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端午節的日記150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過端午節日記(通用34篇)
一天將要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么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過端午節日記(通用3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端午節日記 1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粽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過端午節日記 2
今日,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境參加了“陶然亭端午節紀念屈原活動。”
早上的空氣是那么的清新,同學們身穿校服,排著整齊的隊伍,精神抖擻地向陶然公園走去……
我們首先來到了“華夏明亭園”。那里的景色十分優美,園中到處盛開著五顏六色、香氣撲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聳立其中,還有仿造的汨羅江,江中的龍船栩栩如生。這一切仿佛把我們帶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同學們此紛紛朗誦童謠,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園中的游人也不禁被我們感染,停下腳步聚攏過來。
我也上臺活力飽滿地朗誦了我編寫的童謠《五月五》
楚國屈原大詩人,忠誠報國反被讒。秦滅楚后投汨羅,后人紛紛把他贊。五月初五端午到,灑掃庭院掛香艾。吃過粽子龍舟賽,雄黃酒飲除病害。
毫無疑問,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們,教導著我們。隨后,我們參觀了李大釗生前工作過的辦公室,以及一對革命烈士夫婦的公墓,并了解了他們的生平事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我們戀戀不舍地走出陶然亭公園,但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禁感嘆今年的端午節過得可是分外有意義啊!
過端午節日記 3
啊!終于到了放假的時候。叮鈴鈴,叮鈴鈴,聽到鈴聲的我們心變得愉快、輕松。
到了家里,我愜意的躺在床上,心里高興的想: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等到了這一刻,這次的端午節三天假我既可以吃粽子又可以玩了,心里隱隱有一些小激動。現在也不早了,媽媽一定會說我的,我還是先睡吧……
突然,我和弟弟來到了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見了開心的給我和弟弟拿我最喜愛的餡的粽子,我和弟弟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奶奶說:“慢點吃,別噎著,屋里面還有呢。”我和弟弟漸漸放慢了速度。吃飽之后,弟弟強迫我和他一起看電視,正好電視里播著熊出沒,于是我們兩個便坐在凳子上興致勃勃的看著。里面的熊大熊二還有光頭強也坐在一起吃粽子,大胃王的熊大熊二吃了好多的粽子,光頭強給他們講人們在端午節這天會吃粽子和賽龍舟,這都是端午節的民俗。于是,熊大熊二和光頭強叫了他們的小伙伴一起來賽龍舟,他們自己做龍舟開始進行激烈的比賽……
這時,我聞到了一股香香的粽子味,媽媽笑著說:“快起來吃粽子了,再不吃就沒了。”我猛地坐了起來,下來吃粽子。“真好吃!”我開心的笑了。
唉!原來是一場夢,我好想快點到端午節那天,快點吃到我喜愛的粽子。
過端午節日記 4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歡樂的節日做準備,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那真是既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今年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商量著今年要來點什么呢這時,我腦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xx子大賽,說干就干,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xx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著包xx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xx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樣樣能夠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什么不做一個心形的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將棕葉包扎起來,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心形的xx完成了。
看著大家陸陸續續包好的,我覺得我這個心形的xxx很異常。然后細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xx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搶著自我的成果,
今年的端午節既異常又開心!
過端午節日記 5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所以奶奶提前兩天就在家包粽子了,今天剛巧我也休息在家,想跟奶奶也來學學包粽子。
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三張粽葉在粗的一頭卷成圓錐體,然后放進米還在中間放一顆又大又甜的蜜棗,最后包成小腳一樣,快速用一根繩子系好,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看著奶奶包得那么容易,輪到我就不行了,第一次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把三片粽葉卷成圓錐體,然后放進米,剛用力一塞粽葉就給我塞破了,米流了一地,第二次我想包小點兒就不會破了,于是只拿了二張粽葉,包的時候并沒發現底部有小洞沒包緊,所以塞米的時候一直塞不滿,好像連上了一條大河似的`,低頭一看才發現底部有一個小洞,白花花的米流了一地。第三次總算包好了,就是一直有點像“粽團子”,不管了,反正也都包好了,到了晚上,奶奶把粽子煮好了,我找到了自己的“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細心、耐心,那么任何難事都會成功的!
