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2-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執教者 湯宇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一)積累詞語,掌握“逼狹、阻抑、回環曲折、亦復如是”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二)把握作者生平資料及寫作背景。

              (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愛國精神。

              二、能力目標

              (一)結合語境,體會某些詞語的含義。

              (二)注意本文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通過一系列比喻進行生動形象的說理的寫作手法。

              三、情感目標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崇高自使命感。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處于行為規范階段,學習時精力不夠集中,但仍對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學習很有興趣,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欣賞文章浩蕩雄奇的語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氣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難點

          (一)理解文中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二)學習本文借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理的寫作方法。

          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一)課堂應成為學生的舞臺。新課標中專為初中設定語文課堂應是“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于是課堂教學不應是師問生答的檢查性活動,而是學生展示個人優勢與魅力的舞臺,真正的讓每個學生動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將談話法、導讀法、點撥法、交流質疑法、朗讀解惑法等有效結合起來,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教法。

          (二)深化文章感悟,激發學生情感。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求自得,擁有一份相對獨立的讀書權。

          二、學法

          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適度點撥,真正體現“以學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的教育教學新理念,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并叢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接受健康積極的情感教育。所以,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同時指導學生善提問題,進行質疑交流,充分地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鼓勵學生想說、敢說,讓他們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與教學內容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光未然先生的《黃河頌》,對那種一詠三嘆的形式還記憶猶新。今天,我們要共同來學習一篇散文形式的《黃河頌》,也是一篇民族精神頌。這就是李大釗先生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教師補充介紹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二、初讀積累  

          (一)掌握下列字的讀音

              逼狹(xiá)      崎嶇(qíqū)     阻抑(yì)

          (二)解釋下列生詞

          逼狹:狹窄。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擋、抑制。

          回環曲折:曲折環繞。     亦復如是:也是這樣。

          三、再讀探究

          (一)題目與內容:結合課文內容解讀“艱難”“雄健”,說說兩個詞分別蘊涵哪兩層含義。

          艱難:1.自然:逼狹,崎嶇,險阻。2.國運:處境艱難。

          雄。1.自然:浩浩蕩蕩,濁流滾滾,一瀉萬里;2.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二)語言與寫法

              1.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

              比喻說理。長江黃河過沙漠、山峽→國民在艱難境界情況里的精神等等。

              本文用了一系列比喻來說理,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試再找出文中還用了哪些比喻,表現作者什么情懷?

              (1)用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長江大河有時在平原上一瀉萬里,有時卻在叢山疊嶺中回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亦復如是”。

              (2)用旅行來比喻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3)用揚子江、黃河比喻中華民族。

              (4)用“浩浩蕩蕩”比喻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5)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喻中華民族歷史的向前發展。

              (6)用“曲折回環……崎嶇險阻”比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7)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喻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這些比喻表現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

              2.語言品讀

              (1)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2)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3.整體與局部

              (1)再從題目看“艱難”與“雄健”之間有何聯系?兩組詞的位置可否調換?

              不能調換,它們有因果關系:艱難的國運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騎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扭轉艱難的國運,唯有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才能鍛煉造就國民的雄健精神。

              (2)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皳P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

               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3)怎樣理解課文“奇趣橫生”、“冒險的美趣”、“一種壯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這種種趣味,都是經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一種值得回味的經歷。高爾基在《海燕》中叫做“戰斗的歡樂”,毛澤東則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快樂”、這“樂”,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4)本文結尾說:“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這個看法對不對?為什么?

              中華民族發展到20世紀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觀。適逢其會,是弄潮兒大顯身手的千載不遇的好時機。具有敢于面對現實、敢于斗爭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為了建造繁榮昌盛的新中國,就會滿懷豪情,在奇絕壯絕的斗爭中獲得“壯美的趣味”。

          四、品味朗讀 

          五、比喻說理練習

              六、歸納小結

          同學們,發揚雄健的精神是時代的需要。這種精神應該像祖國的大江大河,即使遇到沙漠、山峽,一樣表現出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李大釗先生的語言早已實現。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總能涌現出一批批雄健的國民,我們在為之深深自豪的同時,更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積極面對艱辛的境遇,體味振興中華這一“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教學效果檢測與反饋、小結

          一、教學效果檢測與反饋

          學生獨立完成課后練習二,當堂檢查完成情況,并進行糾錯指導。

          二、小結

          用比喻來說理,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

          板書設計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①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②國運:處境艱難。

                                  雄。孩僮匀唬汉坪剖幨帲瑵崃鳚L滾,一瀉萬里 

                                            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雄健的精神: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教學反思

          我從“得”、“失”兩方面對這一教學設計進行了反思:

          一、得

          (一)朗讀貫穿整節課。有自讀,有齊讀,有范讀,有讀書糾正字音,有讀書作為過渡,有讀書作為品鑒。這節課,學生真正是在讀中觸摸作者的脈搏。

          (二)教師走下講臺,走進了學生。新課改要求教師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本課設計

          無論是文段朗讀、語言品析,還是句子的仿寫,都有教師的示范,尤其是最后的仿寫,師生同題,師生互評。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與學生一道成長、學習的同伴。

          二、失

          (一)字詞的學習花時稍長。因為要在起始年級強調字音、字形學習的方法,對于字形,舉一反三,拓展延伸,用的時間稍微長了些。

          (二)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受到影響。教師的示范,本義是融入學生,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也對學生創造性的自由發揮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李小妹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件

          2.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

          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傷仲永課件

          4.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社戲》教案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6.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真正的英雄》教案

          7.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教學計劃

          8.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課件

          9.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狼》教案

          10.人教版七年級下冊5英語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