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日記15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這也意味著,又要開始寫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日記1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提高文明素質,結合我校實際,端午節期間,我校將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要求同學們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于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粽子的習俗;也有五六年級以“走近端午”為主題制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還有深入感受民俗習慣,跟家人包包粽子,看看特具疊滘特色的龍舟賽。
同學們興高采烈,感受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的日記2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外婆都要包粽子,給我和弟弟做香囊包,今天我也包粽子了,我覺得還挺好,挺有意義的!
外婆昨天,就把蘆葦葉、米、豆子泡好了,今天上午,包粽子開始了,外婆教我,先把葉子折成一個漏斗狀,把米和豆子,紅棗放進去填滿,接著把長的的葉子折過來,把米和豆子、棗包住,最后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和外婆比賽誰包的又快又好,外婆包的很快,可我總是包不好,不是漏米就是破葉,再看外婆,一會兒就包好了十幾個,外婆看到我包粽子這么難,笑著說:“要吃上你包的粽子得猴年馬月。”沒想到小小的粽子是這么難包,不過我還是成功地包了兩個,不過也挺開心的,凡事只要用心去做,總會干好的。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看著電視上的龍舟比賽,這個端午節過的好開心啊!
端午節的日記3
端午節吃粽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里,準備明天包粽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聞見廚房里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于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粽子。我先在糯米堆里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接下來在水盆里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么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
捆到后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為什么要包粽子?外婆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后,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尸體,最后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里扔,不讓江里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于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粽子,終于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
端午節的日記4
中午,鍋里冒著熱氣騰騰的熱氣,飯桌上,我們正說說笑笑地吃著?談著。咦!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呀!我們正欣賞昨天的勞動成果—粽子哩!
粽子又香又甜,深受人們的喜愛。“粽子是怎么來的呢?”我好奇地問媽媽。“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不滿楚王的殘暴的統治,憤然投江自盡。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一年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節,人們包粽子投入江中,這個習俗一直沿續到今天。”媽媽語重心長地說道。
粽子出鍋時,還帶著一股清香。我的外公告訴我,這是粽葉的香味。粽子剛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解開長長的粽繩,剝開軟綿綿的粽葉,露出了里面鮮嫩又光滑的粽肉。我用筷子夾起粽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嘴里。哇!一股甜甜地汁水立刻流了出來。酸酸甜甜,甜甜酸酸,還散發著陣陣清香。我張口阿烏阿烏吃了好幾個。外婆見了,笑我是個“饞嘴貓”。直到打了一個飽嗝,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飯桌。
端午話粽子端午節的風俗是吃粽子、賽龍舟、扎艾草、喝雄黃酒??我呀,最喜歡吃粽子啦!
粽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一種粽子叫迷你粽。迷你粽小巧玲瓏的非常可愛,粽子的葉子碧綠碧綠的、細細長長的、尾部尖尖的、就像綠色的絲帶,又像花朵散發著陣陣清香。我的奶奶包粽子可真有一手啊!她先把幾片粽葉靈巧的圍成一個漏斗形,然后向里面塞上糯米,接著向變戲法似的裹了幾道,最后把線扎好,呀!一只香噴噴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左看右看真想咬一口,粽子的餡可豐富了,有豆沙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呢!我最喜歡吃豆沙的,因為它非常甜。
過端午節真快樂,我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5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上7點就起了床因為我猜到今天一定會有好吃的粽子的。剛剛起床就聞到了一股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我立刻起了床刷牙洗臉。我像一只豹子向粽子撲去,媽媽馬上給我剝了一個,我一口氣吃了三個。哈,我吃飽了。我高興的說道。媽媽說:今天我們出去玩。哦,太好了我終于可以出去玩了!