過端午節日記 6
我盼望的端午節終于來了,因為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
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高手她就是我的奶奶。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奶奶常說用粽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奶奶都用就粽葉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粽葉泡、刷、洗,三個程序。在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花生豆清洗一下,一切準備就緒,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粽葉,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放糯米,中間整幾個花生,再來兩個大棗,最后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好了。
我看的眼花繚亂也想迫不及待地想嘗試一下,我也按著步驟來包了一個,呀,散了,我太不小心了,我一瞬間丟了信心,奶奶鼓勵我說“:別灰心,誰第一次能做好?要努力。”我的信心又重新點燃,我小心翼翼的包了一下,雖然還有些四不像,但不露餡。成功了,我長舒一口氣。
奶奶把粽子在鍋里煮了,煮出鍋了,我拿了一個,吃一口,哇塞!這味道!都不可以用美味來形容,要用超級美味。
五月鶯歌舞日,又到了粽子飄香;片片蘆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猶如粒粒米,包在一起送給遠方的你。端午節安康!
過端午節日記 7
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們就唱起有關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過端午節日記 8
今天是端午節,我聽姥姥說,吃粽子,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把粽子扔下水,是為了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那賽龍舟呢?”我迫不及待地問道。“那當然也是為了驅趕江中的龍、蝦、魚,以免傷害屈原的尸體。”姥姥回答說。
不一會兒,姨媽來了,手里還拎著一袋粽子。我接過粽子,剝開皮,只見里面的餡兒黑黑的.顏色,姨媽告訴我,這是黑米做的,里面還有蜜棗呢!我趕緊把粽子遞到姥姥手中,并笑著說:“祝愿姥姥端午節快樂!”
姨媽說:“端午節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世宇,你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嗎?”我慚愧地說:“還真不知道呢。”姨媽接著說“‘端午節”又叫‘重五”、‘夏節”、‘女兒節”、‘玉蘭節”、‘天中節”、‘地蠟節”、‘詩人節”等等”。姨媽還說“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我搶著說:“這個我知道,有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戴五絲線、香包等。”我一邊說一邊又拿起一個粽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哇!”真好吃。我津津有味地一連吃了好幾個,沒想到我自己竟變成了一只大臉貓。
這個端午過得真快樂!
過端午節日記 9
又是一年端午節。
大清早,粽子的清香飄散進房間。我立即清醒,一骨碌爬起,循著香味來到廚房。桌上,白色瓷盤里靜靜地臥著誘人的粽子。墨綠色粽葉呈金字塔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立體三角形。粽子身上緊緊地裹著各種顏色的棉線。
我拿起紅色棉線的粽子。聞一聞,有股肉香味兒。哈!肯定是個肉粽。我拆開線,打開一層又一層墨綠色的粽葉,棕色的`糯米就展現在我的眼前。果然是肉粽!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粽子,咸咸的,軟糯可口,我的嘴唇、臉頰都留下了粽子的痕跡。終于,咬到肉了。肉又酥又香,在嘴里一下就化了。再咬一口,居然咬到了咸鴨蛋蛋黃,真是讓人驚喜!一枚小小的粽子居然包羅萬象。
吃完粽子,媽媽帶我出去買艾葉。艾葉散發著清香,使人神清氣爽。把它掛在門上,說是可以驅蟲。
端午節,本是一個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的日子。可現在卻很少有人過端午節了,節日的味道也越來越淡。因此,我們要保護好傳統習俗,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過端午節日記 10
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節嗎?好,我告訴你們嗎,今天是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吃粽子。我們一到,發現外婆還在包粽子。我跑過去問外婆:外婆,我可以和你一起包嗎?好!外婆說。我跟外婆一樣做,首先把米和粽葉包起來,然后放進鍋里,最后就熟了。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有時不小心掉了幾十顆粽米,有時打結打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開來了。還有時忘記加花生米了。雖然前幾次失敗了,但我并不灰心,我接著包,終于包好了。可外婆已經包完了。我只好放進鍋里了。
