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設問題激活課堂

          發(fā)布時間:2016-9-21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內(nèi)容摘要: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師落實學科計劃和進行課堂活動的紐帶。教師善于提問,掌握對話的技巧,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像能力。同時,提問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任務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立足課堂教學的實際,著重從課堂提問的質(zhì)量和怎樣提問等方面展開論述,探討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藝術。

          關鍵詞:問題 激活課堂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我想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學生從小學伊始就接觸語文課堂,到高中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盡管各學段的教師授課內(nèi)容和風格不盡相同,但學生恐怕怎么也得對語文課堂產(chǎn)生一些“審美疲勞”了吧!并且,進入高中階段后數(shù)學和英語等學科會大量擠占學生的學習時間,語文又因投入多見效慢而被學生普遍忽視,結(jié)果處于一種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境地。因此,我覺得,設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把失去的“陣地”給奪回來,已成了語文教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針對高中學生思維能力快速發(fā)展的特點,善于運用問題,激活語文課堂,我認為這是教師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途徑。而且,善用問題的這種啟發(fā)式教學,也符合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和備課組的同仁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討與嘗試。

          一、 要善提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火花的問題。

          怎樣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呢?一般地說,所提問題必須緊緊抓住課文中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或線索,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例如,教魯迅的《祝福》一文時,關于課題就可設這樣幾個問題來讓學生預習思考:

          1、 課文以祥林嫂為主人公,為什么課題叫《祝福》而不是《祥林嫂正傳》或其它呢?

          2、 “祝福”與主人公的命運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

          3、 “祝福”倒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活動?它與我們農(nóng)村里現(xiàn)在仍保留的“請祖宗”是不是一回事?如有不同,兩者的不同又在哪里呢?

          對于上述問題,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課前積極準備,課堂上熱烈討論甚至激烈爭論,教師也就勢加以合理引導。如此一來,學生既對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有了深入的理解,又對新舊社會勞動人民的地位有了準確的認識,順帶還對身邊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的提問效果往往會超出教師的預期。

          二、 要善于變中求新提問題。

          同一個問題,由于問法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大不一樣,故提問題應盡量避免“是不是”、“怎么樣”之類的老調(diào),或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如教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為了研究文章結(jié)構(gòu),教師一般會向?qū)W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全文可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意思是什么?而我而一反常規(guī)地發(fā)問:“這篇散文是由幾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組成的,大家找找看,文中共有幾幅畫?每幅畫你能否給它一個合適名稱?”問題出來后,學生饒有興致地去閱讀思考,很快鎖定了“屋外曝背談天圖、午后冬郊圖、農(nóng)村冬雨圖、江南雪景圖”等畫面。不難看出,前者是按老路子提問,容易使學生感到膩煩,而我的提問則別開新角度,能在變中求新,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三、 要善于有目的性地提問題。

          課堂上,我們設計問題,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思考,便于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行。所以,每一個問題都要精心準備,要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比如有的老師這樣提問:“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呢?”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如何回答?可以說答案有無數(shù)個,課文告訴我們的信息很多,任意說一個都可以。但學生無從下手,反而難以回答。反之,就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我在上《鈴蘭花》這一課時,先給學生們投影展示了一組玫瑰、康乃馨、馬蹄蓮等常見花卉的美麗圖片,在學生們嘖嘖贊嘆時,我問:“同學們有誰知道這些花在日常生活有什么美好的寓意嗎?”頓時下面一片七嘴八舌,在他們對這些花卉的寓意產(chǎn)生濃厚興趣后,我又投影了一幅鈴蘭花的美圖,學生們驚嘆于鈴蘭花的圣潔美麗,我就勢提問:“有誰認識這種花嗎?它在生活中又有何美好的寓意呢?課文為何以它為題?想要告訴我們一個怎么的故事呢?”如此,幾個問題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又涵蓋了整個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真可謂是一線穿珠了。

          四、 要善于誘誤中提問題。

          誘誤提問也是一種技巧。誘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陷入謬誤中去,再誘導他們從謬誤中回到正確的理解上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例如我教《祝福》時問學生:“《荷花淀》里有個水生哥,水生哥的名字是什么?”學生答:“水生!”再問:“那么祥林嫂的名字呢?”學生答:“祥林!”過了一會,全班都笑了起來,因為答錯了。祥林嫂的名字不叫祥林又叫什么呢?原來她沒有名字,然后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分析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同樣,在教《阿Q正傳》時,我問學生“阿Q姓什么叫什么呢?”有學生想都沒想就說:“姓阿,叫Q呀!”“不對,有姓阿的嗎?”有人馬上提出來不同意見。“是有這個姓,不過要在千家姓里才能查到,漢族人也是極少姓這個的。”我作了一下補充。“那也不應該叫Q呀,中國人好像沒這樣取名字的吧?”又有學生表示反對,并且下面一片附和之聲。是啊,這人應該不是“姓阿叫Q”的,那么為什么作者這樣來稱呼他呢?原來他也是姓名不詳?shù)模瓉硭腔焱诒姟坝谷恕敝衅胀ǖ囊粋,只能隨意給他個稱呼罷了!這就自然引出了對阿Q形象普遍意義的思考。這樣設問,給學生的印象就特別深刻。

          五、 要善于在無疑處設疑。

          學貴有疑,“于無疑處生疑,方是進矣”(宋張之厚)。教師不僅要在有疑處設疑,更要在無疑處生疑,在平淡處生波。有時候,文章很平淡,學生一看就懂,仿佛無問題可以研究、討論。此時,教師要善于在無疑處“質(zhì)疑”,在平靜的水面“投石激波”。如我在指導學生讀《寶玉挨打》這一段時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寶玉挨打了,都來看他,你說哪個真,哪個假?那個愛得深,那個愛的淺?請研究文章內(nèi)容,找出能夠說服力別人的理由。”平淡的課堂頓起波瀾,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并且有了獨立的思考、研究。再如在教《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結(jié)束完課文分析,我突然拋給學生一個問題:“假如給你三天黑暗,你將怎么度過?”此問一出,學生們一下子愣住了,隨后,或茫然若失,或眉頭緊鎖,或交頭接耳……至此,問題的本身已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學生已經(jīng)由對課文的學習轉(zhuǎn)入到對生命本身的思考。

          綜上可見,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語言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激活我們的課堂,極大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完)

           

          孔大大

          [巧設問題激活課堂]相關文章:

          1.數(shù)學課堂教學巧設疑論文

          2.簡單高效課堂教學問題研究

          3.《看雪》課堂語錄

          4.邊城的課堂課件

          5.《白楊》的課堂教案設計

          6.《畫楊桃》課堂語錄

          7.學生課堂禮儀教案

          8.課堂禮儀教案

          9.中班課堂游戲教案

          10.《師恩難忘》課堂語錄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未满十八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嗯嗯嗯 |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 | 中文手机字幕大香视频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