【試題】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上海卷)

              A.不久前《參考消息》等3份中國報紙以其發(fā)行量巨大、國際影響深遠而在全球日報發(fā)行量統(tǒng)計中名列前茅。 

          ⒓偷換概念(選項中的詞語同原文的詞語不是等值概念)

          選項句對概念的理解與原文中的概念不統(tǒng)一,或在類別上,或在范圍上,或在程度上。注意:與原文相比增加或減少或替代了的詞語,甚至要考慮“的”“了”等虛詞,看看是否改變了原文意思。

          其他雷區(qū)如答非所問(選項與題干在關系上并不相干)、自相矛盾、理解不當(注意指代詞的具體指代內(nèi)容及一些解釋性句子的陳述對象)等。

          ㈤排

          根據(jù)從文中篩選到的信息,對選項進行排除,將錯誤選項逐一排除。

          ㈥選--選出正確選項。

          小結:科技文閱讀解題方法

          1.審清題意和要求;2.看清文中有沒有;3.弄清概念莫發(fā);4.修飾詞語勿遺漏;5.“可能”“將來”不要丟;6.“原因”“結果”不調(diào)頭;7.夸大作用是吹牛;8.外延改變也是錯;9.意思相反最不該;10.推測結論有緣由。

          四.真題演練

          (2001全國高考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

                                          銅奔馬正名

          作為中國旅游標志的東漢銅奔馬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據(jù)云當時被定名為“馬踏飛燕”,也有學者引經(jīng)據(jù)典,將其定名為“馬超龍雀”。最后可能因為眾說紛紜,無奈之下取名為“銅奔馬”。“銅奔馬”一名雖然簡明扼要,但有馬無燕,未愜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報》上撰文,更考定此物應名“飛廉銅馬”。其根據(jù)有二:一是《后漢書董卓傳》中有“飛廉銅馬之屬”的記載,二是“《三才閣會》里的飛廉圖,便是一只飛鳥”。愚意此說更屬不妥。

          首先,《三才圖會》一書乃明朝嘉靖、萬歷間人所作,且《四庫提要》認為其中采摭浩博,然間有冗雜虛構之病。其次,關于“飛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啟使飛廉折金于山川。”《史記秦本紀》云:“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以上兩書顯然認為飛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亻叔真訓》高誘注:“飛廉,獸名,長毛有翼。”

          “《楚辭離騷》王逸注:“飛廉,風伯也,”洪興祖補注:飛廉,神禽,能致風氣。”可見飛廉到底是人是神,是獸是禽,古人也無定論。兩漢之間神話頗多,漢代畫像石中常有人騎神獸、駕神龍升天的景象,亦有騎馬的形象。但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在這些圖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銅馬是一件寫實的作品。馬足下的飛鳥亦然,所以很難將其與神話中的飛廉相提并論。至于《后漢書董卓傳》所說,當是飛廉歸飛廉,銅馬歸銅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屬”一詞。

          然而,武威銅馬足下確有一鳥,其象征之意為人所關注。一提到馬,人們很快想到奔騰如飛,而飛燕的速度同樣也是無庸置疑的。歷朝多有以燕喻良馬之詩文,如南朝沈約詩有“紫燕光陸離”句,注:“紫燕,良馬也。”梁朝簡文帝詩云:“紫燕躍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馬,紫燕亦指良馬。李善注謝靈運詩云:“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飛燕騮。”在古代,武威銅馬足下的飛燕無疑是用來比喻良馬之神速,這種造型讓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銅馬應直截了當取名為“紫燕騮”或“飛燕騮”,此名恰合古意,最為雅致貼切。

          例:以下不屬于作者為銅奔馬正名的原因的一項是(      )

              A.作為中國旅游標志的東漢銅奔馬,其名稱一直眾說紛壇。

              B.“馬踏飛燕”,“馬超龍雀”二名跟銅奔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銅奔馬”一名中雖然有奔馬,但是沒有飛燕,不能令人滿意。

              D.“飛廉銅馬”一名,比起“銅奔馬”“馬踏飛燕”等更遜一籌。 

          解題技巧應用

          第一步:劃讀原文(找問題找概念找思路)

