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魯迅先生教案
《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本描寫魯迅先生生平的書。作者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本書主要對魯迅先生的生活進行了記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回憶魯迅先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回憶魯迅先生》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1
蕭紅是一位多產型的作家,她短暫的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回憶魯迅先生》便是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研讀價值的一篇,這篇文章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完整的清新的獨特的魯迅形象:即平凡的普通長者、偉大的文壇尊者及魯迅對青年人的深沉的愛,從這些形象的塑造中顯現出蕭紅細膩的女性視角和獨特魅力。
教學目標:
1.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
2.學習本文善于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偉人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紀念劉和珍君》及同學們對魯迅的傳統印象引入。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發,吸著煙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但那卻不是他的全部,他活著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愿意“親近”他,蕭紅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蕭紅,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1930年為了反抗父母包辦的婚姻離家出走。1932年認識蕭軍并與之結為志同道合的伴侶。1934年在魯迅的幫助下和蕭軍一起來到上海。抗戰爆發后,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龍。主要作品:《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善于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多種描寫手法的藝術效果。
2、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性格和深厚的愛國情感、“孺子牛”般奉獻精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思路:
1、整體把握——深入了解——討論課文
2、走近魯迅——學習魯迅——反思自己
3、魯迅的形象:偉大——平凡——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發,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這樣嗎?提起魯迅我們還會和偉大睿智聯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不茍言笑的嗎?他有沒有平凡的一面?我們經常說偉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這句話適用于魯迅嗎?我們是否能從他平凡生活中發掘出他偉大的一面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思考:讓我們一同走近魯迅,請同學介紹你所了解的魯迅。
三、深入研讀討論
1、請大家默讀課文,總結課文共寫了幾個有關魯迅的片段?可以歸納為幾類?
回憶魯迅先生的課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回憶魯迅先生的課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憶魯迅先生的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了解魯迅作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愛戴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擷取生活瑣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學習作者用質樸平實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淺白質樸、清新雋永的語言和善于通過生活瑣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體會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2、學習從多角度多側面挖掘人物內涵。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這樣一個人,為了療救愚弱的國民,他棄醫從文;為了揭露“吃人”的社會,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力于喚醒麻木不仁的國民,是當之無愧的偉人。這就是魯迅先生。對于魯迅先生,同學們再熟悉不過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曾經學過的魯迅的作品。
魯迅文學中的魯迅形象:
小時候的魯迅――天真、爛漫、充滿童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
赴日本求學時期、棄醫從文的魯迅――覺悟、思想、愛國情懷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回憶魯迅先生》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研讀,感受魯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
2、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中流露出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說明:
對于普通人來說,偉人似乎總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觸及。但實際上,偉人也和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本文作者通過女性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無怪乎,有人說: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獻于魯迅靈前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難點:
理解偉人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說明:
語文學習需要沉浸,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空、讓他們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達各自見解,不斷提升能力。
作者筆下的魯迅先生對妻子敬重與依賴,對小輩的體恤關懷,樂觀幽默,寬容別人,嚴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進程等,所有這些是需要在閱讀中需要細心體會的。
七年級語文《回憶魯迅先生》的教案設計(通用8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回憶魯迅先生》的教案設計(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回憶魯迅先生》的教案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
(1)記憶本課中出現的新的生字、生詞,了解蕭紅其人及與魯迅的關系。
(2)能夠有感情地、流暢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清中的主要事件并進行概括。
(4)學習作者選擇生活中的點滴來表現人物的特點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自讀,梳理事件。
(2)小組探究,分析人物特點。
(3)品悟白描的描寫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魯迅先生溫和平易的性格和細膩的精神世界。
(2)感受魯迅克己愛人、奮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病去世。偉人的去世令許多人悲傷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女性作家,她曾經得到過魯迅的幫助和扶持,在萬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靜的筆觸勾勒了一位普通卻又絕不普通的亦師亦友的魯迅先生。引入課文。
預習準備:自讀課文,學習課內生字詞;查找資料,了解蕭紅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蕭紅與魯迅的交往。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憶魯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淺白質樸、清新雋永的語言和善于生活瑣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理解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體會魯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與溫情,以及作者由衷的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通過細節、日常生活點滴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感悟平凡生活中魯迅之真實而又豐富細膩的心靈世界。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把握細節,沉浸感悟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從回憶學習過的魯迅作品開始,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小說《社戲》《故鄉》等,老師經常給我們介紹到魯迅先生,考試也經常考到魯迅先生,那么,你平時對魯迅是如何認識的,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魯迅先生。談談自己印象中的魯迅。(學生可能因為閱讀魯迅的文章大都比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魯迅是深邃的、沉重的、嚴厲的。)