不一會兒,粽子熟了,我聞著香味都想把粽子一網打盡。外婆笑著對我說:張睿,先別急,等你媽媽等人上來了才能吃。我聽了后,懂事的點了點頭。不一會兒,人全上來了,我解開一個粽子,用筷子插進去,放到嘴邊,張開嘴咬了一口,好吃極了!外婆拿一個我有點面熟的粽子給我說:張睿,這是你包的`,快嘗嘗吧。我放下手里的粽子,用另一個筷子插進去,咬了一口,雖然有點難吃,但我仍吃的津津有味。
評:過節包粽子的過程具體、生動。
過端午節日記 11
令人期待的端午節又來臨啰。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都能放三天的假期,在家和家人一起享受美味的粽子。只是今年的肉粽,我們還來不及包,就送來了二、三十個。因此,就偷懶一下,吃別人送來的啰。雖然沒有媽媽親手包的好吃,但和家人一起享受,味道就是特別美味。
這個時候就要感謝愛國詩人"屈原"啦,因為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并且競相劃龍舟希望找到屈原的尸體,所以現在才會有端午節的誕生。
端午節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如:吃粽子、戴香包、掛艾草、劃龍舟、立雞蛋。等等,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端午節不僅是傳統節日,更讓家人的感情更加親近喔。所以每年都會放假,讓離家鄉許久的人們,可以回家去探望親人。
我最喜歡其中的立雞蛋,雖然雞蛋每天都可以立,但是,我還是覺得,在端午節立比較好玩。
我希望每年的端午節都可以像今年一樣快樂。
過端午節日記 12
我喜歡的傳統節日有良多,好比:中秋節、重陽節、春節……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由于端午節我可以去奶奶家看龍舟比賽,還可以吃到我最喜歡吃的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又是在奶奶家過的'。當我剛踏進奶奶家門,一陣粽香味便撲鼻而來。我一聞到這粽香,就飛快地跑到廚房,拿起一個有肉餡的粽子,剝開粽葉,趕快咬了一口。啊!這個粽子可真好吃!甜中帶了一點香味,我幾口就把這個粽子搞定了。再仔細地看看這些粽子,花腔真多:有我愛吃的豬肉粽,有妹妹愛吃的豆沙粽,有媽媽愛吃的紅棗粽,還有爸爸愛吃的紅豆粽……
“加油!加油!加油!”突然一陣呼喊聲從外面傳來,我趕快打開門,一看,原來賽龍舟比賽開始了。只見龍舟上的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強烈熱鬧。我跑到了那人隱士海的人群中,也隨著喊起來了。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吃粽子。
過端午節日記 13
一年當中,五月初五端午節最有意思,吃粽子、插艾蒿、戴香包、系五彩線、掛葫蘆。從初一忙到初五可好玩了。
初一早上媽媽就給我系上五彩線,戴上香包。家里門上掛上五彩小葫蘆,小笤帚。據說這些物件都有五種顏色。初五的早上還要在門外插上艾蒿,這些象征著辟邪,保佑一家人吉祥安康。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包粽子,媽媽包的粽子又好看又好吃。看媽媽包粽子很好玩,我就纏著媽媽也教我包。媽媽沒辦法,只能我當一回指導老師了。媽媽把著我的手,先把粽葉的一頭折成個三角形小碗狀,再把糯米和大棗裝進去,然后用粽葉的另一頭蓋在上面,包嚴實了,最后用馬蓮捆好,一個有四個棱角的漂亮粽子就完成了。我和媽媽一會兒就包了一盆粽子。
端午節的早晨,太陽還沒出來,媽媽就把粽子、雞蛋煮熟了。滿屋濃濃的.粽香,房門上掛著五彩葫蘆,門外插著艾蒿,溫馨而快樂。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給爸爸、媽媽講屈原的故事。粘粘的粽子,蘸上一點兒白糖,香香的,甜甜的,真耐人尋味。
過端午節日記 14
今天是端午節。早晨,媽媽早早地起床了,在我沒睡醒的時候悄悄地給我戴上了五絲。我醒了,看到手腕上五顏六色的五絲開心極了。以前爸爸跟我說過,端午節戴五絲是為了辟邪保平安的。
我穿上衣服,跑到院子里,看見姥姥和媽媽已經開始包粽子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我要當小助手!”媽媽高興的說:“好,你就幫我們拿粽葉吧。”我爽快的答應了。我幫媽媽拿了一片粽葉,媽媽拿著粽葉把糯米放到粽葉里,用兩條線把粽葉捆起來,就做好了一個粽子。我們忙了大半天終于做好了一鍋粽子。粽子下鍋了,煮了好長時間,香噴噴的粽子味出來了,媽媽打開鍋蓋,拿出粽子,我迫不急待的扒開一個粽子就吃,第一口就咬到了一個甜甜的.大棗。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屈原看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在五月五日傷心地抱著石頭投江了。人們把粽子投到江里讓魚吃,魚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
走出院子,我聞到了家家戶戶都飄出了粽子的香味。過端午節真好,即能戴漂亮的五絲,吃到美味的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好開心啊!
