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10-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閱讀的中心環節;最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并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閱讀目標。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故事導入):

            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無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撿起來,一看,一疊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鈔,便趕緊揣入懷中。就在他準備走的時候,被后面的人叫住,且以“見者有份”為理由也要分一份。這時的小王已經沉浸在意外之財的喜悅中,無暇細想,就給他點吧,堵他的嘴。于是將自己身上僅有的幾百塊給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開一看,拆開來,除上下幾張是錢外,其余全部是白紙,那僅有的幾張也全是偽鈔。

            其實,撿到錢本是件高興的事,但是對于小王來說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們

          看一件事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否能絕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塞翁失馬》里那個邊塞的老頭兒丟失了馬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二、初讀課文,讀準確、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是學文言文的重要途徑。

          1、 自由讀課文(2分鐘),圈出不會讀的生字,和容易讀錯的字并把握節奏

           2、聽錄音,劃分節奏。正音。

          塞(sài)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歸       

          墮(duò)而折(shé)其髀(bì)   遽(jù)     好(hào)騎   跛(bǒ)

          3、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三、再讀課文,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內容。 

          1.通文意:對照注釋,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2、翻譯并解釋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古今異義、一詞多義

          亡:逃跑  吊:安慰  居:經過  將:帶領   好:喜歡  

          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3.析情節:此故事情節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四、研讀--提問題,探寓意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探究寓言的寓意。 

          師: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文章中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禍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轉化的? 

          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 

           “馬無故亡而入胡”是 (禍) ,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后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后,塞上丁壯再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互相轉化。 

          2.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你認為塞翁“善術”是本文故事情節變化的根本原因嗎?塞翁真正高明之處在哪里?(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不是。塞翁的高明之處是不悲觀,辯證地看待問題,換角度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需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嗎?

           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化的條件。 

          4.合作研討,全班交流。  

          (1)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有一個成語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嗎? 

          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師: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托“塞翁失馬”的故事,寄托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 

          五.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么,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么,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處之泰然,遇事不驚.

          六、小結: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因為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5.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

          七、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福)(禍)(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宋小華

          [塞翁失馬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春》教案設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塞翁失馬造句

          4.

          5.人教版《觀潮》教案

          6.人教版《雪孩子》教案

          7.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8.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9.人教版《自己去吧》教案

          10.人教版日月水火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