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 導學案設計(語文版高一必修三)

          發布時間:2016-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十二課   阿房宮賦

          【自主學習】

          1.注音

          驪(Ií)山    邐迤(yǐ)     剽掠(piāo)     轆轆(Lù)    縵 (màn)回    珠礫(Lì)   粟 (sù) 粒   倚疊(yǐ)     囷囷焉(qūn)     蜀山兀(wù)  不霽何虹(Jì)  杳無音信(yǎ0)     直欄橫檻(jiàn)  蜂房水渦(wō)    

          2. 古今異義

          直走咸陽(古義:趨向;令義:行)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古義:相當于“座”或者“所”;今義:下降,衰敗)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古義:,可惜;今義:憐憫,值得憐憫)

          韓魏之經營(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今義:籌劃并管理)

          齊楚之精英(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 今義:指精華或出類拔萃的人)

          3.一詞多義

          一   六王畢,四海一(動詞,統一)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數詞,表示最小的整數)

          黃鶴一去不復返(副詞,一旦)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形容詞,專一)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名詞,一體)

          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動詞,派遣)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名詞,使者)

          愛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動詞,喜愛)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動詞,愛護)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動詞,吝惜)

              晉陶淵明獨愛菊(動詞,喜歡)

          取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動詞,奪取)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動詞,提取)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動詞,拿)

          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動詞,滅族)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名詞,類)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詞,家族)

          4.詞類活用

          輦 (名詞作狀語,乘車、用車子) 來于秦

          楚人一炬(名詞活用作動詞,放火),可憐焦土

          奈何取之盡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取盡) 錙銖

          后人哀之而不鑒 (名詞的意動用法, 以……為鑒) 之

          5.文言句式

            (1)判斷句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為”表判斷)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也”表判斷)

               族秦者秦也(“者…也”表判斷)

            (2)倒裝句

               秦人不暇自哀(賓語前置)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狀語 后置)

            (3)被動句

               函谷舉(動詞“舉”屬于意念上的被動)

            (4)省略句

               幾世幾年,剽掠(于)其人(省略介詞)

          6.作者作品

              杜牧(80 3--852).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他“杜樊川”。詩歌創作在晚唐獨樹一幟。人們將他和杜甫比,因而稱他為“小杜”;又和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7.文體知識

              “賦”是古文中介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形成于漢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鋪陳夸張手法,極盡渲染之能事,語言講究對偶,注重聲律,辭藻華麗,富有文采,稱為駢賦。唐宋時,它已經趨向散文化,句式參差,長短不齊,多以散代駢,押韻也比較自由,人稱“文賦”。

          【合作探究】

          1、 課文從那幾個方面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

          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富。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所,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倍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必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際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宮規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叫秦統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進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喻現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 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借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

          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王朝滅亡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賦中說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民,則足以拒秦”。可見,六國滅亡,是不能愛民的結果。從何看出六國之不愛民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秦之珍寶(財富之代稱),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統治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六王”因不愛民而“畢”其統治;秦如吸取教訓,“復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致迅速滅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國滅亡的道路。開頭12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

          3、 簡要比較《阿房宮賦》與《六國論》《過秦論》在寫法上與本文的異同。

          共同特點是: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感而發,規勸當政者要引以為鑒。

              各篇的獨創性是:

              (1)賈誼論秦亡,在歷史上首先揭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

              (2)蘇洵論六國之亡,第一次從“六圍破滅”的內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這些內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多方而,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3)《阿房宮賦》,可以說是用賦的形式來寫議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有獨創性;其次,作者選擇了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始皇驕奢淫逸的象征,作為秦始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標志,這種立論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課堂練習】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突兀(wù)    驪山(Lì)    輦車(niǎn)    廊腰縵回(màn)

            B珠礫(1ì)    迤邐(1ǐ)     漲膩(nì)    倚疊如山(dié)

          C剽掠(pià0)    倉庾(vǔ)     寶鼎(dǐng)    錙銖必較(zī)

            D妍(yán)    媸(chī)      閑暇(xiá)    朝歌夜弦(xuán)

          2.下列各組詞的書寫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高低冥迷    驪山北構    郎腰漫回    檐牙高啄

            B釘頭磷磷    勾心斗角    奢侈淫靡    不霽何虹

            C蜂房水窩    明星熒熒    盡態極研    轆轆遠聽

            D倚疊如山    金塊珠礫    春光融融    瑕瑜互見

          3.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 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B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C驪山北構而西折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下列加點的文言虛詞,用法和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B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C苛政猛于虎也

            D霜葉紅于二月花

          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B大王亦幸赦臣

            C“洞庭君安在哉?”吾君方幸玄珠閣”

            D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國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同義的一項是    (    )

            A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B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C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

            D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課外練習】

          閱讀理解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目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是后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固生問《老子》書。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太后默然,無恥復罪,罷之。居頃之,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復職賢良征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孫弘亦征,側目而視固。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自是之后,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選自《史記儒林列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臣下不能正言匡(輔佐)過以尊天于

            B.代立踐(登上王位)南面

            C.乃假(給予)固利兵,下圈刺豕

          D.薛人公孫弘亦征(被征召)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同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桀、劊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

           B. 何者?上下之分也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C.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轅固生敢于直言的一項是    (    )

            ①與黃生爭論景帝前②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⑤諸諛儒多疾毀固⑥公孫子,務止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 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轅固生不同意黃生提出的商湯、周武王得天下是弒君的說法,認為商湯、周武王的做法不應當受到指責。

            B.景帝無法評判黃生和轅固生辯論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來說明學者不談論湯、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轅固生因為不喜歡老子的學說而觸怒了竇太后,被罰到豬圈去刺殺豬。景帝暗中幫助轅固生,使轅固生擺脫了困境

          D.轅固生具有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后來齊人學習和研究《詩經》都以轅固生的見解為依據。

           【語言運用】

          1、在下文的橫線上填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雜交無優勢------------    的論斷就寫在美國著名遺傳學家辛諾特--------- 鄧恩合著的經典著作----------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大學教科書----------- 遺傳學原理---------中,因此竟然有人嘲笑袁隆平提出雜交水稻課題是對遺傳學的無知

          2、在下列句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

            (1)在足球賽中,傳球技術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強,若缺乏臨門一腳的射門技術,也會-------。

            (2)聯合國安理會有明確的職權范圍,不應------,介入其他機構處理的事情,特別應尊重聯合國大會的權威。

            (3)為迎接奧運,出租車司機學普通話、說普通話已-------,令來津的游客刮目相看。

            (4)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險情,面對生命的呼喚,普通百姓沒有絲毫的遲疑和退縮,用自己最樸素無華的行動.將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詮釋得-----。

          【課堂練習】 l B 2 D 3 D4 B 5 BC 6 D

          【課外練習】l A(匡:糾正)2 c 3 D(①⑤并不能表明“轅同生敢于直言”)  4 B(“景帝無法評判黃生和轅固生辯論水平的高下”的表述不當)

          【語言運用】1“”、__《》“”。  2(1)功虧一簣 (2)越俎代庖  (3)蔚然成風(4)淋漓盡致

          張振宇

          [阿房宮賦 導學案設計(語文版高一必修三)]相關文章:

          1.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3.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4.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5.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6.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7.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8.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9.高一必修三第一課課件

          10.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日本色道亚洲精品 |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 曰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