過端午節日記 15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看賽龍舟,賽龍舟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賽龍舟開始了,我看見賽龍舟的隊員在奮力得向前劃,龍頭有個在打鼓,鼓在“咚咚”不停的響著,我心想:會不會有規律呢?我一看,果然有規律,“咚”的一下,隊員們就劃一下,又“咚”一下,又劃一下,又“咚”一下,又劃一下,龍舟到了關鍵時刻,鼓聲就會立刻加速,“咚,咚,咚,咚,咚,咚,咚”。
龍尾還有一個拿著很長很長的.滑竿的人,而且是站在那的,如果我說的沒錯,那就是賽龍舟的規矩。龍頭和龍尾非常漂亮,特別是龍頭,什么花紋都有,龍尾也很漂亮,龍尾有點翹、彎。賽龍舟一般都是五條一起比賽,有紅的、有黃的、有橙的,特別好看,我好羨慕啊!我以后也要造一臺彩色的龍舟。在賽場上有紅白紅白紅白的氣球連成一排浮在水面,共有六排。有十一排座位,每排有十個座位,座位是紅的。我看見橙色的龍舟優先,紅色的龍舟落后,我就喊道:“紅隊加油!紅隊加油!”最后,我支持的隊,紅隊,勝利啦!
過端午節日記 16
端午節終于到了。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在這一天,每個家庭都應該包粽子,吃粽子,以趕上眼睛,進行一場精彩的龍舟比賽。
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在一起了。我媽把前一天準備的食材都搬了出來:綠粽子,白糯米,葡萄干,蜜棗,花生。“媽,這么多好吃的!”“放心吧,過段時間就好了。”母親把葉子卷成漏斗狀,倒了一勺糯米,加了些葡萄干和蜜棗,再加了一勺糯米,然后壓實,再用剩下的葉子一片一片的蓋好折好。我趕緊把準備好的小繩子遞給媽媽,媽媽用繩子把餃子捆緊,包了一個餃子。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粽子終于被包好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媽,端午為什么要吃粽子?”"人們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媽給我講過屈原的故事,我也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怕屈原被河里的魚吃掉,人們把包好的.粽子扔到河里喂魚,可見人們對屈原的尊敬。
吃著香甜的粽子,想著古人偉大的愛國情懷,我想: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
過端午節日記 17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粽子,有糯米粽子,赤豆粽子,還有火腿粽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粽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著媽媽熟練的動作,心里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粽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著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粽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粽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因為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尸體,而把粽子扔進了江中。聽著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粽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粽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并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著粽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
過端午節日記 18
今天是5月5日中國傳統端午節。吃完午飯后,我們全家去民后竹池的錦繡湖看龍舟比賽。往竹池來的路上,天空突然烏云密布。不久下起了小雨。到達體育場時,湖邊已經人山人海。當我找到座位的時候,已經有四艘船準備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條球道,球道有四條浮標,誰先拿到浮標的旗幟,誰就是冠軍。比賽開始了四艘船一起沖出了起點。只聽鑼和鼓聲,第二和第三艘船占據了第一和第二的領先位置。開始沖刺了。第三條龍舟和第二條龍舟并行,最終兩艘龍舟幾乎同時到達終點,看到第三條龍舟的船員把船上的草舉過頭頂,意識到第三條龍舟贏了。預選賽結束了。前4場預選賽中選出的最后4支球隊將進行決賽。我目不轉睛。一顆彩色信號彈從湖邊發射出來,比賽開始,勝負就在這一幕開始了。四個龍舟沒有預約就沖出了起點。前300米,4條龍舟不分上下,并排在湖面上奔跑。只剩下300米的`時候,四艘船開始沖刺。第一條和第四條龍舟慢慢地與另外兩艘龍舟保持距離。還剩100米左右的第四股龍舟突然加速,最終以3~4秒的優勢獲得了這場比賽的冠軍。我認為獲勝的國家隊必須是團結的隊。