今天我來到了一個地方我爸爸個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爸爸給我講完又帶我出去玩了,時間過的真快啊!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我們一家高興的回家了。
我喜歡端午節的粽子,我也喜歡端午節的來歷,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6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粽子。
媽媽帶著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著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好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么煩惱都忘掉了,伴著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家,我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松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嘗嘗。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夠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夠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
端午節的日記7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古時候一位叫屈原的人。今天,我家也過端午節。
昨天晚上媽媽就去超市買來了粽子,放在冰箱里速凍。今天一早,媽媽就拿出粽子放在鍋里燒。媽媽還買來了許多小菜,有蛋、有菜、有蝦、有蟹、還有魚和肉……啊,真豐富啊!買來小菜后,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我看見媽媽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我不禁也想動手干起來。于是,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來幫你吧!”媽媽聽了高興地微笑著說:“好啊!”說完,我們便干起來。我來放水,傳遞東西,媽媽主要就是炒菜,誰讓媽媽手藝好啊,最后就是爸爸了,爸爸主要是洗的任務。我們一家人越干越歡。
時間飛快,轉眼間一上午過去了,活也干完了,一盤盤飯菜和那誘人的粽子已經放在桌上,媽媽說了聲:“開飯了!”我們便開始吃起來。啊,真好吃呀!
今天我家過端午,我開心極了!
端午節的日記8
悠悠艾草香,甜甜粽子甜,身邊有安康……端午節的一天開始了。
你們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一個類似于祭祀的日子,但是端午節漸漸地被社會“蠶食”了,變成了中國人的美食節。在這個節日里可以品嘗到各種五花八門的粽子。在今天原本很忙的人都可以休息,我們鎮上有很多人選擇了去河邊游玩,但是爸爸最近干活很累,所以我們打算在家。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去踏青,小草飄出淡淡的清香,在風中向路人問好,多美好的一個早晨呀!奶奶和媽媽準備了很多食材,晚飯的時候到了,我還為這些好吃的菜拍了照片,晚飯后我和爸爸玩了傳球。我對準爸爸就是一頓亂扔,但是爸爸總是穩穩地接住,而我總是“穩穩地接不住”!球心里肯定想:“這小子是怎么回事!我都快摔死了!”
我就這樣愉快地度過了一天。在這個充滿祝福的日子,我祝我們全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日記9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里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跡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瞇瞇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里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里,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五紅”啊……”“哇!有這么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后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里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咸肉味的,盡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著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為這一個粽子里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一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驗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10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如果少了這兩樣活動,那就不是端午節了哦!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就不要再吃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我來給你講講:我們南方要在端午節這天吃“五黃”,有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包黃豆瓣的粽子、雄黃酒。另外,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寫個“王”字,并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關于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想聽不它就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你看,端午節多有意思啊!
端午節的日記11
時光流轉,古代,屈原含冤投江而死,他那一身正氣驚天動地,人們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隨著時間的推移,節日中各種花哨而讓人興奮的游戲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美麗的傳統,人們在粼粼波光上劃著龍舟,聽著吶喊加油的節奏,吃著香噴噴的粽子,茶雞蛋,小孩子們系著各種五花八門的紅線,與此同時,與傳統一起定格在大家心間的就是屈原那高大的身軀!
回到現實……
又逢一年端午佳節,早晨,剛起床,一股艾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空氣中參雜著端午節特有的氣息;中午,一個個獨特的粽子傳播著一種誘人的味道,一個個白凈的雞蛋上變魔術般的出現了一道道咖啡色的細紋,在這獨特的節日里享受獨特的佳肴,每個家人臉上都帶著一種透明的笑,那種比彩虹泡泡還清澈的快樂從心底浮起;晚上,與媽媽在人來人往的夜市中走著,也許正是這一個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節日氣息,構成了一幅熱鬧的畫面。
