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2-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與學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及司馬光的文學常識。 

          2.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難點: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并查閱司馬光的有關資料。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故事導入: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后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奪回荊州,終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守荊州的關羽率主力攻樊城,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一面命一個人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這個人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然后出其不意急襲荊州.關羽率軍回救荊州失敗,走麥城,中埋伏被俘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計。這個奪荊州擒關羽厲害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呂蒙。(《三國演義》第75回“關云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呂蒙,字子明三國吳國名將,初不習文,怎么會變得這么厲害呢?今天要學的《孫權勸學》會告訴我們這個原因的。 

          2.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言)  

          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用多媒體出示 )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認讀:先聽范讀,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詞的注釋。

          提示:聽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強調:卿qīng   豈qǐ   涉獵shè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更gēng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提示: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二) 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議一議: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 

          學法指導: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研討學習要點一: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要求: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學法指導:應聯系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提示:

          ①“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小結: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 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提示:從魯肅與呂蒙的“論議”可以看出來。 

          1.精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說說這些語言描寫反映了他們怎樣的神情和內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

          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并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小結: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語言) 

          學法指導:白描式的語言描寫,既表現出人物的態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結果,精彩之極。  

          (三)重點賞讀,質疑探究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觸動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個人合作討論、理解、然后明確,師適時點撥與補充。 

          例如: 

          1.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表現出了孫權的什么語氣? 

          3.“①卿今當涂掌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以上問題僅供參考。課堂中還出現其他問題恰當處理。  

          三、課堂練習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么啟示呢?(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撥。) 

          提示:

          ①讀書學習非常重要。(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③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④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

          ⑤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四、拓展延伸 

          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五、教師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六、布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七、板書設計

          孫 權 勸 學

          《資治通鑒》

          孫權 -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論議 - 呂蒙     大驚--結友

          八、學后記: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1.導入新課時,引用了“三國”人物的故事,容易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之處:

          1. 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

          2. 要求在課堂上完成的書本知識練習應該改為課前預習,否則整個教學過程很緊,學生沒有足夠時間思考。

           

          潘照亮

          [《孫權勸學》教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教案設計

          2.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

          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傷仲永課件

          4.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社戲》教案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6.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真正的英雄》教案

          7.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教學計劃

          8.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課件

          9.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狼》教案

          10.人教版七年級下冊5英語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 中文字幕在线手机一区 |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AV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