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夜》(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4-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外國詩兩首

          教學目標

             1.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匠心構思

             3.通過朗讀,感受詩歌形象,體會其感情意蘊

             4.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設想

             1.一課時

             2.就詩歌的題材看,課文的兩首詩都是田園詩,可以從田園詩的角度,對比閱讀兩首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3.教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受形象,通過聯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教師只須作適當的點撥,為學生創設充分的體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把握詩歌主旨及詩人的情感意蘊。

             2.感悟法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詩歌的具體內容、語言特點等

             3.比較法運用同題材詩的擴展閱讀,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今天,讓我們走進外國詩兩首中,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二、研讀賞析《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濟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從小父母雙亡成為孤兒,由外祖母撫養,生活貧困,但他熱愛生活,喜愛文學。他把對生活對大自然的感情用優美動聽的文字寫成許多著名的詩篇。他的詩想象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象”進行創作,表現“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后來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可惜不幸的是他25歲就與世長辭。臨終前給自己留下墓志銘寫的是:“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郁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

           2.教師感情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詩意。

           3.詩歌是用來想象的:學生發揮想象自由誦讀:想象可以幫助我們將抽象的文字變幻成具體可感,美妙有趣的生活畫面。請大家邊讀邊想象詩人描寫那些美景?假設你置身其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并用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述自己對詩中意象的整體理解。詩人是帶著什么樣的思想   感情寫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詞句)有主旨句嗎?

           4詩歌是用來品讀的:(朗讀訓練)

          朗讀技巧

          (一)、把握詩歌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悲、喜、愁、怒)

          (二)、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 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為宜。”在同一首詩歌當中,語速并非一成不變。詩歌情感有發展,語速隨之有變化)

          (三)、根據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語調抑揚頓挫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

          5、詩歌是用來賞析的:

          這首詩歌很富有田園詩的情趣,意境優美,洋溢著明朗歡快的情調。你喜歡哪一情景的描寫?

          點撥:可以從生動貼切的修飾詞、修辭手法;巧妙獨特的寫作手法;表達的情感幾個角度進行品味。

          6、齊讀全詩共同感受大自然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三、指導自讀《夜》

           1.資料助讀

          葉賽寧俄羅斯詩人。出身于農民家庭,在莫斯科當過店員和印刷廠校對員。在白俄軍隊服役,早期詩描寫農村自然風光。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極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憂郁中自殺。

          2.學生聽讀錄音后自由誦讀,感受并形象描繪詩人筆下的夜景。

            整體感知意境:這是什么樣的夜,你聽,你看    (靜謐、溫馨 柔美)

          你能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境?(閑適寧靜-夜的靜謐美麗使詩人陶醉,盡情享受這份恬靜與安適。表現對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鐘愛。)

          怎樣讀才能符合這樣夜的氣氛和心境?(輕柔的語氣、舒緩的語調)

          3.學生感情品讀。

          4、比較兩首詩有什么異同?

             同:感情都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異:選材不同-盛夏冬夜蟈蟈蛐蛐的叫聲;月夜下寧靜的景物

              意境不同-生機盎然  靜謐柔美

          教師明確:

               詩人葉賽寧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純然繪景中,滲透著生命的底蘊,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5.拓展延伸

               同是寫夜的詩歌,這首詩和郭沫若的《靜夜》給人的閱讀感受有什么異同?

                  靜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處?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遠遠的海霧模糊。

               白云團團,      怕會有鮫人在岸。

               漏出了幾點疏星。   對月流珠?

            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6.學生熟讀詩歌,深層感受夜色,體會夜的意蘊。

            四、作業

              P16練習三

            板書設計

                      蟈蟈與蛐蛐

                        濟慈

                   (夏)蟈蟈的樂音  主題:

                   (冬)蛐蛐的歌兒  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構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氣

                           夜

                          葉賽寧

                    河水  松林  夜鶯  秧雞

                    靜謐、美麗  溪水  月色(反復吟詠)

                    (安適、寧靜的心境) 大河 小溪 青草

           

          花落無聲

          [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夜》(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蟈蟈與蛐蛐活動教案

          2.外國詩兩首的教案

          3.《外國詩兩首》課件

          4.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英語課件

          5.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6.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心聲》教案設計

          7.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8.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故鄉》教案設計

          9.《綠色蟈蟈》課件

          10.螞蟻和蟈蟈教學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丁香七月色婷婷 | 天天综合久久网 | 日本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 在线播放国产99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