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
數學在生活中使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就是將學到的只是很好地在生活中運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大班優秀數學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優秀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 篇1
繪本中心思想: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一群小動物都想讓自己先吃到桃子,為了吃到桃子,每個動物都要顯示自己的優勢來和他人比,弱勢的毛毛蟲在每一次比的過程中都落在了最后。但毛毛蟲最后以自己的智慧折服了大家,先吃到了桃子。作者讓我們明白:第一,看事情不能只從一個角度看,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會有更多的發現;第二,不要因為自己弱小而小看自己,擁有自信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融入的數學元素:
這個有趣的故事除了蘊含排序的數學元素外,還隱含著很多的數學內容,如:高:矮測量的方法、天平秤的理解、數量轉換成重量的理解、逆向思維的方法等。從大班第一學期幼兒的認知水平來分析,將活動中關于高矮、長短、輕重的比較與排序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且從順向排序轉向逆向排序的探究是適宜的。
活動目標:
1、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的基礎上,嘗試逆向排序。
2、理解故事內容,明白不要小看自己,樹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PPT、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操作材料,磁性底板。
話動過程:
一、進入故事情境,了解問題。
重點提問:有哪些動物想吃這只大桃子?
小結:長頸鹿、犀牛、猴子、毛毛蟲和兔子都想吃這只桃子,它們為了先吃到桃子,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今天就和你們說說它們的故事。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很多幼兒都很喜歡玩“擲貓眼”的游戲,所以,我把他們的這個游戲,搬到數學課《比較遠近》里。
活動目標
1、培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2、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教學重點、難點
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珠子各一個。紅、黃、藍、綠繩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一、戶外活動:擲“貓眼”(一種球形的珠子)。
1、每組選一位代表玩“擲貓眼”游戲,看哪 個小組擲得最遠。
2、看一看,哪組嬴?(目測出最遠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擲得最遠和最近的珠子。
4、故意找出不相上下的黃、藍兩個珠子讓幼兒比較。目測不出遠近時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測量?
5、師推薦用繩子測量。
每組派兩位同學拉繩子,紅繩子量紅色的珠子的距離……(依次類推)。從起點開始,與珠子對齊的位置做好記號。
6、四條繩子一頭對齊,比一比,哪條繩子最長?最長的那條就是擲得最遠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條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黃、藍兩條繩子重疊在一起,比比看哪長哪 條短。也就是找出黃、藍
兩球那條遠那個近。
結論:用起點量起,用繩子越長,距離越遠;反之,用繩子越短,距離越近。
大班數學教案:服裝店里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服裝店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服裝店里1
【活動目標】
1、認識“>”、“<”,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義。
2、根據“>”、“<”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這兩個符號開口的方向。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操作單。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看看那兒有什么?
二、認識“>”。
1、感知數量的多和少(演示課件)
師:這兒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樹,山,河等)
師:瞧!美麗的景色把誰給吸引來啦?(蟬)
師:飛來了幾只蟬?(3只)
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3)
師:看,又有誰飛來了?(邊說邊放課件)(蜻蜓)幾只蜻蜓,(1只)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1)
師:3只蟬和一只蜻蜓哪個多,哪個少?(3只蟬多,1只蜻蜓少)
2、認讀“>”,初步感知不等式
(1)認讀“>”
師:3只比一只多,所以3比1多也比1大,我們可以在3和1之間放上一個符號,這樣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了。我們學過“=”,看看這兒能放嗎?(不能)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新朋友就能幫助我們,它的名字叫大于號“>”(邊說邊放課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大于號(跟讀)。把它放數字的中間怎么讀呢?先聽老師讀一遍:3大于1(3>1),一起讀。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數比較7以內數量的多少,進一步感知7以內的數量。
2.能在活動中體驗提前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有一個更好郊游的心情。
活動準備:
1.教具:《比多少》PPT;水和可樂材料一套;
2.學具:人手一份操作板和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初步感受物體的多少。
導語:孩子們,今天我們到這里來活動,請每個小朋友找一張小椅子坐下來吧。
提問:呀,他為什么不坐下來呢?
我們來看看,小椅子和小朋友誰多誰少?
小結:原來是椅子少,小朋友多。
二、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數比較7以內的數量。
過渡語:現在這個季節呀,正好是我們郊游的季節,那我們郊游需要準備什么東西呢?
看來你們都是郊游的高手,我早就猜到了!看,我給大家準備了什么?
1.出示PPT1,初步嘗試一一對應的比較。
提問:數一數,梨有幾個?桔子有幾個? 比一比,梨和桔子誰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比一比,誰多誰少?
小結:4個梨比3個桔子多。
今天我們小朋友很多,那我們就把多的那一組的梨放進書包里,帶去分享吧!
2.出示PPT4,進一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7以內數量的多少。
【精華】大班數學教案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討論、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個對象,得出的結果不同;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多種工具的測量,嘗試簡單記錄;
3、感受測量活動的趣味性。
二、活動準備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書本、橡皮、鉛筆等測量工具若干。
2、幼兒用書。
3、教學PPT
三、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師:大家看黑板上的圖片是什么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師:我們平常是完飯也經常的這樣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們的桌子有多長嗎?
