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吟誦培訓資料(2) 中篇 吟誦基礎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發布時間:2017-11-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四講   音韻常識

          一、音韻

          1、漢語發展階段:官話體系

          上古漢語    --中古漢語  --  近古漢語  --  國語  --  普通話

          先秦兩漢    魏晉南北朝隋唐宋     元明清         民國       建國以后

                         《切韻》        《中原音韻》

                         《廣韻》        《韻略易通》

                         《韻鏡》

                     《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平水韻) 

          2、概念

          字音:聲母、韻母(韻頭、韻腹、韻尾)、聲調

          聲母:古稱聲紐、紐。

          韻母:古代沒有這個概念。

          韻:指韻腹、韻尾和聲調的組合。

          調:古稱為聲。

          反切:用上字的聲母和下字的韻母和聲調配合來注音。

          3、聲母

          上古音:30-32個之間。無輕唇音、舌上音等。復輔音之爭。

          中古音:36個,稱為三十六字母: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清 濁

          重唇/雙唇音 幫p 滂p 并b 明m    

          輕唇/唇齒音 非f 敷f 奉v 微    

          舌頭/舌尖音 端t 透t 定d 泥n    

          舌上/舌面前音 知 徹 澄 娘    

          齒頭/舌尖前音 精ts 清ts 從dz   心s 邪z

          正齒/舌面音 照 穿 床   審 禪

          牙音/舌根音 見k 溪k` 群g 疑    

          喉音/喉音 影○          

          喉音/舌根音         曉x 匣

          喉音/半元音       喻j    

          半舌音/舌尖音       來l    

          半齒音/舌面音       日    

          近古音:36個,亦稱三十六字母,濁音清化等。

          現代漢語:舌面音產生,微母消失等。

          4、韻母

          上古音:30部左右,60個韻母左右。長短對立說。輔音韻尾多。

          中古音:142個(不計聲調),輔音韻尾有:m、n、p、t、k等。

          近古音:46個,輔音韻尾p、t、k消失。

          現代漢語:39個。

          5、聲調

          上古音:爭議,有平上入、平上去入、無聲調之說。

          中古音:四聲:平上去入,有各分陰陽之說。

          近古音: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平分陰陽,全濁(上)變去,入派三聲。

          現代漢語:四聲。

          6、中古音四聲

          平:直而長

          上:升而長

          去:降或降升而長

          入:降而短

          仄:上、去、入

          7、中古音與現代漢語有聲調差異的字:

          (1)平變為仄

          論、勝(承受)、禁、看

          (2)仄變為平:入派三聲

          8、韻部

          《廣韻》206韻,平水韻107韻(后改106韻),《四聲等子》16攝,近代13轍。

          近體詩和唐以后的古體詩按切韻(平水韻)體系,戲曲則漸用十三轍。

          附錄:平水韻:

              上平聲十五韻:

              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平聲十五韻:

                一先  二蕭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

              上聲二十九韻:

              一董  二腫  三講  四紙  五尾  六語  七麌  八薺  九蟹  十賄  十一軫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銑  十七篠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馬  二十二養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寢  二十七感  二十八儉  二十九豏

              去聲三十韻:

              一送  二宋  三絳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霽  九泰  十卦  十一隊  十二震  十三問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諫  十七霰  十八嘯  十九效  二十號  二十一箇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徑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艷  三十陷

          入聲十七韻:  一屋  二沃  三覺  四質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藥  十一陌  十二錫  十三職  十四緝  十五合  十六葉  十七洽

          十三轍:

          發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蘇、懷來、灰堆、遙條、由求、言前、人辰、江陽、中東

          9、字音舉例

          伴:baan?--buan--pan

          肅:swWG--siok--su

          10、韻部舉例:十灰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無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相思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填字:               《后秋興》之十三  錢謙益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

          《歧陽三首(其二)》  元好問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

            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

          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

          二、對仗:詞類相同,含義相近或相反,平仄相對(偶數字和尾字)。

          1、對仗的要求

          (1)以字為最小單位,但詞、詞組和句、句群都要求意義上的對應。

          (2)字(單字詞)詞類相同。詞類的要求(從低到高)為:

          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介詞對介詞,依此類推;

          詞類相同:即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色彩對色彩,依此類推;

          意義相關,即含義相近或相反。

          字不重復。

          (3)詞(雙字詞)、詞組要求除了滿足以上條件以外,還需要(從低到高):

                   結構相同:即偏正對偏正,動賓對動賓,聯合對聯合,依此類推;

                   字形相關:即詞組字形有共同點時,對字也須有共同點,可相同或相異,相異為多。

                   風格相同:即古詞對古詞,俗字對俗字,依此類推。

          (4)句的要求(從低到高)為:

                   平仄相對:偶位字平仄相反,奇位字不論,但尾字平仄須相反。上聯尾字必須是仄聲,下聯尾字對平聲。

                   修辭相同:即用典對用典,擬人對擬人,雙關對雙關,依此類推。

                   意義相關:涵義互補或相承。

          2、對仗的用場:對聯、詩(古近體)、詞、曲(元曲)、歌詞(元以后所有文人歌詞與戲曲歌詞)、賦(駢賦)、文(駢文,包括唐以后全部應用文)、時文(八股文)。

          3、對仗啟蒙書:以清車萬育《聲律啟蒙》和李漁《笠翁對韻》為代表。

          4、對聯:更講究修辭。可有橫批。

          5、對仗的機巧

          (1)借對:以字的諧音或多義來對。目的是不為文害意。

                     杜甫最喜借對,故以杜詩為例:

          曲江二首之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唯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流水對:意義相承的對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唐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西塞山懷古

          唐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3)其他:

               句中對:一句之中已有對仗。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錯對:交叉對仗。例:春殘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疏。

               隔句對:兩句以上為一組來對仗,只出現在詞曲中。例: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6、對仗的講究:

          (1)嚴對寬對皆可上乘,不為文害意。

          (2)流水對最出彩。

          (3)忌意思重復。

          7、詩詞對仗舉例

             全詩對仗: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垂白

          唐  杜甫

          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長少睡,樓迥獨移時。

          多難身何補?無家病不辭!

          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

          用典: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安定城樓

          唐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雛竟未休。

          拆破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倒裝

          宿府

          唐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秋興八首之八

          唐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 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 白頭吟望苦低垂。

          倒敘

          馬嵬

          唐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互文

          客至

          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8、對仗訓練

          第五講  詩詞格律

          1、字數與句數:

             絕句:五言絕句--兩聯四句,每句五字。

                   七言絕句--兩聯四句,每句七字。

             律詩:五言律詩--四聯八句,每句五字。

                   七言律詩--四聯八句,每句七字。

                   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排律:五言排律--五聯以上,每句五字。

                   七言排律--五聯以上,每句七字。

          2、對仗:絕句--可以兩聯對仗、一聯對仗或全不對仗。一聯對仗以首聯為多。

          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首、尾聯可對仗可不對仗。

          排律--首、尾聯可對仗可不對仗,其余各聯都須對仗。

          3、押韻:一韻到底。

          每聯尾字必須押韻。押韻只能押平聲韻。以廣韻為主要標準。(尚有鄰韻通押者。)

                   首聯首句尾字(即第一句尾字),如果用平聲結尾,必須押韻。(唐人多有用鄰韻者,后世少見。)如果用仄聲,則不存在押韻問題。

                   其余各聯的第一句(即除第一句以外的奇數句)的尾字,必須用仄聲。

          4、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同句相間--每句內的二、四、六字的平仄相互交錯。

                   同聯相對--同聯里的兩句,其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

                   鄰聯相粘--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

                   完美的對稱體。

          5、禁忌:三平調:一句的結尾三字皆平聲。(唐人有開頭三字皆平聲亦調開者。)

                   孤平:仄平結尾的句子,一句之中,除尾字外,只有一個平聲。

          6、特格:只出現在唐詩中。其實仍是對三平調的忌諱,只是此三連平出現在句中。

                   (仄)仄平平平(仄)仄   變為

                   (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春日憶李白

          唐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不見

          唐  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灑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唐詩甚至有三連仄而調開者,例如:

          江夏別宋之悌

          唐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7、拗救:以后再談。

          8、作法技巧:

             用古漢語詞、句法。

             用古漢語修辭。

             用典。

             起承轉合的結構為正,而詩以出奇制勝。

             絕句以流暢為正,律詩以頓挫為正。

             五言虛而七言實。

             抒情為上,說理為下。

             奇崛險怪另成一派。

          9、舉例與分析

          10、聯句訓練

          四、拗體詩

          舉例:

          白帝

          唐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白帝城最高樓

          唐  杜甫 

          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宋  蘇軾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茆岡。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寄黃幾復 

          宋  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平水韻 三十平聲韻字

          上平

               

          上平:一東

          東同銅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蟲終戎崇嵩弓躬宮融雄熊穹窮馮風楓豐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籠聾瓏洪紅鴻虹叢翁聰通蓬烘潼朧礱峒螽夢訌凍忡酆恫總侗窿懵龐種盅芎倥艨絨蔥匆驄

          上平:二冬

          冬農宗鐘龍舂松沖容蓉庸封胸雍濃重從逢縫蹤茸峰鋒烽蛩慵恭供淙儂松兇墉鏞傭溶邛共憧喁邕壅縱龔樅膿淞匈洶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

          江扛窗邦缸降雙龐逄腔撞幢樁淙豇

          上平:四支

          緇箕椎羆篪萎匙脾坻嶷治驪尸綦怡尼漪累犧飴而鴟推縻璃祁綏逵羲羸肢騏訾獅奇嗤咨墮其睢漓蠡噫馗輜胝鰭蛇陴淇淄麗篩廝氏痍貔比僖貽祺嘻鸝瓷琦嵋怩熹孜臺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劑提禧居梔戲畸椅磁痿離佳雖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酈

          上平:四支

          支枝移為垂吹陂碑奇宜儀皮兒離施知馳池規危夷師姿遲眉悲之芝時詩棋旗辭詞期祠基疑姬絲司葵醫帷思滋持隨癡維卮麋螭麾墀彌慈遺肌脂雌披嬉尸貍炊籬茲差疲茨卑虧蕤陲騎曦歧岐誰斯私窺熙欺疵貲笞羈彝頤資糜饑衰錐姨楣夔涯伊蓍追

          上平:五微

          微薇暉徽揮韋圍幃違霏菲妃緋飛非扉肥腓威畿機幾譏磯稀希諞亂酪飾」櫸甜蜢ぽ隈圻

          上平:六魚

          魚漁初書舒居裾車渠余予譽輿胥狙鋤疏蔬梳虛噓徐豬閭廬驢諸除儲如墟與畬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櫚淤好雎紓躇趄滁屠據匹咀衙涂慮

          上平:七虞

          虞愚娛隅芻無蕪巫于盂衢儒濡襦須株誅蛛殊瑜榆諛愉腴區驅軀朱珠趨扶符鳧雛敷夫膚紆輸樞廚俱駒模謨蒲胡湖瑚乎壺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圖屠奴呼吾

          上平:七虞

          梧吳租盧鱸蘇酥烏枯都鋪禺誣竽吁瞿劬需俞逾覦揄萸臾渝嶇鏤婁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鴣沽呱蛄駑逋艫壚徂孥瀘櫨嚅蚨諏扶母毋芙喁顱轤句邾洙麩機膜瓠惡芋嘔騶喻枸侏齬葫懦帑拊

          上平:八齊

          佳街鞋牌柴釵差涯階偕諧骸排乖懷淮豺儕埋霾齋媧蝸娃哇皆喈揩蛙楷槐俳

          上平:九佳

          佳街鞋牌柴釵差涯階偕諧骸排乖懷淮豺儕埋霾齋媧蝸娃哇皆喈揩蛙楷槐俳

          上平:十灰

          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開哀埃臺苔該才材財裁來萊栽哉災猜胎孩虺崔裴培壞垓陔徠皚傀崍詼煨桅唉頦能茴酶偎隗咳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親申伸紳身賓濱鄰鱗麟珍塵陳春津秦頻蘋顰銀垠筠巾民珉緡貧淳醇純唇倫綸輪淪勻旬巡馴鈞均臻榛姻寅彬鶉皴遵循振甄岷諄椿詢恂峋莘堙屯呻粼磷轔瀕閩豳逡填狺泯洵溱夤荀竣娠紉鄞掄畛嶙斌氤