這一天中細節太多,多得難以說完,收獲太多,多得讓人意外,當然也有一些遺憾,足以讓我慢慢彌補,這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玩味十足的一天我卻更偏愛這種獨有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悲傷的節日演變成了喜氣洋洋的人來人往,但在開心之余,我想無論哪一個人有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在心里紀念的屈原,清澈的水洗清了流言蜚語,我忽然覺得,如果他看見現在的一切一定會瞑目了……
端午節的日記12
端午節那天,爸爸和媽媽有點事情,便出去了。
我一個人靜靜地在房間里寫作業。"咚咚",一陣敲門聲響了起來。我連忙放下筆,打開了門。一位油漆工走了進來,說:"小朋友,你家陽臺墻壁褪色了,我是來粉刷的。"說著,他走進了陽臺。我沒太在意,又回房寫作業了。過了一會兒,他干完了活,便出去了。
"咚咚",又響起了敲門聲。我以為是爸爸回來了,便邊開門邊說:"爸——"可還沒等我說完,油漆工就進來了,他對我說:"小朋友,剛才刷的地方還沒刷好,我再去刷一遍吧!"我點了點頭,心里卻在嘀咕:刷了不就可以了,怎么還有這樣自找麻煩的人?過了一會兒,他終于走了。正當我專心做作業時,樓下又傳來了喊聲:"小朋友,我的工作服忘在陽臺上了,把它扔下來吧!"哎,煩死我了,名堂也太多了吧!我走到陽臺上,隨手把上面的一件黃色的工作服扔了下去。
我以為他不會再來了,便安下心來寫作業。誰知,他又來了。我氣急了,罵道:"你怎么這么煩人啊,還讓不讓我寫作業啊!"他聽了,好久都說不出話來。過了很長時間,他才說:"對不起,小朋友。這不是我的工作服。我的工作服很舊,上面還沾有油漆。這件卻還是新的。。。。。。"我詫異極了,便讓他去取衣服。
看到他的身影在樓道里慢慢消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今天是端午節,你怎么還要干活呢?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力求完美呢?你。。。。。。我終于意識到:人的品格是不會表露在外表上的。
但愿今后能再次看見他,對他說聲:對不起!
端午節的日記13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地起來了,拿出鴨蛋和粽子,放在鍋里煮。我站在灶臺邊上,看著鍋里的鴨蛋,有青綠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愛。不一會,我聞到一陣粽葉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問:“煮好了嗎?”媽媽回答:“好了,好了!”于是,媽媽取出一個煮熟的粽子,幫我剝去粽葉,菱角形、白胖胖、軟粘粘的粽子好吃極了。
吃完粽子后,我和媽媽一起去夫子廟買香囊和五彩繩。玲瓏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歡。我讓媽媽把漂亮的五彩繩系在我手上和腳上。媽媽告訴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繩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讓媽媽買了一些艾草。到家后,我們把艾草插在家門的兩邊。艾草的清香可以驅趕蚊蟲呢!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日記14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端午節。“汨羅江,長又長,外婆接我過端陽。一不要你的餅,二不要你的糖,只要你的黃殼粽子給我嘗。”就是端午節的民間兒歌。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五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地臘、龍日等等。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比如說: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其中影響最深最廣,占主流地位的是紀念屈原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是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我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棕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繁多。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我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我們現在過端午節主要是吃粽子。到端午節的時候,媽媽就會買來好多粽子,粽子里的餡有很多,如芝麻、肉、豆沙等等,粽子形狀有三角形的、枕頭形的,六角形的、四角形的等等。我外婆喜歡買來青青的棕葉,自己動手包粽子。我覺得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還有濃濃的棕葉的清香。
端午節的日記15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爸爸媽媽和我回到農村的爺爺家,一起過快樂的端午節。
眼看今年的端午節又要了,我的心里已經在歡呼雀躍著,不禁回想起以前的情景……剛一進門,香噴噴的粽子味就撲鼻而來,饞得我直流口水。心想:”粽子,快點熟吧!我想快快吃你。”想到這么美味的東西,一年只吃一次,我便問爺爺:“為什么端午節才吃粽子呢?”爺爺告訴我:“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投江自盡后,人們怕江里的魚和蝦吃掉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里喂魚和蝦,流傳到現在就演變成粽子了。”
爺爺還給我講了許多關于屈原的故事。我不禁被這位偉大的詩人而深深震撼了!長大后,我也要成為一個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中國人。“粽子熟了!”奶奶的叫聲把我從危機四伏的楚國拉回到現實。
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掀開鍋蓋拿了一個粽子。打開粽子一看,里面包著大紅棗和糯米,吃起來香香的、甜甜的。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粽子,太好吃了!可是,吃完后手粘粘的,這代表了我們對屈原無盡的思念和敬仰。
快樂的端午節,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端午節的日記15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日記_日記500字01-20
關于端午節日記01-17
端午節日記(通用)01-17
端午節的日記400字范文01-21
我家鄉的端午節英語日記07-31
端午節真開心日記01-18
端午節的日記200字5則02-16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400字大全01-22
學生端午節英語日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