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稻束》講學稿(學生版)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8-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課題:《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大地的歌吟

          年級: 高二(  )班    學生姓名:          學號:        組名: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抽象哲理如何與感性形象有機結合。

          2、領會詩歌中的象征意蘊。                 3、體會詩人個性化的語言表達。

          教學課時:2課時

          《金黃的稻束》

          一、走近作者: 

                     ,1920年生,福建閩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外國文學系,后轉入哲學系。1942年開始發表詩作。1943年畢業后赴美國布朗大學留學。1951年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56年回國后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英國文學研究。1960年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尋覓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詩合集《九葉集》等。鄭敏與陳敬容、唐湜、杜運燮、杭約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八位詩人合稱為“               ”。

          二、賞析

           1、開篇第一句,寫“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金黃”修飾“稻束”,可讀出什么意味?“站”與“立”相比,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

           答:金黃,是成熟的稻束的顏色。金黃的稻束,意味著         ;同時,金黃又給稻束這一意象增添了一種                 感。

            “立”只是客觀的描述,而“站”就有了        的效果,寫出了稻束               的身姿,是                          。賦予了稻束     的形態,更能觸動人的情思。

           2、“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在這一句中,“我想起”“我看見”有什么作用?

           答:詩人由稻束產生了        ,“我想起”把“稻束”和“        ”的形象聯系了起來,也就連通了這兩個意象的          。我們可以把金黃的稻束看成        的象征。

           3、此處所寫的是“疲倦的母親”,它們與“皺了的美麗的臉”有何關系?

          答:母親賦予生命,母親是勞動者,母親肩負                   ,母親因此而        ;“皺”是因為疲倦,也是因為               ,詩人因此稱其為“美麗”。這是一種動情的        。

          4、“滿月”除了作為背景,還有何深層含義?

          答:“滿月”寫出了母親內心的                ,烘托了母親的                。

          5、在用“滿月”“遠山”為“稻束”添加了美麗的背景之后,詩人又說:“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這”指什么?“靜默”有什么意味?

          答:“這”就指“               ”。稻束靜靜立在田里,有如       ,本身是靜默的;另外,它們靜默,是因為這種母親的疲倦、美麗和       已超出了一切言說。

          6、詩人為什么要將稻束的意象轉化為雕像?

          答:因為雕像既具有             的特征,本身又具有          的價值。金黃的稻束能成為人類可紀念的東西是因為它有著偉大的勞作、偉大的疲倦、偉大的奉獻。如同母親的       、     

          和         已經超出了一切言說。

           7、小結第一部分:作者由稻束聯想到         聯想到生產的         (勞動者),歌頌了勞動者的                           。

          8、接著又有“偉大的疲倦”,如何理解?

          答: 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之后,“偉大的疲倦”就容易理解了,詩人賦予母性的            

          已超越一切的偉大的品質,這是一種                      。

          9、“肩荷” 這個詞匯是用于“稻束”還是用于“母親”的?如何理解?

          答:運用“肩荷”這個頗含男性意味的詞語,來描寫看似柔弱的         與瘦弱的         ,使讀者在感覺反差時更能體會母親的                  。 

          10、稻束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沉思什么呢? 

          答:歷史如河流一樣            ,生命如稻束一樣萌芽-         -成熟-          ,

          生生不止,生命在完成之后轉化為         的雕像,回味著“偉大的疲倦”,鐫刻在人們的心中。站立的稻束的意義由此升華了,詩人也在這種深思中表達了她的無限的時空觀,以及樸素的人文關懷精神。

           11、如何理解“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而你們,站在那兒,/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答:最后幾句,著實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歷史比做一條         ,而母親就是站在河邊守護小河的          ,更進一步提升對母親的        。 “不過”“而”的語氣表明:稻束(母親)的精神超越了歷史,這種             的精神是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種永恒的        結晶。可以說,最后這一句,使得這首詩超越了對母親勞動者的贊頌,而具有了更深刻廣泛的哲思。

          第二部分:母親蝜1");

          [《金黃的稻束》講學稿(學生版)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2.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3.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4.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5.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6.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7.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8.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9.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10.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色77久久综合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伊人久久 | 色色色色五月天亚洲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