          上平:十二文

          文聞紋云氛分紛芬焚墳群裙君軍勤斤筋勛熏曛熏葷耘蕓汾氳員欣芹殷昕賁鄖雯蘄

          上平:十三元

          元原源園猿轅坦煩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軒藩魂渾溫孫門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論坤昏婚閽痕根恩吞沅媛援爰幡番反塤鴛宛掀昆琨鯤捫蓀髡跟垠掄蘊犍袁怨蜿溷昆燉飩臀噴純

          上平:十四寒

          寒韓翰丹殫單安難餐灘壇檀彈殘干肝竿干闌欄瀾蘭看刊丸桓紈端湍酸團摶攢官觀冠鸞鑾欒巒歡寬盤蟠漫汗鄲嘆攤奸剜棺鉆瘢謾瞞潘胖弁攔完莞獾拌撣萑倌繁曼饅鰻讕洹灤

          上平:十五刪

          刪潸關彎灣還環鵪鬟寰班斑頒般蠻顏菅攀頑山鰥艱閑嫻慳孱潺殷扳訕患

          下平

              

          下平:一先

          先前千阡箋天堅肩賢弦煙燕蓮憐田填鈿年顛巔牽妍研眠淵涓蠲編玄縣泉遷仙鮮錢煎然延筵禪蟬纏連聯漣篇偏便全宣鐫穿川緣鳶鉛捐旋娟船涎鞭專圓員干虔愆騫權拳椽傳焉躚濺舷咽零駢闐鵑翩扁平沿詮痊悛荃遄卷攣戔佃滇嬋顓犍搴嫣癬澶單竣鄢扇鍵蜷棉

          下平:二蕭

          蕭簫挑貂刁凋雕迢條跳苕調梟澆聊遼寥撩僚寮堯幺宵消霄綃銷超朝潮囂樵譙驕嬌焦蕉椒饒燒遙姚搖謠瑤韶昭招飚標杓鑣瓢苗描貓要腰邀喬橋僑妖夭漂飄翹祧佻徼僥哨嬈陶橇劭瀟驍獠料硝灶鷂釗蟯嶠轎蕎嘹逍燎憔剽

          下平:三肴

          肴巢交郊茅嘲鈔包膠爻苞梢蛟庖匏坳敲胞拋鮫崤鐃炮哮捎茭淆泡跑咬啁教咆鞘剿刨佼抓姣嘮

          下平:四豪

          豪毫操髦刀萄猱桃糟漕旄袍撓蒿濤皋號陶翱敖遭篙羔高嘈搔毛艘滔騷韜繅膏牢醪逃槽勞洮叨綢饕驁熬臊澇淘尻挑囂撈嗥薅咎謠

          下平:五歌

          歌多羅河戈阿和波科柯陀娥蛾鵝蘿荷過磨螺禾哥娑駝佗沱峨那苛訶珂軻莎蓑梭婆摩魔訛坡頗俄哦呵皤么渦窩茄迦伽磋跎番蹉搓馱獻蝌籮鍋倭羅嵯鑼

          下平:六麻

          麻花霞家茶華沙車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紗鴉遮叉葩奢楂槎琶衙賒涯夸巴加耶嗟遐笳差蟆蛙蝦拿葭茄撾呀枷啞媧爬杷蝸爺芭鯊珈驊娃哇洼畬丫夸裟瘕些椏杈痂哆爹椰咤笆樺劃迦揶吾畬

          下平:七陽

          陽楊揚香鄉光昌堂章張王房芳長塘妝常涼霜藏場央泱鴦秧嬙床方漿觴梁娘莊黃倉皇裝殤襄驤相湘箱緗創忘芒望嘗償檣槍坊囊郎唐狂強腸康岡蒼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倡倀羌慶姜僵韁疆糧穰將墻桑剛祥詳洋徉佯粱量羊傷湯魴樟彰漳璋猖商防