過端午節日記 19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投進了江里,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把粽子、雞蛋扔到江里,后來慢慢地演變成了我們吃粽子、吃雞蛋了。
端午節早上要去踏青,我們早上三四點鐘就去了江邊。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浮橋上,浪花拍打著浮橋,把浮橋弄得搖搖晃晃。過了浮橋,我們來到了江北,發現那里并不是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低矮的小房子。那里的野花、野草長得都很茂盛。可是我們去那里的目的根本不是賞美景,而是采艾蒿,不一會兒我們就采了4大把又高又大的艾蒿。采完艾蒿還要在江北走一會兒,因為那里的空氣比城市里的清新多了。
要回江南了。再次經過浮橋,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就不害怕了。回家之前,我買了兩條五彩繩、一條項鏈、一個香包,還有一個大葫蘆,聽說端午節后的第一場雨,要把五彩繩摘下來扔掉,這樣可以把霉運一起帶走。
回到家之后,姥姥早已包好了粽子,我一看到粽子,就趕忙洗手叫姥姥把盤子里灑上白糖,洗完手后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了不同餡的粽子,啊!真好吃,這簡直就是一頓豐盛的大餐。
我期待下一次的端午節比這次更加美好!
過端午節日記 20
如果說最近一段時間什么事情最重要的話,那定當是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而端午節人們最重要的是,便是包粽子了。
早在幾天前,身邊的人就已經買好了糯米和粽葉,但因為自己并不會包粽子,所以每年包粽子這件事也就只能落到另一半身上。
早在之前沒成家之前,也跟家中的老爸老媽討論過這個問題,自己從小雖然在農村長大,但從小也沒做過一些家務活,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連一些傳統的食物都吃不上,也挺令老爸老媽擔憂的。
但值得慶幸的事,這幾年因為身邊的人比較能干,包餃子包粽子之類的一些活,倒也不再話下。
因此下午時分,自己負責在店里看點,身邊的人負責在家里包粽子,倒也是分工合作。
想一下,自己不會包餃子,不會包粽子這么多年,別人有的自己也有,也不用感嘆自己吃不上節日的一些食物,確實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人生的好多事情大概就是這樣吧,自己之前還擔心過確實會過的不好呢。但如今看來,得失確實不應該過早的去計較。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沒有經歷過的事,就沒必要去過份的擔憂。
過端午節日記 21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過早飯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和球拍,準備和爸爸去打一場羽毛球。我們來到了大院的健身場上,爸爸站在左邊,我站在右邊,一場羽毛球賽就開始了。
先是由爸爸發球,爸爸發的球特別高,這不是有意的在刁難我嗎?我一蹦便把球回了過去,而爸爸出乎意料,所以他沒能把球接導航地圖下載著。本想打我弱點的爸爸反讓我領先了一分,接著我發球,我就發到爸爸的反手位,結果爸爸又輸給了我。這樣你來我往的,比分緊緊咬著,我和爸爸不分勝負。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中午的'時間,我們只好鳴鑼收兵。
我們剛一到家,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盤粽子。我剝開竹葉,輕輕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呀!”我贊嘆道。里面白色的糯米特別誘人,再加上里面的豆沙真是好吃極了!我聽爸爸說,端午吃粽子、賽等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媽媽對我說:“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粽子、劃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我點了點頭。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啊!