2、幼兒討論,教師幫助幼兒小結測量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如何測量我們的桌子呢? 幼:尺子、米尺、指頭……
師:非常好!其實我們還可以用我們身邊的物品來進行測量。比如說我們桌子上的書、鉛筆、橡皮。下面老師告訴小朋友們如何用這些物品來進行測量,老師測量的時候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數。請看黑板。
3、指導幼兒用書、橡皮、鉛筆再次測量桌子。
師:那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始測量吧!
(啟示幼兒測量物體需要從物體的最頭端起開始測量,測量時用手暫時記錄長度,下次測量需要緊挨手部最后端起開始測量。)
4、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玩“羊肉串”的游戲活動中,練習數物對應。
2.通過送“羊肉串”情節,幼兒進一步感知10以內的數量,并學會比較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
3.在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棒每人每年10根,每根小棒上分別掛上數字1-10的數字牌。
2.將泡塑紙剪成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小塊若干。(羊肉塊)
3.布偶小狗、小貓、小羊、小熊、小兔、小猴各一,電話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出示布偶小狗,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狗汪汪的羊肉館生意可紅火了。這不店里的羊肉串都賣光了。“(電話鈴響)”瞧!電話鈴又響了,小動物們又來訂購羊肉串了。小狗的羊肉串來不及做,我們去幫幫它吧,好嗎?
二、幼兒制作羊肉串,教師巡回指導。
1.老師提出制作要求
A.每人做成10根羊肉串。
B.每根羊肉串上的肉塊數量和數字牌上的數目一樣多。
2.教師分層指導
(1)操作水平較低的幼兒引導他們根據小棒上的數字牌串上相應數量的羊肉塊,練習數物對應。
(2) 操作水平較高的幼兒,在他們練習數物對應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練習間隔排列,如:方形、三角形間隔,或根據大小、顏色、間隔排列。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熟練進行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撲克牌,數字卡,紙面教具。
紙面教具:打印1-9的數字卡若干套,并裁剪;打印《撲克王》作業人手一份。
材料準備:從A到10的撲克牌若干套。
活動過程:
教師拿出一張撲克牌,引導幼兒想辦法從下面一排撲克牌中,找出數字加起來正好等于這個數字的牌。
——我出示了一張撲克牌8,誰能給我2張總數等于8的撲克牌?
——我出示了一張撲克牌7,誰能給我3張總數等于7的撲克牌?
——我出示了一張撲克牌10,誰能有不同的方法給我撲克牌?每種方法都要讓總數等于10。
教師組織幼兒玩“撲克王”的游戲,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10位幼兒、1套撲克牌,強化幼兒對10以內數的組合與分解的理解和運用。
規則:
1.取走撲克牌中J、Q、K、王牌,將1--10的撲克牌(A代表1)的數字面朝上放在桌子上,第1輪用猜拳的方式決定誰是撲克王;
2.接著由撲克王抽取一張撲克牌并向其他幼兒提出要求,如“誰能給我2張撲克牌加起來等于x",其他幼兒中,誰能最快將符合要求的牌給撲克王找出來,誰就是新一輪的撲克王。
教師分給幼兒每人分一張數字卡,組織幼兒玩數字組合游戲。
關于大班優秀數學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優秀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并理解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戲的方法,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相鄰數的含義,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數字卡片1套(打印)、磁性白板或黑板、羊羊數字頭飾、灰太狼頭飾。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隨音樂進入教室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著大家到數字王國里,和數字寶寶交朋友好嗎?看汽車來了,我們快快出發吧!
2、放音樂《去郊游》師生一起做開車動作,隨音樂進入教室。
二、初步認識相鄰數
1、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給數字寶寶找鄰居吧!
(1)我們來看看數字寶寶2的鄰居是誰呀?2的前面是幾?(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
(2)數字寶寶5也想找鄰居了,小朋友們快幫幫他吧! (把5貼在白板上,讓幼兒給5找鄰居)
(3)出示數字卡片9讓幼兒給9找鄰居。
關于大班優秀數學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優秀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會商量確定水果的價格,并制作價目標簽。
2、初步感知5以內數的組成,初步理解加減法運算。
3、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已參觀過水果店、超市。
2、幾種水果玩具(數量為幼兒4倍)、貨架、代幣券(數字1---5)。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布置“水果店”。
讓幼兒確定水果的品種,貨架的擺放位置。
2、幼兒分組商議水果價格,并給每個水果制作價目標簽。
3、參觀超市并購物。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超市,引導幼兒觀察水果上的價目表。
(2)商量分成兩組,輪流扮演收銀員和顧客。
(3)扮演顧客的幼兒每人領1張5元的代幣券開始購物。
“每個幼兒只能買5元錢以內的水果”。
“如果讓你用5元錢買兩樣水果,你可以買哪兩樣?”
請幼兒把自己買的兩樣水果在記錄表上圈出來。
教師小結:共同討論用5元錢買水果有幾種買法?引導幼兒找出5的組成的規律。
“如果讓你用5元錢買三樣水果,你可以買哪三樣?”
幼兒繼續在水果記錄表上圈出自己買的三樣水果。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3、同伴之間能相互合作,大膽的交流。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活動過程】
1、導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才跑了有多遠?有什么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里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并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著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范,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