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案
《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蜀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蜀相》課文教案2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蜀相》課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蜀相》課文教案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圣哲。他是仁愛傳統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輝煌唐詩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是目光敏銳燭照黑暗的孤獨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著的斗士。他是誰?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論世:(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教師適時補充強調。)
杜甫的一生約可分為四個時期:
1、三十五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壯游時期。
課文《蜀相》的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文《蜀相》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文《蜀相》的教案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圣哲。他是仁愛傳統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輝煌唐詩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是目光敏銳燭照黑暗的孤獨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著的斗士。他是誰?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論世:(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教師適時補充強調。)
課文《蜀相》的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文《蜀相》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識目標:
1、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2、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
1、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情感目標: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聊聊流行歌曲,帶出唐朝樂隊,說《夢回唐朝》,介紹大唐盛世和寫作背景,明確教學任務。
同學們知道老師剛才給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嗎?(緩解緊張情緒)想讓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不過現在老了;我也很喜歡流行音樂不過老師比較喜歡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所以老師很喜歡唐朝樂隊的歌。唐朝樂隊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隊。老師最喜歡他們的成名曲《夢回唐朝》。喜歡這首歌,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總能將我帶回大唐盛世。
蜀相教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蜀相教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系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誦讀、討論、探究、點撥式教學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陸游和杜甫兩位詩人的一生經歷和愛國情懷導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與作品的關系。
二、賞析示例:《書憤》
1、整體感知、融入體驗
(1)(看題目,明大意。)
先賞詩題,引導學生明白詩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調。請一生初讀,達到讀準字音、讀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點介紹中間兩聯,頷聯六意象連用,創雄壯豪邁之意境;頸聯塑造自己壯志未酬、衰鬢先斑的愛國者形象。
(3)(看詩眼,明感情。)
自由討論,分聯探究,融入體驗,分析概括。
補充詩眼的'作用。答案可能豐富多彩,讓學生課后探討。老師概說。
哪一聯最能體現作者的抑郁、悲憤之情?讓學生用原文詞句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板書:憤空自許(壯志未酬)、鬢先斑(英雄老邁)
然后進入自由討論探究環節,時間三分鐘。請學生探究這種抑郁、悲憤之情還在那些地方體現出來,找出來,并說說理由。
請一生融入體驗,朗讀該詩。
蜀相杜甫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蜀相杜甫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情感的寫法,蜀相教案。
2.通過錘煉字句,提高學生的詩歌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2.難點:"自"和"空"的理解。
三、教學步驟:
1、導入
三國中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智和忠歷來為后人稱道,那么,當一代詩圣杜甫路過諸葛亮祠的時候會產生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蜀相》。
2、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生于河南鞏縣,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等,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有《杜工部集》傳世。杜甫創作的詩很多,流傳下來有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教案《蜀相教案》。
三、背景知識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自比為舜的輔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肅宗,不久就被放還,從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發自己的情懷。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寫下了又一首紀念諸葛亮的詩《詠懷古跡.其五》。
《蜀相》課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蜀相》課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圣哲。他是仁愛傳統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輝煌唐詩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是目光敏銳燭照黑暗的孤獨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著的斗士。他是誰?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論世:(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教師適時補充強調。)
杜甫的一生約可分為四個時期:
1、三十五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壯游時期。
《蜀相》 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蜀相》 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蜀相》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
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設想
三聽三讀,層層深入地把握誦讀;讀中有品,以品帶讀,品讀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聊聊流行歌曲,帶出唐朝樂隊,說《夢回唐朝》,介紹大唐盛世和寫作背景,明確教學任務。
同學們知道老師剛才給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嗎(緩解緊張情緒)想讓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不過現在老了;我也很喜歡流行音樂不過老師比較喜歡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所以老師很喜歡唐朝樂隊的歌。唐朝樂隊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隊。老師最喜歡他們的成名曲《夢回唐朝》。喜歡這首歌,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總能將我帶回大唐盛世。
鄂教版初三上冊《蜀相》《觀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鄂教版初三上冊《蜀相》《觀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鄂教版初三上冊《蜀相》《觀書》教案1
一.學生朗讀,師生共賞
1.請一學生朗讀《觀書》,其他人感知《觀書》的意境。
2.放聲自由朗讀,然后說說“書”似什么,“觀書”似什么。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3.詩人于謙有怎樣的價值觀?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景,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之流可以領略的!
二.多種形式朗讀,指導背誦。
三 補充資料
書籍對于我可真象老友情深,
早晚憂樂間幸得他相伴相間。
如貫珠眼前直捋下三千石字,
似明鏡胸中會拭盡星點浮塵。
活水的泉流所經處清波滿盈,
東風里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漫跨著金鞍人猶嘆芳蹤難尋,
諒也不信著書齋里別有春景。
鄂教版初三上冊《蜀相》《觀書》教案2
【教學目的】
1.注重誦讀,體會古詩意境
2.通過誦讀,加深對古詩的了解
3.培養對古詩的喜愛情感
【教學設想】
以學生誦讀為主。教師適當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詩句,主旨,體會意境,并指導背誦。
初中語文《蜀相》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蜀相》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
②學會聯系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品。
二、過程與方法
①結合優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
②培養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②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系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
【教學難點】
詩眼題
【教學方法和手段】
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點撥式教學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看對聯,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蜀相》優質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杜甫《蜀相》優質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并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呢?
講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登門拜訪,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已打天下的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襄陽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