過端午節日記 22
端午節放假,媽媽帶我去南門坑游玩,聽到消息,我高興得手舞足蹈。
我們坐著車子,帶好工具,出發了。過了一會,我們到了南門坑,那兒有金色的沙灘,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海,看到這些,我的心高興得砰砰直跳,還沒等媽媽布置好東西我們就光著腳丫,跑到沙灘上玩水,我們用鏟子挖了個大坑將自己的腳埋在沙子里,一卷波浪沖上岸來,我們的腳下就有一陣涼咪咪的感覺,在盡情地玩耍中,我們的午餐做好了,我們站在沙灘上,吹著海風,我們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
吃完午飯,我們游玩了周圍的美景,過了一會還變更熱鬧了,到處是人們的.歡聲笑語,海面起了一點小霧,過了一會霧更大了,講真個海灘籠罩在下面,在霧籠罩的海灘像一片仙境,這些霧似乎擁有了魔力,將海水全部吸干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退朝,我們光著腳丫在水里踩,腳下涼涼的,人們也紛紛往水里踩,走到對面的島上,過了一會霧更大了我們再也看不清楚前面的方向,便往回走。
南門坑實在太美了,就像傳說中的仙境。
過端午節日記 23
我真開心!因為端午節到了,走在街上就會聞到一陣陣粽子的香味。粽子的味道有很多:蜜棗味、豬肉味、豆沙味……
到了中午,奶奶做了好多粽子和我喜歡吃的菜,這時,我迫不及待地來到廚房拿出碗筷,用筷子夾了一個豆沙味的粽子,剝了粽葉后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我一邊吃一邊問:“爺爺,怎么會有端午節這個節日呀?”爺爺說:“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我又問:“為什么要紀念屈原,那屈原又是什么人物?”爺爺停了停說:“屈原諫君主而不得,于是無奈之下之溺于汨羅江,希望以此望君清醒。傳說鄉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面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引開魚蝦。自此以后,賽龍舟和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習俗。”爺爺的話音剛落,媽媽就說:“屈原是湖北秭歸人,是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聽著聽著,我覺得屈原太偉大了,他是多么愛我們的.祖國啊!
我終于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了嗎?不知道的可以讓你們的爺爺、奶奶、媽媽、爸爸講給你們聽喲!
過端午節日記 24
今天是端午節,我從書上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入江里是為讓魚,蝦蟹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里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一早,我們家隔壁姥姥用菖蒲做了幾把劍,還用紅紙剪了幾個寶葫蘆貼在我家大門上。外公送來了熱騰騰的'粽子,是外婆親手包的。我吃得是津津有味。端午節真好啊!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在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我最喜歡吃蜜棗味的粽子,味道很甜。爸爸就喜歡吃咸味的。粽子有大有小,味道都不一樣。
除了吃粽子,還有一個大家喜歡的活動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這天,很多地方都舉行龍舟比賽。據說龍舟比賽是為了紀念楚國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消滅,屈原不忍心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羅江而死。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以后非常傷心,紛紛劃著小船去救他。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才有了今天的賽龍舟。
過端午節日記 25
一提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起吃粽子,劃龍舟。可是,同窗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節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嗎?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到了唐代,由于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交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為什么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為“端午”呢?官方傳播著很多種說法。其中最盛行的說法,就是為了留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采用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放逐,他在放逐途中看到楚國興起,人民蒙受苦難,本人又有力援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曉得后,竟相劃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憂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喂魚。從此,劃龍舟,包粽子就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過端午節日記 26