          下平:七陽

          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襠滄綱亢吭潢鋼喪盲簧忙茫傍汪臧瑯當庠裳昂障糖瘍鏘杭邙贓滂禳攘瓤搶螳踉眶煬閶彭蔣亡殃薔鑲孀搪彷胱磅膀螃

          下平:八庚

          庚更羹盲橫觥彭棚亨英瑛烹平評京驚荊明盟鳴榮瑩兵卿生甥笙牲檠擎鯨迎行衡耕萌氓宏閎莖鶯櫻泓橙箏爭清情晴精睛菁旌晶盈瀛嬴營嬰纓貞成盛城誠呈程聲征正輕名令并傾縈瓊賡撐瞠槍傖崢猩珩蘅鏗嶸丁嚶鸚錚雅楸梁滟甑燒燁臧衽晏似呵

          下平:九青

          青經涇形刑邢型陘亭庭廷霆蜓停丁寧釘仃馨星腥醒惺娉靈欞齡鈴苓伶零玲翎瓴囹聆聽廳汀冥溟螟銘瓶屏萍熒螢滎扃町瞑暝

          下平:十蒸

          蒸承丞懲陵凌綾冰膺鷹應蠅繩澠乘升勝興繒憑仍兢矜征凝稱登燈僧增曾憎層能棱朋鵬弘肱騰滕藤恒馮瞢扔謄

          下平:十一尤

          尤郵優憂流留榴騮劉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秋周州洲舟酬仇柔儔疇籌稠邱抽湫遒收鳩不愁休囚求裘球浮謀牟眸矛侯猴喉謳漚鷗甌樓婁陬偷頭投鉤溝幽彪疣綢瀏瘤猶啾酋售蹂揉搜叟鄒貅泅球逑俅蜉桴罘歐摟摳髏螻兜句妯惆嘔繆繇僂簍馗區

          下平:十二侵

          侵尋潯林霖臨針箴斟沈深淫心琴禽擒欽衾吟今襟金音陰岑簪琳琛椹諶忱壬任黔歆禁喑森參淋郴妊湛

          下平:十三覃

          覃潭譚參驂南男諳庵含涵函嵐蠶探貪耽龕堪戡談甘三酣籃柑慚藍郯婪庵頷襤澹

          下平:十四鹽

          鹽檐廉簾嫌嚴占髯謙奩纖簽瞻蟾炎添兼縑尖潛閻鐮粘淹箝甜恬拈暹詹漸殲黔沾苫占崦閹砭

          下平:十五咸

          咸緘讒銜巖帆衫杉監凡饞芟喃嵌摻攙嚴

          五、近體詩時代的古體詩

          1、凡不符合近體詩格律的詩為古體詩。

          2、整齊五言的為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整齊七言的為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

          3、古體詩除五、七古外,還包括以下數類:

          (1)騷體詩

          (2)古絕,即古體絕句,五七言四句體。

          (3)歌行,即題目中有歌、行、引、吟、曲、謠、辭等字的,或流暢通俗之作,通常在四句以上,長者為多。

          3、雜言詩一般都是歌行。

          4、樂府體,無論是漢魏南北朝樂府舊題,還是古人的樂府新題(如白居易的新樂府題),還是作者自創的新題,一般也都是歌行。

          5、古體詩,押韻自由,唯一的規矩就是要押韻,但可押任何韻,并可自由換韻。

          6、古體詩亦不講究對仗,但受近體詩的影響,很多古體詩中有對仗。

          7、古體詩亦不講究平仄,但受近體詩影響,很多古體詩中有平仄粘對。

          8、對仗、平仄粘對、押平聲韻、齊言,這些是近體詩的標志。古體詩可符合其中的部分標準,但一定有不符合標準的地方。有一個標準不符合,即為古體。

          9、五、七古講究古雅頓挫,歌行講究流暢通俗。

          10、古體詩舉例:

          六、習作講評

           

          王慧敏

          [古詩詞吟誦培訓資料(2) 中篇 吟誦基礎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3.談吟誦文章閱讀題目

          4.10首最佳吟誦詩歌

          5.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7.必修2英語第二單元課件

          8.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9.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先锋亚洲国产AV | 色妺妺免费AV在线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2019 | 亚洲第一簧片在线 | 香蕉人在线香蕉人在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