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2002-09-10 常啟勝
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一定的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需求,整合本校課程資源,補充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不足的第三級課程,也叫學校課程,這種課程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課程載體之一。開設校本課程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其目的在于增強學校辦學的自主權,補充和消除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過于統一、過于寬泛、過于系統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淡化課程的學科性,關注人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實踐條件,創設創新情境,就成了校本課程的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的重點。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的原則,是校本課程“人”之所在。
課程設計尊重人
校本課程設計屬于課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是自下而上的構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和計劃落實。這種構建過程必須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一個個體人的需求和選擇。校本課程作為課程改革的必然產物,要想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的需求和選擇,就必須尊重每個人的選擇,走自下而上的群眾路線,體現較強的民主意識,使課程設計的每個環節都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達到課程主客體之間互動互需互饋的理想效果。時下,一些人的課程觀念未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還在依賴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研究部門的指令與指示,缺乏調查研究個體需求和整合校內課程資源的思想意識,所以,許多學校都缺乏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少數學校雖然已經開了一些課程,但并非學生所需的和感興趣的,充其量也只能是迎合某些領導和學者個人口味、應付某些部門檢查用的,有些甚至淡化了人的價值,走入了不尊重人的誤區。其表現有三:其一,以競賽輔導課代替校本課程;其二,把興趣小組活動課改換成校本課程;其三,給勞技課、思品課、體育、音樂和美術課貼上校本課程的標簽。凡此種種,均屬在課程生成過程中忽略個體需求和選擇、缺乏以人為本價值觀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課程內容體現人
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載體,校本課程的內容必須充分地體現人,呈開放性。所謂開放性是針對學科而言的,它的特點是淡化課程的學科性,使課程內容呈現非學科性。其策略是用學科知識而不唯學科論,搞學科交叉、學科滲透、學科邊緣、學科綜合、學科活動……教師要引導和組織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館藏書、報刊資料、影視和其它媒體信息、民俗文化、等等,)啟發他們發現問題,并力求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和智慧來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其中發現問題最能反映個體自我發展中的創新意識,因而也是最為難能而可貴的首要問題。從課程的學習過程來說,校本課程必須注重人的實踐,堅持實踐第一、感受第一和體驗第一的原則,力求達到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無論是操作實踐還是創作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只有在感受和體驗中才能培養個體獨特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如果離開了個體豐富多彩的具體實踐和獨具魅力的感受與體驗,校本課程也會變成由一大堆抽象的概念和名詞術語組成的理論學科或操作系統的技術說明,失去其應有的特色。課程設計的目標應該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主發展。這就要求課程目標按主體的成長規律選擇課題,在發現問題中培養他們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科技應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問題中培養主體綜合運用各種技能查找資料、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辨別真偽的科學態度和素養,并在解決問題的各項實踐活動中培養主體尋求自我成長的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只有這樣,校本課程才能真正補充國家和地方課程過分側重學科知識體系建構這一課程目標定位之不足,使課程內容由學科知識的構建指向人的能力培養。
課程評價判斷人
人是課程的主體,也是課程的評價對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似乎已經習慣了用那些僅限于便于操作的標準答案和所謂的參考答案進行量化排名的評價方式。然而作為研究性學習載體之一的校本課程,其評價必須變客體為主體,將評價手段和方式由單一的定量的靜態的變為多元的定性的動態的。評價的內容應該側重于個體成長中的創造性和個體在群體實踐的團隊合作意識中表現出來的非智力因素的變化。評價的目的也不在乎選拔,而在乎發現每一個個體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的價值,肯定其實踐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激發每一個個體的創新意識,使個體的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變成自我發展的一種內驅力,并使之在其它領域的社會實踐與團隊合作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從而使個體的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得到協調發展。
比如音樂朗誦課,它是一種學科綜合與交叉滲透而形成的藝術創新實踐課。如果不能把評價的客體變為主體,只注重客體的評價,那就必然會出現靜態打分量化排名的做法;如果從課程主體角度出發,把評價的客體變為主體,或采取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就既能客觀地反映音樂、文學、朗誦融合后的效果,又能發現不同主體對同樣的作品所采取的不同創作中所表現出的獨特的審美情趣與理想。正因為這些千差萬別個性十足的藝術審美情趣的個性特色,才使藝術創新實踐課的共性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正因為對人的評判中發現并肯定了藝術個性的無窮魅力,才顯示了這門課的藝術創新實踐的獨特價值。否則只評價作品,學生很難超過專業演員的表演,課程也將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作者單位:北大附屬實驗學校,100071)
[校本課程:人在哪里?]相關文章:
1.校本課程課件
8.關于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
9.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10.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