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致用 學案設計學生版(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2-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文化經典研讀   主備 :賀美玲   審核:胡光文   使用時期:2013年    月    日 

          班級:             組別:          組號:             姓名:                

          第九單元 經世致用

          《日知錄》三則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日知錄》

           2、學習《日知錄》三則,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3、學習《日知錄》第一則,了解顧炎武“文須有益于天下”的思想。

             【自主學習】

          一、作家作品:

          1、析題:

             “經世致用” 起源于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學說。經世:治理國事。其內涵是“經國濟世”,強調要有遠大理想抱負,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側重“形而上”;

          致用:付諸實用。其內涵是“學用結合”,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側重“形而下”。 “經世致用”其特點是,反對空談,力倡學以致用的務實精神和“以實為宗”的良好學風。它以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為著力點,注重學術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中南大學的校訓:經世致用。校訓“經世致用”是中華文化特別是湖湘文化的精華,一是體現了中南大學的文化傳承,有湖湘特色,并與孫中山先生早年為湘雅的題詞“學成致用”一脈相承。二是有利于引導中南學子把遠大理想抱負和鍥而不舍努力結合起來,既要志存高遠,敢為天下先,又要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

          《日知錄》《日知錄》是一經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札記,是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書名取之于《論語》。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每天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月內忘不了自己學的東西 算的上好學的人. 經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孔子曾深有感慨地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孔子說:“熟讀《詩》三百篇,叫他去從政做官治理百姓,卻不能通達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國,卻不能恰當地賦詩應對;這樣,就是詩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在孔子看來,學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如果誦讀詩經,卻不會處理政務,不會開展外交活動,那么,讀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宋代后逐漸形成的實學思想,始于二程(程顥程頤),他們發揮了孔子的論述,  主張 “窮經,將以致用”要求經書研究與當時社會的迫切問題聯系起來,又稱經世致用之學。明末清初,經世致用之學因為有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的提倡,蔚為大觀,這些學者有感于明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深切意識到徒講義里的書生不研究社會現實問題給國家民族造成的巨大災難,因而大力提倡經世致用之學。《日知錄》是顧炎武從青年時代開始積累資料,花了30多年心血完成的讀書筆記。集中反映了顧炎武的學術思想。

           2、作家簡介:

          顧炎武(1613-1682),昆山(今屬江蘇)人。初名絳,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寧人,另稱為亭林先生。早年參加復社,清兵南下時,積極參加抗清斗爭。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等。 

               顧炎武與王夫之、黃宗羲并稱“清初三先生”。 顧炎武性情耿介,很有志向,  在青少年歲月里他廣泛接觸名當時的名士大儒,講學論道以天下為己任,年輕時候的他就認識到科場應試無足輕重,用心研學實用之學, 以天下為己任,是顧炎武治學的出發點。高舉經世致用的大旗,反對理學的離經叛道。

          三、朗讀課文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下列詞語加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    (      )

          A.剿襲(jiǎo )舛漏(chuǎn)菑畬(zīshē)      B.庶乎(shù)   摭我(zhé)   潢潦(huángliǎo)

          C.無稽(jī)  謚號(shì)  諛佞(yúnìnɡ)       D.襟裾(jū)   劉摯(zhì)  嘉靖(qìnɡ)

          四、研讀《文須有益于天下》思考下列問題。

          (1)、本則觀點是什么? “文不可絕于天地之間”的原因是什么? 

          (2)、無益之文有何弊端? 

          (3)、本則使用什么論證方法?(正反對比論證)

          目標檢測:完成《名師導學》上練習。

          文化經典研讀   主備 :賀美玲   審核:胡光文   使用時期:2013年    月    日 

          班級:             組別:          組號:             姓名:                

          第九單元 經世致用

          《日知錄》三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2、了解作者“著述貴獨創” 等思想。

          【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著書之難》《文人之多》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語

          (1)明道                                   (2)樂道人之善也

          (3)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4)士當以器識為先

          (5)摭我華而不實我實

          2、思考:(1)、從著書的角度,作者肯定了哪些書、否定了哪些書?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著書原則?

          (2)作者認為今人堅持了著書原則嗎?原因何在?

          (3)本則的觀點是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二、研習第三則

          【合作探究】

          (1)、作者開篇就慨嘆“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文人多,不好嗎?為什么單說“唐宋以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人的詩或者話?作者引述這些詩或話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3)怎樣看待網絡小說

          【目標檢測】

            1、分析下列加橫線字的用法

          A.多一篇之損矣    之:            B.匯而成書       而:   

          C.庶乎其傳也與  乎:              D.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以:

          E.經訓乃菑畬          乃:        F.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其:

          G.庶乎其傳也與   其:             H.馬牛而襟裾    而:

          2、翻譯下列語句

          (1)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

          (2)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而后為之,庶乎其傳也與?

          (3)所以然者,其視成書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4)士當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5)此揚子云所謂“摭我華而不食我實”者也。

          (6)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3、完成《名師導學》上練習。

           

          靈子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 亚洲h动漫在线 | 日本韩欧色色色色色色 |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