          1、可以劃出以下關鍵詞:

          ⑴銅奔馬正名--題目、主概念

          ⑵馬踏飛燕、馬超龍雀--初定名、次概念

          ⑶飛廉銅馬--《光明日報》更考名

          ⑷紫燕騮、飛燕騮--結尾,作者觀點。

          2、找關鍵句

          ⑴作為中國旅游標志的東漢銅奔馬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據(jù)云當時被定名為“馬踏飛燕”,也有學者引經(jīng)據(jù)典,將其定名為“馬超龍雀”。 (文章開頭、判斷句)

          ⑵“銅奔馬”一名雖然簡明扼要,但有馬無燕,未愜人意。(作者觀點,有判斷意)

          ⑶愚意此說更屬不妥。(觀點、判斷)

          ⑷所以銅馬應……最為雅致貼切(觀點、判斷)

          3、尋找思路

          通過以上劃句劃詞可以看出,本文思路:

          ⑴主要問題是:銅奔馬正名

          ⑵思路是:先談銅奔馬的命名;中間分說部分主要是一“破”一“立”,“破”的是“飛廉銅馬”之說,“立”的是“紫燕騮”“飛燕騮”之說;最后表明作者觀點。

          第二步:對讀題目(找區(qū)位、找差別、找錯因、找答案)

          1、審題干:一是找“原因”,二是找“不屬于”;

          2、對讀題目:

          ⑴A項,找區(qū)位,文章第一段,找差別,選項少了“是……將其定名為‘馬超龍雀’”去掉后意思未變。

          ⑵B項,找區(qū)位,在第一段,找差別,比原文多“二名跟銅奔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原文表意為“有學者引經(jīng)據(jù)典”,可見屬于“無中生有”“強拉因果”。

          ⑶C項,找區(qū)位,文章第一段,找差別,選項“不能令人滿意”,原文“未愜人意”,表意相同。

          ⑷D項,找區(qū)位,文章第二段,找差別,選項“更遜一籌”,原文“更屬不妥”,表意相同。

          所以,應該選B

          五.應試對策

          1、搞清考查方向,明確一種認識

          雖然高考試題中的社會科學類文章,內(nèi)容涉及廣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專業(yè)性很強,但畢竟考查的是閱讀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統(tǒng)、透徹地弄懂相關的知識。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在做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試題時,必須排除與選文相關的舊有知識的影響,完全靠選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注意調(diào)整心理,具備兩種狀態(tài)

          一是做題時精神要高度專注。只有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和解題狀態(tài),我們才能迅速、準確地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判斷。

          二是一定要認真仔細。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的考查,往往在極細微處做文章。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不符,其實是正確的;而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語句相符,卻因在極細微處作了改動,反而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仔細,馬虎大意是萬萬要不得的。

          3、掌握解題方法,明確三個步驟

          一是根據(jù)選項找原文;二是對照原文找差異;三是針對差異作判斷。

          4、探索命題規(guī)律,掌握若干技巧

          我們對社會科學類文章命題規(guī)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選擇題錯誤選項設置的研究上。錯誤選項的設置方式,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

          a、斷章取義        b、偷換概念

          c、無中生有        d、強加因果

          e、張冠李戴        f、故意擴大

          g、以偏概全        h、顛倒關系

          i、變“將然”為“已然”或“必然”;變“部分”為“全部”等。

          六.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1】 

          轉(zhuǎn)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區(qū)別只是多了能使它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學家就已經(jīng)知道了怎樣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將外來基因移植到某種植物的脫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產(chǎn)生靠雜交方式

          根本無法獲得的某種新的特性:抗除莠劑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種害蟲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來自任何生命體:細菌、病毒、昆蟲等。

          --根據(jù)文意,對“轉(zhuǎn)基因作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環(huán)境影響脫氧核糖核酸的變化而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夠產(chǎn)生抗除莠劑、抗植物病毒等額外基因的作物。

          C.一種利用移植其他生命體基因而形成的新的雜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體基因從而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練習2】 

