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創境導入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師: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愛好:
生:“踢足球”、“編程”、“唱歌、聽音樂”、“看名著”——————
師:每個同學都有值得伴隨自己一生的愛好。老師也有一個伴隨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愛好:讀唐詩,而且最愛邊塞詩。今天能夠和大家一起來吟誦學習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我感到特別高興。
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二、認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文本。
認定學習目標
師:根據對這首詩的誦讀感受和以往的學習經驗,我們把3個學習目標齊讀一遍。
學習目標
1、朗誦出詩歌的感情。
2、抓住關鍵詩句(名句)品味思想感情。
3、分析詩歌語言的精妙傳神。
根據學習目標,大家自讀課文兩遍;在小組里交流朗讀感受;然后做預習題。
預習導學題目:
(1)這是一首詩。也是一首詩。
(2)作者是邊塞詩人。
(3)流傳千古的名句是
(4)你還知道哪些詠雪的詩句
做完之后,小組之內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請教相鄰小組。還不能確定的問老師。
三、探究關鍵詩句,品味思想感情。
師:剛剛讀了兩遍,大家就產生了這樣豐富的體驗,實在可貴。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寶貴的體驗,再次進入到詩歌中去,細細的搜尋,看看是哪些詩句給了你如此豐富的感受。緊緊的抓住它,細細的品一品,你的感受會更強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示范課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示范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授課人:
梁正強
授課時間:
20xx年4月28日星期二上午第二節
授課班級:
xx小學八年級二班
教學目的:
1.背誦并理解此詩含義;
2.初步學習古詩欣賞方法——品意境,悟感情;
3.體會本詩送別時的無限惆悵的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古詩的教學尤其需要注重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培養文言語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意境,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作者情感。教師在教學時應體現出以讀為主線,讓學生熟讀成誦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品味法。古詩的欣賞歷來的語文教學的難點,教師不宜反復對詩句含義進行串講,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去理解詩意,去分析品評詩的意境和妙詞佳句,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感悟與理解,切忌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習。
3.比較法。在對詩的意境的教學上可以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意境的色彩上進行比較,增強學生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輔助用具:
小黑板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臨上課前兩分鐘,學生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候老師上課。
教師:前不久大家剛學過了《明月幾時有》這首詞,現在大家能夠深情的吟唱,那對詞的理解一定會更加深入,老師在這里提幾個問,檢驗一下大家的理解。第一問:“這首詞中表達了對親人的`美好祝愿的詞句是哪兩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及反思(精選6篇)
引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制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案及課后反思,希望對老師們授課有幫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三首詩課堂熟讀課下能誦;
2、賞析詩中精彩句子,至少三處;
3、理解每首詩中作者抒發的情感。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文言基礎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學期進行主題式學習的嘗試。
幫助學生在學習時培養根據主題思想歸類學習的習慣,期待提高學習效率。
重點難點
重點:賞析詩中精彩句子,至少三處;
難點:理解每首詩中作者抒發的情感。
教學過程
1.猜一猜我們要學習哪三首詩呢?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八年級下冊詩歌目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赤壁》 《過零丁洋》 《山坡羊·潼關懷古》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飲酒》 《行路難》(其一) 《己亥雜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贈從弟》(其二)
《登幽州臺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終南別業》《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登飛來峰》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
2.詩中哪些語句可以照應題目,驗證你的猜測,用“ ”畫出來。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 篇1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
2、體會本詩送友時的無限惆悵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
難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
三、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四、教具:錄音、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作者及作品介紹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判官,官名,節度使一類官員的僚屬。這首詩是岑參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時寫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七言古體詩。詩題中的“歌”表明這首詩的體裁是古詩中的“歌行”體(如杜甫《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岑參中年兩度出塞,因為這一特殊的生活經歷,使他很擅長寫邊塞詩。他的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宏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擅長于寫七言歌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1
教學設想
1、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每首詩歌和散曲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簡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三、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四、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即”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此為千古傳誦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苦寒。“散人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由帳外轉入帳內,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并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有人說,朋友是冬日里溫暖的火爐;是疲憊時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給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們心靈的天空更高遠;有了朋友,我們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堅定;有了朋友,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顯得更刻骨銘心。不是嗎?我們與朋友分別的那一瞬至今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就來和身在西北邊塞的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溫那難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紹
投影:歲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他與高適齊名,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其邊塞詩歌雄健豪邁,讀之令人興奮。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三、 詩文賞析
聆聽感受
1、教師范讀,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優秀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詩歌,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感受邊塞瑰麗的雪景,體會作者與武判官的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激發學生閱讀邊塞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注、悟的方式研讀詩歌,感受邊塞瑰麗的奇特的雪景,體會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流信息
請同學圍繞課題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個人資料。
二、研讀課文,體驗感悟
1、詩人從哪些地方送他的朋友武判官?要求:默讀課文,作一下記錄。
答:①中軍主帥的營帳
②轅門(注解解釋)
③輪臺東門(注解解釋)
④天山
2、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在中軍主帥的營帳里為朋友武判官餞行,在轅門口為武判官送行,在輪臺的東門為武判官送別。通過這一路又一路的送別,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依依不舍。
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下這八句詩句,感受詩人為即將遠行的朋友送別的氣氛。
3、假如你是詩人,當你在中軍主帥的營帳里、當你在轅門口、當你在輪臺東門為武判官送行時,你觀察到些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要求:①自讀,在書本上批注;②找出相應的詩句,并發揮你的想象;③同桌互相討論。
(1)師:當岑參坐在中軍主帥的營帳里,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環境惡劣。又一場大雪要降臨了,擔心朋友的歸家之路。
師:為什么不用“烏云”而要用“愁云”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范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二、讀詩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設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三、品詩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現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現的“奇”。
預設: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語文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并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想
教學中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雪,潔白美麗,或輕舞或紛揚,給我們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歷來都是人們吟詠、描繪的對象。
在古詩中,更是有不少歌詠白雪的名句,同學們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例如: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別董大》高適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唐·盧綸《塞下曲(之四) 》
有誰能說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的出處?——對了,它出自于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唐代的大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吟詠出這樣的千古名句的,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 作者介紹
投影:
岑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并稱為“高岑”。曾兩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罷官,欲歸故鄉時,客死成都旅舍,史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傳世。
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并充滿樂觀進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義特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秀教案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歌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為方便教學,小編整理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該教案具有教學課堂模塊明顯、思維啟發過渡自然,問題設計精當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一起來學習下!
教學目標:
1.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每首詩歌和散曲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簡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三、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四、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即”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此為千古傳誦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