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與最樂》教案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3-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

                                       授課:覃玉

          知識目標

          1、在掌握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作者凝重輕靈、簡潔流暢的語言風格。

          能力目標1、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

          2、使學生把握作者展開論點的論證過程,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情感目標

          利用本文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對人生觀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教學難點

          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痛苦和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最痛苦和最快樂的事。老師認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邊的親人和朋友,而最快樂的就是旅游看風景。同學們也來說說,你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剛才,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么,還有一個人沒有發言,它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二、明確論題

              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題目有什么特點?如果改成《苦與樂》好嗎?為什么?

                提示:題目是一個并列短語,前后兩個詞語意思相反。改成《苦與樂》不好,因為改后題目太寬泛了,作者談的不是一般的“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并不是泛泛而談。(明確:文章論題不是論點)

            

          三、作者簡介

              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參與“戊戌變法”,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文風:流暢、犀利、凝煉

          著作:《飲冰室合集》

          四、閱讀課文,理解字詞

          閱讀前教師對較難字詞的音義加以指導:

          ①注音:

             契約(qì) 攬(lǎn) 悲天憫人(mǐn)

          ②結合文中注釋解釋詞語:

             失意:不得志

             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

             無入而不自得: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憫人:對社會和人類的災禍苦難等表示憂慮和同情。

          ③ 補充解釋詞語:

             莫若:不如。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契約: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

             任重道遠:任務繁重,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奮斗到死為止。

             仁人志士:有仁愛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負的人。

          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結構

           (一)師生討論課文內容: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從第1、2段中找答案)

               提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提出關于人生最苦的許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人生什么事最樂?作者是怎樣引名言來論述的?(從第3段中找答案)

              提示:“責任盡了,算是人生第一樂事。”作者引了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從第4、5段中找答案)   

            提示:應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里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二)根據以上問題的答案再次討論,理清課文結構,從而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論述“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結構寫的?提示:分--總

           (三)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責任未了的?

              提示: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無處可逃,從而說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責任未了。作者通過與貧窮、失意、老去、死亡進行對比,說明這些痛苦都有辦法排除,而獨有責任未了是無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責任?它的范圍有多大?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闡述的?

              提示:顯而易見,欠錢沒還,受恩沒報,得罪人沒賠禮,這都是我沒責任的表現。由此推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是有責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個“凡屬”,概括了所有的責任。

            3、作者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之間的關系的?結論是什么?

            提示:認為:人因有責任而苦,盡大責則大快樂,盡小責得小快樂。你想解脫痛苦,就要盡責,想謝卻責任將永遠痛苦,快樂之權操在你手,苦中有樂,苦樂循環,人間趣味。 ( 結論:要在盡責中尋找快樂。)

            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提示:負責任乃人生最大痛苦,盡責任為人生最大快樂。(或“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

            

            

            

            

                                        第二課時

          (復習上一課的文章結構,導入新課。)

          研讀課文。

          (一)討論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設問,“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

              點撥:貧→知足;失意→安分;老┧饋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

          (2)接著作者順勢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3)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點撥:找出論說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

              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議論文,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

               舉例: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

          (2)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種種責任的句子。

              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3)找出“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

             點撥:關鍵詞句--“良心”的監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這種“苦”,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確:1、2自然段的關系是主論與輔論的關系。第1段提出觀點,第2段進一步指出有關的種種情況和狀態。

          (二)討論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樂呢?

              明確: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由學生找出,并講講它們的含義。

             有關句子有:古語--如釋重負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3)找出論說的句子,總結這一段的內容。

              有關句子: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

              小結: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三)討論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學生小組討論后總結:要說明“人生當勇于負責”。

          (2)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點撥:從文中找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日日盡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

             小結: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3)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容呢?為什么這樣說?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說明了“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

             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4)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

              點撥: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最樂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最苦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樂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最苦

              小結:學生討論填寫句子,從而明確苦樂與責任的關系

          本文的論題:最苦與最樂

          本文的中心論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七、了解語言特色,鍛煉思維能力:

          第一步:小組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點撥:句式--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

              論證方法--引證、例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句式、論證方法的變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辭手法,看看它們對本文的語言由那些幫助?

             點撥:修辭手法--排比、設問、反問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這造成了文章流暢氣勢,設問、反問等不再與上題重復。

          第三步:品味精彩語段,體會本文“語言平易,親切,如拉家常”的特點。

              ①“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感見,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

             (這段話把一個人未盡責任的痛苦心情刻畫得如此生動,其實是在闡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這一道理,這樣親切的語言,就像一個長者在與讀者促膝談心,娓娓道來,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說教口吻。)

              ②“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段話用古語、俗語形容盡責后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導學生閱讀開頭的5個設問句,體會它們的作用。

             (這五個設問句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系闡述得有條不紊,另人信服。同時,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設問句的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除以上的舉例外,還可讓學生自己找精彩的語句加以分析。如“曾子還說哩”敘述語氣,帶上了語氣助詞“哩”。使原本凝重的語氣變得輕靈。)

          八、談談學習這篇課文之后你有何收獲。(學生暢所欲言)

          九、結束語

            在人生的旅途上,盡管人人盼望快樂,無人喜歡憂傷,但“痛苦與快樂”本是一對孿生姐妹,永遠伴隨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學習知識也是如此,為了那眼花繚亂的“數字迷宮”,而嘔心瀝血;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費勁心思。這些表面上看來確實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們的將是一串歡樂的音符。相信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對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實感受到了自身的責任,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我們應該勇于盡責,就讓我們在盡責任的同時感受人生的最樂吧!

             

             

          覃玉

          [《最苦與最樂》教案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最苦與最樂》讀后感三篇

          2.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3.語文版小學課件

          4.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

          5.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大雁歸來》教案設計

          6.采薇教案設計八年級

          7.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

          8.八年級語文上《日出》教案設計

          9.初中八年級地理教案設計

          10.八年級《臺階》教案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永久免费A在线观看全网站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