          人類總是依據(jù)自身的利益評價外部事物,將之分成優(yōu)劣好壞,而大自然則另有一套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現(xiàn)在人們聞之色變的沙塵暴,即由于強烈的風將大量沙塵卷起,造成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xiàn)象,其實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項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態(tài)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質(zhì)史上,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zhì)進行篩選分類:凡搬不動的粗大礫石,留在原地形成礫石戈壁灘;顆粒適中的粗砂和細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則被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

          下列對沙塵暴的解釋,最準確的一項是 

              A.沙塵暴是由于風將大量沙塵卷起,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xiàn)象。 

              B.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tài)平衡的一項工程。 

              C.從地質(zhì)史上看,沙塵暴是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zhì)進行篩選分類的結果。 

              D.沙塵暴是那些顆粒適中的粗砂和細砂被大風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練習3】

          遺傳工程學研究生物的遺傳基因與生物性狀的相互關系,也研究如何通過用類似工程設計的方法把一種生物體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分離出來,經(jīng)過人工剪切、重新組合,設計出具有嶄新性狀的遺傳物質(zhì)和生物體。這門學科為培育動植物的新品種提供了新的手段,為控制人類的遺傳疾病、改造人類本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也為分子遺傳學、細胞遺傳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遺傳工程學是一門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的學科。

          題目:“理論”一詞在本段中是指:

          A、遺傳工程學                 B、遺傳基因與生物性狀的關系

          C、用類似工程設計的方法剪切、組合D、分子遺傳學、細胞遺傳學

          【練習4】

          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博大精深,生氣勃勃,愈是邁向縱深,便愈是感到它的精妙。在許多地方,造化于不經(jīng)意中留下了真理。我至少發(fā)現(xiàn),植物世界與人類世界之間有著一種發(fā)人深思的對應關系,前者有助你理解世俗人間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認識你周圍的真實。這使我謳歌生命之美,對生活抱著積極進取態(tài)度。

          文段中的“這”指代的是:

          A.植物世界與人類世界的對應關系

          B.植物世界  C.大自然     D.我的發(fā)現(xiàn) 

          【練習5】

          (2003年第9題)下列對“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災難”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世界各國遲遲不采取果斷和必要的措施,不改變能源結構和  大力植樹造林,以致大氣層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 

          B.1850年工業(yè)革命以來,大量開采和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化石燃料的結果,大大增加了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含量。 

          C.由于人類無限制的破壞,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劇消失,沙漠進一步擴大,使得地表氣溫也隨之不斷升高。 

          D.因雷擊和蟲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導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減少,而人類對此卻束手無策。

          【例6】據(jù)美國K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大多數(shù)“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利用能隨時降解普通有機物質(zhì)(例如紙和木屑)的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丟”的尿布、飲料瓶等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產(chǎn)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員指出,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guī)范的。一些生產(chǎn)廠家說,這些產(chǎn)品如果在物理上發(fā)生了變化,則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們一旦與其它物質(zhì)混合,便會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長。研究人員認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質(zhì)在需氧條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厭氧條件下它們則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經(jīng)他們試驗的每個產(chǎn)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達到上述標準。

          5.文末說的“試驗”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A.化學的    B D.物理的

          6.下列與K大學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有關的說法,哪幾項是正確的?(CDF)

          A.凡是稱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產(chǎn)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產(chǎn)廠家對產(chǎn)品的功用宣傳不實  

          C.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應出現(xiàn)物質(zhì)的分解和轉(zhuǎn)化

          D.塑料產(chǎn)品的廢棄物多數(shù)不會自溶自消  

          E.這些塑料產(chǎn)品在物理上發(fā)生變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條件下都會出現(xiàn)氧化現(xiàn)象

          篩選文中的信息步驟

          ①樹立一種觀念。我們在做科技文閱讀的試題時,堅信答案就在原文中。

          通讀全文   (了解)

          找準相關句(判斷) 

          對照辨析 (確認)

          ③明了排查的先后順序

          排錯:與原文比較內(nèi)容錯誤的

          排異:與題干不符合的

          排無:原文中找不到依據(jù)的

          教學后記

          蔡曉紅

          [科技文閱讀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三必修三)]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三體育教案范文

          4.關于高三主題班會教案

          5.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

          6.英語必修三unit2課件教案

          7.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5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9.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10.高三物理電磁感應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免费国产综合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日本一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