教師總結: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發,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這樣嗎?提起魯迅我們還會和偉大睿智聯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不茍言笑的嗎?他有沒有平凡的一面?我們經常說偉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這句話適用于魯迅嗎?我們是否能從他平凡生活中發掘出他偉大的一面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
七下回憶魯迅先生課文教案
節選的蕭紅的這篇懷人散文大體上可以分為十五個片斷,短的一兩行,長的八十多行,內容涉及魯迅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閑娛樂,特別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下回憶魯迅先生課文,歡迎閱讀。
七下回憶魯迅先生課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善于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多種描寫手法的藝術效果。
2、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性格和深厚的愛國情感、“孺子牛”般奉獻精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思路:1、整體把握——深入了解——討論課文
2、走近魯迅——學習魯迅——反思自己
3、魯迅的形象:偉大——平凡——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發,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這樣嗎?提起魯迅我們還會和偉大睿智聯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不茍言笑的嗎?他有沒有平凡的一面?我們經常說偉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這句話適用于魯迅嗎?我們是否能從他平凡生活中發掘出他偉大的一面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思考:讓我們一同走近魯迅,請同學介紹你所了解的魯迅。
三、深入研讀討論
1、請大家默讀課文,總結課文共寫了幾個有關魯迅的片段?可以歸納為幾類?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憶魯迅先生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通過讀課文,了解表現魯迅先生性格特點的幾件事情。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魯迅先生關心愛護他人、堅信科學、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搜集關于魯迅先生的各種資料,了解魯迅先生在我國文化界的影響和成就。
2.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魯迅先生的作品來讀。
教學設計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讀課文,給全文段落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講了魯迅先生哪幾件事情。
3.全班同學交流一下,說說寫了哪幾件事。
4.自己再讀一讀,看哪些段落寫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學習
1.先學到魯迅先生家做客這件事。
①找出寫這件事的相關段落。寫了作者幾次到魯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學習作者兩次到魯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況。(這兩次做客反映魯迅先生同樣的性格)
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因為這不僅僅是性格的問題,而且還涉及魯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問題。
2.學習魯迅先生對待青年人寫信的問題。
①找出文中哪幾段寫的這件事。
②讀一讀這段文字,想一想,魯迅先生的態度和行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初中語文《回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
2、學習本文善于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偉人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紀念劉和珍君》 及同學們對魯迅的傳統印象引入。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 :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發,吸著煙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 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但那卻不是他的全部,他活著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愿意“親近”他,蕭 紅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蕭紅,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
1930年為了反抗父母包辦的婚姻離家出走。
1932年認識蕭軍并與之結為志同道合的伴侶。
1934年在魯迅的幫助下和蕭軍一起來到上海。
抗戰爆發后,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龍。
主要作品:《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 傳》、《小城三月》。
魯迅說過,“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 ,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為了培育蕭紅這朵中國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甘作春泥,甘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魯迅去世之后,蕭紅從悲痛中振奮起來,陸續出版和發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蕭紅散文集》、《呼蘭河傳》等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樣,繼續滋養著中國文壇的茂林佳卉。魯迅和蕭紅之間的動人情誼已經成為文壇佳話,被千千萬萬的讀者傳誦……在林林總總 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 的楷范,是敬獻于魯迅靈前的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
回憶魯迅先生的課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了解魯迅作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愛戴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擷取生活瑣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學習作者用質樸平實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淺白質樸、清新雋永的語言和善于通過生活瑣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1、 理解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體會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2、學習從多角度多側面挖掘人物內涵。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這樣一個人,為了療救愚弱的國民,他棄醫從文;為了揭露“吃人”的社會,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力于喚醒麻木不仁的國民,是當之無愧的偉人。這就是魯迅先生。對于魯迅先生,同學們再熟悉不過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曾經學過的魯迅的作品。
魯迅文學中的魯迅形象:
小時候的魯迅――天真、爛漫、充滿童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
赴日本求學時期、棄醫從文的魯迅――覺悟、思想、愛國情懷
《藤野先生》
回國組織同盟會時期的魯迅――覺醒追求、執著堅定
《孔乙己》
老師啟發導入:
從學過的這些文本中,同學們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選擇“偉大”這個詞來形容魯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滿了嚴肅的意味,讓人只可遠觀,難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