今天是端午節,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紀念屈原。在端午節,人們有賽龍舟、吃粽子和喝黃酒的習俗。
以前端午節的時候,爸爸的.村子里會有賽龍舟,附近的幾個村子會組織龍舟比賽,就在村子后面流經幾個村子的小河上舉行。端午節的時候,河里的水會漲得很高。大人小孩去河邊玩。爸爸小時候也劃龍舟。可惜隨著環境的變化,村子后面的河里已經沒有水了,爸爸從小到大也沒有參加過龍舟比賽。真可惜!如果我們保護環境,河水不會干涸,龍舟賽會繼續,傳統會傳承下來,我們的環境不會受到很大影響,我們的生活會更好。
今天早上,我媽媽讓我吃粽子。粽子雖然很好吃,但是不能吃太多。粽子難包,有很多工序,比如淘米,準備一些綠豆紅豆豬肉。但是我奶奶會打包。粽子有各種各樣的。有的地方粽子是三角形的,有的地方粽子是長方形的。每個地方粽子的制作和形狀都不一樣。
在廣州,你還可以看到人們在珠江上賽龍舟。我們中午吃的東西都和端午節有關。我媽對我說:“端午節是吃粽子的節日。”我很想去廣州看看怎么賽龍舟。長大后也想自己劃龍舟,參加龍舟比賽。
過端午節日記 27
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在學校度假三天是周末和端午節的總和。據說,對于端午節,屈原在農歷5月5日受到委屈。據說,抱著石斗投降九洛江后,當地老百姓聽到消息后,立即劃船救援,直行到洞庭湖,最終沒有看到屈原的尸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吃,挨家挨戶地做粽子,把粽子扔進了啊河里。
媽媽和爸爸一起帶去外婆家的時候,外婆正在做香噴噴的糯米粽子料理。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硫磺的飲食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魚、黃瓜、咸蛋黃、雄黃酒。這時,姥爺告訴了端午節的習俗,聽說江南地區驅邪、艾蒿、菖蒲、大蒜、端午三牛驅邪、重要驅邪方法是室內避邪的護身符。(威廉莎士比亞,刮風)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完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我先坐在座位上說。“奶奶,我可以幫你品嘗不成熟的粽子奶奶的微笑。”“看看這只小貓,知道了!點擊奶奶先給我一個。我摘下餃子葉,吃糯米粽子,聞聞看,哇!真香啊!之后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粽子品種真多!紅豆餃子,水晶餃子,肉餃子,咸肉餃子。聽著,口水都流下來了。
雖然去外婆家學了很多知識,但是端午節的粽子真的很好吃!
過端午節日記 28
那年端午節,粽香萬里。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不一會兒,爸爸就先回奶奶家了,媽媽對我說:“我們在外婆家先住一晚,明天早上再去奶奶那邊”。
外婆見我們來了,非常高興,她把我們接進屋里,拿出了粽子給我和媽媽吃。接著又忙著做飯,媽媽也到廚房幫忙,我便在客廳看動畫片。開心極了!不一會兒,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便出爐了,我實在忍不住饞,隨手拿起筷子,加了一大把放進嘴巴。
“恩恩,真好吃,外婆和媽媽的手藝真不賴”我不禁贊嘆道!“呵呵,那你就多吃點哦”!媽媽附和道。
就這樣度過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媽媽便到這我來到了奶奶家。奶奶和外婆一樣,看見我們來了,無比的高興。進屋一看,姑姑他們都來了,午飯過后,我們編去看賽龍舟。
來看龍舟的`真是人山人海,擠都擠不進去,好不容易才占到了位置。比賽非常激烈,每個龍舟各不相讓,很難分出勝負......“已經很晚了,我們回家吧”奶奶說。
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一個終生難忘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日記 29
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吃麥餅,吃麥油煎。
我們先做麥餅,奶奶把粉團做成圓形,再用搟面杖繞著圓形轉,粉團就越來越薄,越來越大。最后一張麥餅就做好了。我也學著做了一下,做出來像一片荷花葉。我把缺口補了一下,可要拿起的時候面粉粘住了桌子。因為我忘記撒面粉在桌面上,這下我可無計可施了。媽媽過來幫我把做好的麥餅做回粉團,又重新用搟面杖在上面滾動,隨時撒上面粉。不一會兒,一張又大又圓的麥餅就做好了。
做了十幾張麥餅之后,我們又開始攤麥油煎。我們這次的.做法與以前的可不同,用上了爺爺剛從街上買來的電烤爐。
只見二娘抓了一把和好的面粉在電烤爐上一比劃,形成一個圓形,再把空心處補住,合上電烤爐蓋子,大概要二十幾秒就可以打開了。麥油煎邊上一些地方就會翹起來,把它壓一下,再把餅翻個面,合上電烤爐大約過十幾秒,一張麥油煎就做好了。
到了中午,炒好菜,包好麥餅筒,大家圍著桌子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
過端午節日記 30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省尚志市,是為了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而命名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也是與眾不同的。
還記得那是小時候,有一年媽媽領我回老家過端午節。那天早晨,我正在睡覺,媽媽忽然叫我起床。我問媽媽:“天還沒亮,那么早起床干嘛呀?”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呀!媽媽要帶你去看看這里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我高興極了,馬上穿好衣服,跟媽媽出發了。
我們坐著舅舅的`摩托車來到了一條河邊。這時河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拿著毛巾在洗臉。我好奇的問媽媽:“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來到河邊洗臉呢?”媽媽說:“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太陽沒升起來的時候,人們都來河邊洗臉洗眼睛,這樣一年眼睛都會明明亮亮的。”真有意思,我們也恭恭敬敬地洗了一把,覺得涼爽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路兩邊有好多人在折柳枝。我問媽媽:“這是干什么呀?為什么要把柳枝折下來?”媽媽說:“在柳枝上掛上紙葫蘆,然后插在大門上,這樣才有過節的氣氛。”后來我查書,原來人們相信插柳能避邪。
哦!我明白了原來老家過端午節還有這么多講究,真是不虛此行呀!
過端午節日記 31
今日是端午節,鄉下的太太生病了,我和媽媽回家看看太太,在車上的時候有點暈車特殊想吐,到家了以后還是覺得非常難過,就到門外蹲著,結果真的吐了,感覺也好多了,暈車真苦痛!
在鄉下的家的院子里,有好多農家蔬菜,有辣椒、西紅柿、山芋、玉米,還摘了新奇碧綠爽口的黃瓜,哎呀!被黃瓜的刺扎到了,還挺厲害的。
中午吃的都是菜園摘得蔬菜,真好吃,我吃了一大碗飯。吃完飯后,太太叫我和奶奶進房間,我很奇怪:太太要干什么呢?只見太太掀開一條布毯,哇!我看到了好多毛絨絨的小腦袋,嘰嘰喳喳的.叫,一只、兩只、三只,太可愛了,剛誕生的小雞寶哦!有的身上的毛還沒干呢!太太拿起一只給我玩,我當心翼翼的把它捧在了手心里,暖暖的、軟軟的、嘴很尖,爪子上還有指甲,放在手心里還癢癢的,真可愛!好想把它帶回家養起來啊!不過太太說太小了,還不能吃東西,叫我下次等大點在給我帶走。我看了又看,舍不得極了,太好玩了,下次肯定再去看小雞。
過端午節日記 32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過端午節日記 33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過端午節日記 34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色彩和滋味惹人喜歡,而且還能引起我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人們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做成粽子。煮熟以后,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里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動人。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了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后來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的后果。他滿懷憂憤,抱石投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每年端午節,總是把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讓魚兒吃扔下來的食物,使屈原的尸體不受傷害。
老人們說,吃了粽子要學習屈原的愛國品格。難怪人們吃粽子的時候,老人總要講屈原的故事。
【過端午節日記】相關文章:
過端午節作文06-30
過端午節的作文11-18
過端午節的詩歌07-08
過端午節的日記范文150字(精選23篇)06-30
過端午節的習俗的句子05-19
過端午節小學作文07-09
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09-10
(優秀)過端午節作文08-04
小學作文:過端午節03-19
過除夕日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